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优书网 > 别嫁给我大哥! > 第18章 鹤州·药师

第18章 鹤州·药师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因他天赋异禀,又得药王真传,医术最是高超,本应是沉稳持重之人,可他却生性洒脱不羁,行事间透着几分不着调,常做出些让人啼笑皆非之事,不过因其心地善良,倒也没人真与他计较。

老药王是相当长寿之人,甚至熬走了自己的儿子以及前几个徒弟,活了一百多岁,终是驾鹤西去,留下偌大的药王谷。

临终之际,药王便将这倾注了一生心血的药王谷托付给了孙逸化。

因此,杨药师明明年纪比新药王大上几岁,可由于入门较晚,依着这师门的齿序,反倒要被新药王称一声“师弟”,被新药王的后辈医徒们称作“师叔”。

开诊在即,三人虽一路闲话,脚下步伐却都极快。

“小辛夷,我这些年可是一直惦记着你呢。”

“这回你们那师父叫我来帮忙,嗨呀!他可真是找对人了,有些小病症,旁人瞧不出门道,还得我出手……”

“他开这义诊无偿救人,总算做了些好事,颇有我师父当年之风。”

“这济世堂有啥我能帮忙的呀?”

长乐听着他这一通天马行空的念叨,只是静静听着,偶尔附和几句。

辛夷则无奈地笑了笑,心里清楚这师叔虽然看着不靠谱,可医术那是实打实的高超,他说道,“师叔,昨日晚间同您说过,外伤科病患一直多,又比较缺人手,之后三个月要托您对长乐、芜华二位师妹多帮衬着点儿。”

杨药师一拍胸脯:“那是自然,我这医术,这些年更加精进,不是我自夸,外伤、内伤、儿科,你就等着师叔手到病除吧,哈哈,你们这些孩子,看诊多日没休息过吧?今日就先由我来!你们放心吧。”

他左右瞅了瞅,又开始滔滔不绝起来:“我跟你们说,我一路赶过来可热闹了,不过也有些棘手事儿。”

几人一同进了义诊堂,病患们已排起长队,这话题便先停住了。

自从老药王故去后,小孙子接手药王谷,其它几位弟子几乎都出谷自立门户,但大家年纪也都大了,只是每年雷打不动,要回来药王谷聚一聚。

这杨药师已经年逾六十,却精力不减,目前在京城的一家医馆任个闲职,偶尔受请出教宫中,为御医们讲讲课,颇受人敬重。

因此来诊病的不少患者都能认出他。

长乐在人群中四处瞧着,辛夷师兄专心给病患诊治,话语简洁明了,每一句都是关键所在。

而杨师叔一坐下,就开始和病患热络地聊起来,那嘴就跟开了闸的水,滔滔不绝,一会儿问病情,一会儿又唠起家常,时不时还冒出句“否否否”,惹得众人面面相觑。

偶尔杨师叔说得太过离谱,长乐往这边淡淡瞥一眼,杨师叔便会意,收敛几分。

一上午过去,人群陆续散去,杨师叔伸着懒腰说:“哎呀,可算忙完,这义诊的事儿还真不少。”

长乐看着他,难得地勾了勾嘴角:“有师叔帮忙,倒也轻松些,多谢了。”

杨师叔摆摆手:“否否否,跟我还客气啥,咱都是一家人呀,以后有我在,这义诊堂肯定红红火火……啊呸,冷冷清清。”

药王谷的药房门前常年贴了副对联:“宁可药柜三尺尘,但愿天下无病人。”师叔自知失言,连忙找补道。

长乐没再接话,只是心里清楚,这位爱唠叨的师叔确是实心实意来帮忙的,往后这义诊堂,想必也会多些别样的热闹。

*

为了给师叔和他带来的众医徒接风洗尘,辛夷专门派人在豫章食府定了餐。

长乐也罕见地参加这次接风宴。

却没想到在食府门口碰见季临渊领着晨风等众护卫,不见贺兰澈与季临安。

打过招呼后,辛夷便顺带邀请他们一同雅间入座。

季临渊这几日对义诊堂的众人都分外殷切,大大小小的忙碌中都能见到这位“准”少城主的“仗义相助”,倒不像是带弟弟来瞧病的,像是屈尊来打杂的。

杨师叔任职晋朝的京中,对邺城和晋宫那些弯弯绕绕门清,也知晓现在两方不算是以往那样“和睦共处”的景象了。

于是便有意与他们保持距离,除了言语间的关怀客套外,便是满嘴没个正形,涉及交情来往的话是一句不肯承诺。

长乐自来对任何美味都没了味觉,这顿饭礼仪性的用完之后,她又是早于众师兄师姐一步,准备溜之大吉。

杨师叔却专门拦住她,神色变得严肃了些:“先别急,我有个消息告知你,我来这途中,瞧见好多小乞丐染上了痘疫,那疫病传播速度极快,你们可得千万小心着点儿。”

长乐听闻,眉头微蹙,深知此事严重性,问道:“师叔,可确定真是痘疫?”

杨师叔拍着胸脯道:“那还能有假,我这双眼可毒着呢,我的医术你还信不过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