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朝廷为了应对北秦的入侵,开始大肆征兵,战场凶险,有些人家就想着花钱免役。
入不敷出的百姓,如何能拿出免疫的钱,自然是卖儿鬻女,有点良心地想着挑户和善的主家。
梁家的为人在十里八村有口皆碑,不少人第一时间将自家孩子领到知根知底的梁家,跪求梁母买下。
梁山伯父亲早逝,虽留下一些家业,但读书是件费钱的事,梁母不愿坐吃山空,闲暇时还要亲自织布、绣花补贴家用。
家中只有一个自小跟着的嬷嬷,平日里负责洗衣做饭。
哪怕是梁山伯身边伺候得也仅有一个书童四九。
遇到这样的事,梁母一则碍于邻里情面,二则怜贫惜弱,便买了两女一男充当家仆,其余的爱莫能助。
吴大娘心疼女儿,犹豫了一番错过最佳时机,梁母那边不肯松口,于是将主意打到梁山伯身上。
梁山伯身上能借的钱早已借出去,梁母知他心软,只说家中已无余财,再也买不起人。
一边囊中羞涩,一边被人道德绑架,梁山伯解释了很久,但吴大娘一味哭哭啼啼,苦苦纠缠。
看到刘郁离,干练壮实的吴大娘很快想起之前的事,吴记只是小吃摊,难得遇到两位不符合身份的食客,记忆犹新,而且她给刘郁离送餐时,见他温柔和善,临了还对她道谢,怎能不印象深刻。
又见刘郁离与梁山伯相识,吴大娘立即转变策略,拉着自己小女儿,跪倒在刘郁离面前,“我家小鱼,洗衣做饭没有不会的,公子就赏她一口饭吃吧!”
“小鱼,快给公子磕头。”
刘郁离打量了一眼吴大娘身后的女子,说道:“小鱼姑娘,求得不只是一碗饭吧?”
她见过的美貌女子不少,但皆比不上眼前这位小鱼姑娘。
碧玉年华的小鱼姑娘面如芙蓉,身似杨柳,气若幽兰。荆钗布裙难掩国色天香,不言不笑却是风雅自生,天生自带一种如沐月华的高贵端庄。
小鱼姑娘起身,走到刘郁离身前翩然一拜,“传闻石崇用十斛珍珠买下绿珠,小鱼之貌,以刘公子观之,价值几何?”
马文才眼中闪过一丝怒意,一个农家女会知道石崇、绿珠之名吗?
况且,梁山伯只提了刘郁离的名字,刘郁离也并未自报家门,这个小鱼姑娘却知道郁离姓刘,此人分明就是专门冲着刘郁离来的。
马文才扭头看向刘郁离,想看看他作何打算。不想刘郁离一副兴致勃勃的模样,将他气个不轻。
梁山伯皱眉,吴家的小鱼姑娘,他听过从没见过。
今日一见,有些怪异。本来是他的麻烦,现在牵扯到刘郁离,心中过意不去,“小鱼姑娘,你家缺多少,我先借给你。”
扭头朝着刘郁离说道:“郁离,能不能……”
梁山伯话没说完,马文才直接往他手中塞了一块金子,转而拉住刘郁离,说道:“我们走。”
刘郁离拂开他的手,“英雄救美本是应该,何况小鱼姑娘专门等了我这么久,一走了之,岂不是辜负佳人。”
马文才冷冷地看了刘郁离一眼,“我只听过色字头上一把刀。”
刘郁离没有理会马文才的话,扭头朝着小鱼说道:“姑娘的容貌,让我想起一首诗。”
与人方便,与己方。她借了这么多场东风,送别人一场又如何?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梁山伯:“精妙绝伦,仅凭这一首,刘兄足以名扬天下。”
刘郁离:“梁兄谬赞了,此诗非是我所写。而是我梦中一位名叫李白的诗仙写的。”
人群中有人惊呼,“姓刘,梦中遇诗仙。”
想起昨日寿宴上谢道韫点评的那句,“华胥一梦诗三千,广陵公子天下传。”
“莫非你就是广陵公子刘郁离?”
昨日寿宴刚散场,刘郁离这个名字响彻会稽城,四十句写雪的绝世诗词,一夜间传遍大街小巷,更兼之梦中遇仙,这等传奇经历,为整件事增添了神秘色彩,热度居高不下,众说纷纭。
“正是在下。”刘郁离遗憾自己折扇没有带出来,要不然郁离山庄堆积的几百张纸扇就能顺势清仓了。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小鱼姑娘嫣然一笑,夺人心神,“仅此四句,便超过十斛明珠了。不知刘公子可愿收下小鱼?”
有人捧场道:“郎才女貌,天作之合。”
有人感慨道:“英雄救美,千古佳话。”
反倒是之前议论纷纷的百姓,此时忽然没了话,沉默地围观着。
梁山伯看了一眼刘郁离,眼中并无羡慕,反而隐隐有些担忧。
马文才冷眼旁观,一言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