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优书网 > 地心归途 > 第4章 以木为栖

第4章 以木为栖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生死乃常态,他们事务司又经常查着案子呢,三天一小案,五天一大案。

那人对坴鸳说:“好好走路。”坴鸳瞬间像一只小猫,马上乖了起来,应了一声:‘哦’

接着云嗣就感觉从一旁投来了目光,那目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仿佛瞧他就是凶手一样。只差问他你是不是凶手了,这眼光不出意外,是坴鸳无疑了。

她笑嘻嘻地喊了声:“大师好。”

云嗣淡淡的:“贫僧法号云嗣。施主有什么问题尽管问吧。”

坴鸳右手举起一个大拇指,点点头说:“那我们去外面?”他指了指外面悬在荷花池上的八角亭。

云嗣侧在一边让出一条路:“施主请。”

坴鸳正要跨出门,后面那人叫住她:“阿鸳,这个我来问,你去帮惊秋吧。”

他看了一眼云嗣:“走吧,大师。”

坴鸳哦了一声,跑去惊秋那边,惊秋只觉得她碍事,挥挥手让她走了。

那人从云嗣身后经过直直跨出门去,云嗣盯着那人的步子,有点疑惑,为什么要去亭子问,外面正热着呢,而转念一想,如果这家主绍识春的死也有蹊跷,是不是不想让他知晓太多?而刚才那番对话,他嘴里喃喃:“为何不是自缢呢?”

想得太过入神,连前面的人何时停下脚步何时转身的都不知晓,就闷头撞了上去,正直那人肩膀,本来两人就相隔一步之遥,那人突然止步转身,云嗣反应再快也避之不及。

云嗣慌张地后退半步,“施主见谅。”

那人看着他,半晌轻飘飘地说了句:“我叫和骞。”

云嗣一头雾水:“……”

原来他叫这个名字。

何姓倒是常见,骞又是哪个骞?谦谦君子的谦?

和骞转身走之前又补充了一句,“心正气和,思绪云骞之意。”

待云嗣反应过来,那人已经走到了亭子处。

云嗣看着和骞站在亭子中央,面朝一片荷花,他穿一身黑衣,在连连碧绿荷叶中,即违和又甚是养眼。

古人作画,常用黑墨勾勒荷叶莲蓬荷花,倒也不失雅俗,但当后来有人用粉红颜料画出荷花时,才知道雅俗之外还可以更绚烂。

和骞给自己倒了一杯茶水,仰头灌下,他盯着手中空空的茶杯,直言道:“大师不在云真寺,在此处是做什么?”

云嗣先前不曾对他说过他的法号,救下和骞时他也正昏迷不醒,怎会知道他是云真寺而来?可自己出现在这里的目的,实则没什么可说也没什么可查的:“施主莫怪,贫僧是自云真寺下山修行,昨日路遇此地时见天色已晚,敲了门想化缘借宿一宿。本打算今日拜别家主后再继续修行。谁知遇上这等命案。才耽搁了时辰。”

和骞并未理会这等说辞,继续喝茶,自顾自地问他,“那你为何知道中堂那妇人不是自缢是枉死呢?”

云嗣早上让那管家去请官府的人来办案,是为了不让人冤死才告知细节,却不想在和骞跟前锋芒毕露:“一早让管家去请官家的人来查案时已说明其中原由,相信管家已经向你悉数告知。”

和骞捏了捏手中的杯子,问云嗣:“大师看这塘中的荷花如何?”

云嗣不明所以,只转头看了眼那开在烈焰下的荷花,荷花莲蓬本是江南一带的盛物,开在这暑气如此炎热之地,还这样大片盛开,是有人精心照料的后果。

但既然已经把案子交于可以审查之人,就无须再挂念此事,而且自己的时间只有半年,还是不要蹚这浑水为好:“贫僧不曾懂花。”

接着就听见和骞一声冷笑,转身一眼不眨地看着云嗣,语气阴冷无情道:“好一个不懂花。”

云嗣一头雾水,想自己哪里说错了吗?怎么这人脾气如此诡异?刚才还说自己心正气和的呢。

和骞见云嗣不语也不接招,换了一副趾高气扬的语态:“大师这么着急把自己摘干净,不就是为了不让人有所怀疑,越是这样越是欲盖弥彰。故此我有充分的理由将你列为嫌疑之人,所以你是等会儿自己去官府自首,还是待在这院子里等案件水落石出?”

云嗣:“???”

这人不是脑子有病就是觉得天下这银子也太好赚了,我一个好好的和尚千里迢迢跑到这儿来杀人??

云嗣正想开口解释。和骞就咻的一下站起身,道:“好,既然大师无从辩解,那大师就等案件水落石出。在这之前,你且跟着我。”

云嗣:“…”您给我辩解的机会了吗?我说什么了吗?

不过…既来之,则安之…安之…

云嗣无奈摇头,看来这趟浑水不趟不行了,他就着眼前这荷花,问:“这荷花有何不妥?”

和骞将视线从云嗣脸上移到荷花上,说:“大师可听过,江南女子远嫁的习俗?”

云嗣不语,显然是不知晓。

和骞继续说:“荷花被江南的人称为六月花神,传说如果成婚时栽种荷花,养殖繁盛可以得到花神的庇佑,而夫妻的感情也可以如荷花一般的纯洁无瑕。眼前这片荷塘虽然不算大,但在泸江镇上,也是数一数二的好了,如果他们夫妻不和睦,怎么会把这荷花照料得这般完美呢?”

云嗣有所不解,女子嫁人一般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既要求门当户对也要求郎才女貌。但绍府则不同,是袁纤陌下嫁给的绍识春,既如此,想必两人成婚前就已两情相悦:“这家夫人远嫁而来,他的夫君对她爱惜有加自然是应当的。”

和骞转眼看着云嗣,目光竟亲切起来:“大师对这红尘之事,还需多加修行啊。”

云嗣一时不知如何回话,不过和骞没有说错,他对红尘之事自是不了解的:“……”

但他此刻算是知晓了,师父说得对,山下危险无处不在,还需要多加提防,不想被逮到辫子就最好少说话。

自己只是一个没有头发的和尚,不是一个没有头脑的和尚。

和骞见他又不语,朝荷南殿偏偏头道:“里面应该结束了,我们走吧。”

他们再次回到荷南殿时,惊秋已经开始七七八八的收东西,坴鸳坐在案几旁的太师椅上,双腿搭在扶手,歪着头背靠着另一边扶手,就这样窝在椅子里睡着了。

惊秋见和骞二人进来:“主子,我这儿结束了。要叫醒阿鸳吗?”

和骞见坴鸳睡着,他挥挥手:“无妨。你把他小本子取过来,我自己看。”

惊秋道:“是。”

和骞随意在椅子上坐下,他瞧着云嗣站着,指了他旁边的椅子:“大师,请坐。”

云嗣本来想说不用,但他挺想知道坴鸳小本子上写的什么,于是端端正正坐下后背挺得老直,一本正经的依旧摩挲手上的念珠。

惊秋将取来小本子递给和骞,和骞拿过本子一页一页地翻得极快,他边翻边问惊秋:“她今早出门时可有喝药?”

惊秋眼神有些闪躲,说:“···主子,她只听你一人的。我们都拿她没办法。”很难为情地低下头。

和骞放下看完的本子,无奈道:“也罢。”

然后指着地上还放着的尸体,“你先说,早点弄完早点带她回去休息。”

惊秋正了正身,走到那尸体面前,道:“这家主是颈骨断裂窒息而死,死的时辰应该在昨夜丑时。脖子上的勒痕有明显的错位,有挣扎的痕迹。眼睛充血,眼下淤青,嘴唇乌紫,除此之外身体无其他伤痕。衣物整洁,连脚上的鞋子都没有任何可疑之处,只有这外衣的领子有些褶皱。”

接着惊秋拿起旁边的绳子,接着说:“凶器确实是这根绳子,绳子一端有新鲜的切割痕迹,绳子两端有轻微的血迹,想必是凶手用力拉紧绳子两端时力气太大摩擦留下,脖子上还有一处不易察觉的深而细的勒痕。”

和骞闭目养神听了一段,点点头:“嗯,继续说说中堂的情况。”

惊秋又继续说道:“中堂死者是这家主的夫人,死亡时间也是夜里丑时。但凶器不是那白绫。”

说时就从箱子里拿出一个帕子,里面躺着一根极细的绣花针。放到和骞面前的桌子上,道:“这根针是在死者喉骨发现,发现之时针已经嵌进去许多,外面只剩一个点,如果不仔细看见那针孔,也决计摸不到这根针,另外夫人嘴角的血迹,也是因针插入喉骨的瞬间引起喉部出血,我查看了口腔,确实有血迹,在白绫悬挂尸体时,因为头部吊着的原因,鲜血渗出了嘴角。这根针极为纤细坚硬,看材质,应该是出自吴县一带,那边的女子都很擅长使用此针作绣。”

和骞睁开眼,看着那绣花针,冷哼一声:“看来也没什么新意。”

惊秋继续说道:“虽说这针出自吴县,但近几年商道活动频繁,不难在此地找到同样的绣花针。但这夫人脖子上的白绫,却是尚好的桑蚕丝丝绸绣布,也出自吴县。那绣布比绣花针昂贵,不是寻常人家能够买得起的。”

云嗣坐在一旁,大概明白这其中的指向:“按理说这绣花针和绣布都不是寻常人家的常见之物,不比这麻绳随处可见,那凶手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特殊的物件呢?而且····”他微微转头看着和骞,蹙眉道:“难道凶手不止一人?”

和骞并没有搭话,良久,对惊秋说,“惊秋,你去中堂请大家过来吧,告知管家和那哭晕的贴身丫鬟,可以结案了。其他···一概别提。”

惊秋自然而然道:“是,主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