优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优书网 > 千秋岁引【明穿】 > 第53章 第 53 章

第53章 第 53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倏忽已是晚夏时节,天气不再那样炽热,只有篱上花枝鲜媚,四周树木繁翳,朱翊钧特意在花园凉亭中陪着李妃用膳,食不言寝不语,寂然饭毕,待饭粒咽尽,吃得半酣光景,李太后端着一杯香茶,与小皇帝咸淡家常。

“今日稻米似是格外香甜,尚膳监可是有心了,皇帝给赏!”

众人于是欢欣非常。一层层传下去,赏赐皆有定例,一个小黄门跑出去赐赏。

倒是冯保满脸堆笑道:“太后娘娘仁慈,倒让尚膳监的孩子们无端得了便宜。”

这话里有话,李太后听出来了,睨了冯保一眼,好笑道:“你这奴婢,有缘故却藏着掖着,希图赚圣上这几个钱吧!说便罢,反正钱也赏了,金口玉音总不能反悔。”

冯保这才凑趣道:“今日稻米香甜,倒不是尚膳监用心,是这米品种不同,这原是贵州凯里所产‘平良大白黏’。张先生吃着好,特意敬献上来的,还特意托人传话,‘愿得圣情开悦,不想惊动圣意。’要不是圣母今日赏赐,奴婢也不敢挑明的。”

李太后听了这话,果然喜悦,“张先生真忠臣也!可是难为他如此有心。难怪今日米饭,粒粒饱满通透,光泽精白,清香满齿!你这奴婢怎么不早说?若无今日赏赐一事,岂不平白辜负了张先生的殷殷心意。”

朱翊钧并不重口腹之欲,与张居正、李太后这等精细人不同,他虽是皇帝,因有着前世记忆,却也粗糙好养活得很,也没觉得今日的米饭有什么区别,米饭总不能吃出肉味来,反倒是对这‘大白黏’的由来兴趣更大:“张先生祖籍湖广,并不是贵州人,他哪里得这样的稻米?”

“是郧阳巡抚孙应鳌从家乡带来的特产,送了一些给首辅,张先生留孙应鳌在家用餐时,吩咐蒸了一些品尝。果然米香悠长,张先生两碗饭吃下去竟然忘记夹菜,遂将另外一袋稻米进献于圣人。”冯保见李太后甚是喜爱,决定让常年驻贵州的宦官赶赴清平,采买‘平良大白黏’献于朝廷,列为贡米。

朱翊钧听着冯保替张居正表功,心下也是暗服,难怪人家是首辅呢!有个惊才绝艳的郎君时时刻刻想着你,吃到合意的先想着进献给你,这糖衣炮弹,换谁谁能抗住?!

“孙应鳌是哪年的进士?”朱翊钧问道。

冯保早有准备,他已经摸透了小皇帝的套路,这一阵子皇帝正在熟悉朝廷官员和规章制度,凡是递到皇帝处的名字,他总要问一下履历。冯保为了不出岔子,提前将可能出现的人物履历过了一遍,这时回答起来游刃有余:“孙应鳌是嘉靖三十二年癸丑科进士,选庶吉士,改户科给事中,出京为江西按察司佥事。历官陕西提学副使、四川右参政、佥都御史。现任郧阳巡抚。”

朱翊钧仔细想了一下,反倒愈加奇怪:“嘉靖三十二年进士,与张先生既不是同科同年,亦不是同乡,张先生也不是他的座师、房师,他们如何认识的?张家门第可不是谁都能登的,不是相熟之人,张先生不会留饭的。”

冯保暗暗擦了擦脑门上的汗水,暗自庆幸自己功课做得足,否则照皇帝这个问法,迟早得露馅,“圣上只记得嘉靖三十二年主考不是张先生,可是那一年张先生是同考官,还有一层,孙应鳌的叔叔孙裒是嘉靖二十六年进士,与张先生同科,当年叔侄两人一同参加会试,只是叔叔考上了,侄子落榜了。”

“那就不奇怪了。”朱翊钧这才恍然,这些官员履历错综复杂,同科、同年、同乡、同馆、房师、座师、馆师、亲戚、同僚,要理顺这千头万绪都要耗费不少精神。

提到张先生,朱翊钧倒是想起前些日子从张先生和大司马处听到的故事,见李太后高兴,便笑着凑趣,调侃得说起戚总兵之畏妻如虎,“娘亲不知,那戚帅临敌百万,只如等闲,如今却要受夫人压量,引得大司马愤愤不已、好不有趣。”

说着便将从谭纶那边听来的事情,戚总兵之名言‘请夫人阅兵’之语,一长一短地告知李太后。

李太后被逗得‘噗嗤’一笑,倒是有三分天真烂漫,正是两朵桃花上脸来,笑了片刻又觉得如此不成礼数,自己要在儿子面前做个表率,遂强自忍耐地收住了笑容,解释道:“戚帅这是爱重夫人,想他男儿气量,岂有怕惧妇人的,不过心中爱重,不愿违拗夫人心意。皇儿以后听到便了,可不要在外说这样没根蒂的话来,傍人听见时,怎么看皇帝?!大司马也是,这样的话也是可以说给皇帝听的?太没尺寸了!”

“娘亲别气,咱也就在宫里和娘亲说一说,不会传出去的,要不然教戚帅怎么做人?这也别妄屈了大司马,是那天在文渊阁,谭大人说与张先生的,被我密听了去。”

及提到张居正,果然李太后不再说什么了。朱翊钧诧异非常,他似乎也察觉到一个奇观,首辅张居正的名牌在李太后这里尤其好用,这两人面都没见过几次,可是李太后对张居正的能力似乎有着超出一般人的信服。

朱翊钧狐疑之际,李太后倒是浑然不觉,兀自道:“戚帅似乎很得张先生看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