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优书网 > 人在三国,日日签到打卡 > 第38章 开办学宫

第38章 开办学宫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郡主府这几日门庭若市,门槛都快被踏破了。

张昭来了之后,王镜又迎来一位贵客——卢植。

此前,王镜修书一封,邀卢植来丹阳。他们曾有交情,在长安时,王镜出钱换粮赈济百姓,便是卢植从中牵线促成。当时卢植隐居涿郡,收到书信后便应允,即刻启程。

卢植半路上听闻丹阳天降祥瑞、神赐作物,不禁心急如焚,于是快马加鞭赶来,一心想要亲眼见识一番。

她担心卢植舟车劳顿,身体吃不消,便让其先休息几日,之后才前往府上亲自会面。

……

“拜见郡主。”

卢植的膝盖刚弯到一半,便被王镜双手搀住。

她脸上挂着和煦的笑容:“卢公不必多礼,您是长辈,这般大礼,反倒折煞我了 。”

王镜一边说着,一边引着卢植在厅中入座。

待卢植坐定,她微微侧身,关切地问道:“近来卢公身体可好?”

卢植捋了捋胡须,轻轻叹了口气:“还是老样子,这人上了年纪,难免有些三病两痛,不足为道。”

“您可得保重身子,不如我为卢公切脉一番?”

卢植早就听闻王镜医术精妙,堪称一绝,如今见她主动提出,也不推辞,当即拱手致谢:“多谢郡主关怀,那就有劳郡主了。”

王镜轻轻伸出手,将指尖搭上卢植的腕脉,眉心微蹙。

片刻之后,她收回手,温声道:“卢公身体并无大碍,只是年事已高,有些体虚,需要好好调养一番。我开些温养滋补的方子,命人精心煎好,卢公每日按时喝下便好。”

“不愧是青囊仙!”卢植忍不住感慨。

随后,他眼中露出回忆之色,缓缓开口:“郡主,回想在长安之时,您便心怀天下,一心只为救国救民。那些出钱换粮赈济百姓的义举,长安百姓至今仍念念不忘,对您感恩戴德。”

“如今来到丹阳,更是亲眼所见您治理有方,把这里经营得风生水起,百姓安居乐业,对您尊崇有加,郡主的贤名早已传遍四方。”

卢植一把年纪,走过许多地方,见过不少人,可像王镜这般心怀苍生、有勇有谋的人,实属罕见。他深知自己此次来丹阳,是来对了地方。

说到此处,卢植站起身来,神情庄重道:“卢植不才,愿归于郡主麾下,倾尽所能,了却我毕生所愿 。”

“如此甚好!”王镜稍作停顿,朗声道,“我这儿有几句残诗,觉得最适合卢公不过!”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话一出口,王镜才反应过来,这是曹操的诗句,自己竟不小心提前挪用了。

可卢植显然是第一次听到这两句诗。

只见他双唇微张,喃喃重复着这几句诗,浑浊的双眼瞬间亮了起来。他反复揣摩着诗句里的意蕴,越品越觉得其中饱含豪情壮志,一时间激动得难以自已。

“好诗,当真是千古大作!”卢植不由自主地赞叹。

“郡主,这诗句简直说到我心坎里去了!我虽已年迈,却也还有一腔热血,想为这天下百姓再做些实事。没想到郡主竟能以如此精妙的诗句,道出我心中所想,实在令人佩服!”

他满脸通红,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就像找到了知音一般,对王镜的敬佩又多了几分。

随后,王镜任命卢植为太学令,司掌教化,建设学宫。王镜可谓是对他寄予厚望。凭借他的声名与人脉,定能吸引源源不断的人才来投。

而后,卢植出任丹阳太学令的消息果然引发极大震动。北海大儒郑玄公开称赞这是“文脉南渡”,保存文化火种。清流震动,寒门躁动,纷纷想要前往丹阳求学,成为卢门弟子。

然而,北方的袁绍却命陈琳撰写《讨伪学檄》,曹操也扣押了兖州士子南行的队伍,试图阻碍北方士子南下求学。即便面临这样的阻碍,依旧有许多学子义无反顾地前往丹阳,其中不乏吴郡四姓的子弟,以及为躲避战乱而南下的士人。

……

一月后

十五岁的徐州糜氏之女糜真立在丹阳学宫门前,晨雾中青砖黛瓦的院落透着墨香。

糜真望着学宫的大门,深吸一口气,脑海中回想着兄长临行前的千叮万嘱。

卢植先生最重礼数,或许不收女子入学。

于是兄长让她用灶灰把脸涂暗,用黛石将眉毛画粗,穿上宽大的直裰裹住初显的身形。

她又紧了紧束发的布巾,确保没有一丝破绽。

准备妥当后,她小心翼翼地将备好的腊肉与铜贝束脩抱在怀中,抱得更稳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