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平蕴?谢束快速在脑海中搜寻着,他记得平嘉当时是有个妹妹,好像就是叫孟平蕴。
当时两人都对婚事不满,他成亲那日也不上心,没怎么和孟家小辈接触过,对她没有什么印象。
可是他确定那人就是平嘉,他是不会认错自己的妻子的。
“我已在望月楼预定了厢房,到时务必小心。”
李照月小心叮嘱道,她生怕两人到时闹出什么动静,更别说其中一位还是官府之人的女眷。
她从酒馆出来后不想那么快就回去,见这边风景不错,就在周围绕着河道漫步。
洛水城的码头主要用于货品的运输,这里并排停留了三艘货船排队卸货,众人干得热火朝天。
她在路边的摊位寻了一处做吃食的,摊主是一对中年夫妻,身前的小推车上挂着手写的招牌:张氏面食,旁边还放了几张桌子和椅子供人歇脚休息。
李照月见摊位面前排了不少人,也绕有兴致地加入进去。摊主两人手脚麻利地分工合作着,很快就轮到了她。
“姑娘有没有什么忌口的?”老板娘忙里偷闲地抬头看了她一眼,爽朗地问道。
李照月看着推车上整齐地摆了许多配菜,看上去十分诱人,“没有,都可以。”
“好嘞。招牌一份,十文钱。”
老板娘传话给老板,又手指翻飞地将台上的佐料配菜装在一起,旁边的老板从冒着热气的锅里捞出煮好的面,放在碗中递了过来。
李照月和秋影各自要了一份色香味俱全的招牌面食,在旁边寻了个有空位的桌子坐了下来。
摊位的生意非常火爆,陆续有人过来用饭,摊主两人非常乐呵的忙着,照常询问着。
“客官,有没有什么忌口的?”
“娘,是我。”
听到熟悉的声音,老板娘惊讶抬头发现面前的是自己儿子,顿时化作满脸笑意。
“阿恒,你不是在书院读书的吗?怎么现在过来了?”
听着老板娘激动的声音,李照月抬头看了过去,一书生打扮的年轻男子背着重重的书笈站在摊位前。
“夫子说要端午了,给了我们三日休息调整,我在书院提前将功课完成了,也没什么事就回来看看,帮帮你和阿爹。”
他将背上的书笈卸了下来放在摊位旁的小板车上,走上前去将老板娘拉到一边,自己动手接替了过去。
老板娘脸上的笑意都止不住,嘴里却还假意埋怨,“你这孩子,回来就先回家休息,来这里干什么?又不差你一个人。”
周围的摊主也是与这对夫妻相熟,见状也在旁边寒暄搭话。
“你家阿恒孝顺,知道你们辛苦,过来帮帮你嘞。”
“嗐呀,这都几十年了,我两个孩子都拉扯大了,什么辛苦不辛苦的。”
“说起来,你家阿恒也该去参加考试了吧?”
“明年就要去哪什么…哎呀,我也记不住,反正明天就要那什么府城参加考试。”
她喜滋滋地对着众人说着,又想起什么,走到摊位前将书生拉到一边。
“你还是回家看书温习去,这大热天的可别中暑了。”
“娘你放心吧,我心里有打算的。”
秋影悄悄凑向李照月,赞赏道:“这人还挺不错的,我之前听别人说好多书生天天只知道读圣贤书,家里的所有事情都不管的,家里油壶倒了都不知道扶一下。
李照月也颇为赞同的点点头,实在是难能可贵,她记得当初…突然有个影子在她脑中闪过,等她想要抓住时却怎么也想不起来…
两人吃饱喝足又顺着路溜达了回去,管家见两人回来了,在门口迎了上去。
“姑娘,陆公子和谭少爷过来了,已经等了一段时间了。”
谭格端上了他这几天的学习成果—一只焦黄的烤鸡,看着色泽诱人,香味扑鼻,看起来很成功。
“月姐姐,这可是我好不容易才成功的,特地拿过来给你尝尝。”
李照月拿起筷子夹了一块,在谭格灼灼的目光下,面无表情的艰难下咽,给出了客观的评价。
“这鸡…”
“怎么样?好吃吗?”
“你做好后自己没有先尝过吗?”
“没有,特地带来给大家品尝的。”
“这鸡外表焦黄酥脆,内里软烂入味,鲜嫩多汁,不错不错。”只是味道不太对。
李照月默默改了口,脸不红心不跳地说谎,众人见她如此评价,也纷纷上前夹了一块。
“啊!这什么味道?呸呸呸!”
“我天,谭少爷,你在这里面放了什么调料?!”
李照月连忙溜之大吉回到了书房,陆絮风也趁着几人没注意跟在后面一起过来了。
“阿月,你这几日在做什么?我每次过来都没见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