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厅的玄铁门虚掩着,门缝渗出橘色的灯火,谢九棠刚要推门,只听里面有人道:“这大燕的千门处,如今谁也能进了。”
门被人从内猛的拉开,千门副统领周显,横刀立在炭鼎旁,身后或坐或仰或蹲着十二名千门卫,冷冷的看向站在门口的谢九棠。
彷佛在看一只羔羊误入了狼穴。
“咱们千机处有个规矩,新来的得饮了这‘洗尘酒’,才算过了明路。”
周显说着,旁侧的兄弟便从脚边忽的拎起一坛烈酒,掷在了覆着青铜盖的炭鼎上。
一个侍卫托着一摞白瓷碗,走到她面前,将碗一个个横着摆在她的脚下,拎坛浇入。
谢九棠默默数了数,整整十二碗。
好家伙,把她当驴按头吸水,也灌不进这么多碗啊。
“周大人客气,”谢九棠识时务的赔笑道:“给我接风还带什么酒啊,”她端起一碗,凑近鼻尖一嗅,刺鼻的烈酒气直窜天灵,眼圈霎时被酒气逼的红了三分,“这酒不便宜吧,莫不是花了周统领好些俸禄?这么好的酒,兄弟们留着喝,本世子今日有要事,与兄弟们改日再聚。”
说着,便要溜,被身后的侍卫拎住了后脖领,腕力一收,拎猫般逮了回去。
周显大笑,眼角鱼尾纹堆成两道沟壑:“谢世子既得千门令,想必这千门的规矩该是背熟了,”他击掌三声,身后的千门卫上前,端起酒碗送到谢九棠的唇边,“咱们按圣上颁的‘千门箓’,这十二碗酒对应六品以下官员年考条目,谢世子若能答出,这酒自然不用饮。”
满室寂静,唯有炭鼎内火石噼啪。
谢九棠看着面前的酒碗,回想起方才在朱雀街的月色下,少年映入她眼中的惶惑眸色。
她突然不想让他失望。
想着自己的酒量在南梁时,还算翘楚,于是,接过了对方的酒碗,闷头喝下。
就这样,连干数碗,滴酒不漏。
喝的太快,酒意并未上头,只觉喉处辛辣,烫的腹部连着胸腔发痛。
而在千门处廊庑尽头的黑暗里,一双眼睛紧紧盯着谢九棠执碗发白的指节,幽深的瞳孔中,露出了少有的不解和柔和。
“质子爷好气魄!”周显踹开脚边的空酒坛,镶金马靴碾过满地浮尘,“还有一坛,得用我们北燕的法子喝。”
他抬手又拎起一坛酒,撕开封蜡,泼了半坛在青砖地上,混着砂砾的酒液蔓延至谢九棠脚下。
“跟战死的北燕将士喝。”周显压重了音色。
满堂千门卫收起嘴角的调笑,突然变得严肃。
周显手中的青铜酒壶在火光中泛着冷光,他故意将壶嘴对准谢九棠的衣袍下摆,琥珀色的酒液淅淅沥沥泼在她脚边,在青石砖面蜿蜒成扭曲的蛇形。
“谢世子,这壶燕山烧春可是特意为您留的。不如以战俘之身,给地下的诸位将军献个酒?”
十几个披甲将领的阴影在地面上晃动,像群狼环伺着孤雁。谢九棠站在众人面前,晴夜的月色将她的皮肤衬出雪色。
众人都在等着这位能言善辩的南梁敌子拒绝这坛酒,再被众兄弟们逼跪着灌下去。
他们要用羞辱、折磨的方式,让战死的北燕将士们瞧一瞧,瞧瞧曾将他们刺于枪下的谢家人,正作为战败者跪在他们脚下。
令众人诧异的是,面前的敌国质子竟展颜一笑,接过酒坛道:“北燕将士的酒,自然要喝。”
惊得周显指尖微颤,伫在原地。
厅外北风飞卷着扑进来,将墙头的烛灯吹得明灭不定。
在众人错愕的目光中,谢九棠夺过酒壶,仰头灌入。
烈酒倾泻的刹那,所有人都看见她缓缓跪身下去,左膝触地,右手按心,这是北燕祭奠英灵的军礼。
“去岁霜降,你部先锋营三百人在饮马川冻毙。”酒液渗入脾胃,她声音清泠如碎玉,“半月后,骁骑卫在落鹰峡遭遇伏击。”溢出的酒水在砖面洇出暗色的花。
周显霍然起身,佩刀出鞘三寸:“你住口!”
“腊月廿三,北境十三郡家家挂白幡。”谢九棠突然扬手将空酒壶掷向炭鼎,酒坛应声而裂,激起鼎内刹时的烈焰,“这些酒,该敬的是黄土下的数万枯骨,也包括我大梁的勇士!”
厅外北风突然尖啸着砸着铁门,卷进纷纷扬扬的尘土。谢九棠的袍角在风中翻飞如血蝶,却在满地狼藉中突然站起:“周显,你看清楚,要跪着喝酒的从来不该是战士,该是龙椅上那个执念成魔的人!”
炭鼎中的火焰被四溅的酒水激出呜咽般的哀鸣,方才哄笑的侍卫们竟无一人敢与她对视。
廊角昏暗的月色下,蓦地露出萧承衍半张面,他望着谢九棠脚下蔓开的酒泊,眼底淌过难以言喻的汹涌暗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