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东汉初平二年十月十五】
王镜在颍川停留的时间比预想的更久。
这日,荀彧送来请帖,邀她参加荀氏主办的清谈会。
颍川荀氏祖宅,青砖黛瓦,松柏掩映,廊下悬挂竹帘,庭中设漆案蒲团。
铜炉焚香,案上置竹简、帛书,仆从煮茶分盏。
众人皆宽袍博带,神色肃然。王镜身为贵客,坐于西席。
王镜目光扫过席间众人,有荀彧、荀攸、荀谌等荀氏家族子弟,还有应邀列席的颍川名士陈群、钟繇等人 。
荀彧抚案起身,率先朗声道:“昔董子言‘大一统’,意谓诸侯当尊周室为正统。然今汉室衰微,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割据四方。若欲重归天下太平、恢复秩序,又当以何者为‘统’呢?”
陈群抚了抚胡须,沉吟片刻后缓缓说道:“《春秋》以‘尊王攘夷’为贵。袁绍虽出身四世三公,却私下勾结乌桓,此等行径,绝非‘攘夷’之道。若要匡正天下,必须先正名分。”
荀攸用玉如意敲了下漆案,笑道:“名分乃虚,实力为实。昔日齐桓公尊王,实则仰仗管仲之谋略。当今之世,若欲匡扶汉室,亦需强军富民,充实国力,此乃《周易》中‘自强不息’之真义啊。”
在这之后,他们又展开对人物的品评,臧否当代豪杰。
最后,话题讨论回归实际,谈及治国策论,盐铁与屯田之争由此展开。有人提议效仿汉武帝“盐铁专营”,以此充实军资,荀彧却持反对意见,主张“屯田养民”。
荀彧展开兖州地图徐徐道:“盐铁之利虽丰,却易引发豪强兼并;屯田之策,能使流民归乡,重归田土。
管子有云‘仓廪实而知礼节’,唯有百姓安居乐业,天下方能安定。”
“屯田需兵力护持,难免与民争力,这岂不是重蹈秦朝苛政的覆辙?”钟繇面露疑色,提出质疑。
荀攸从容一笑,出面解局:“不妨将屯田分为‘军屯’与‘民屯’,军屯以战养战,自给自足;民屯则轻赋缓征,休养生息,此乃《荀子》‘礼法并用’之道的体现。”
荀彧正欲论及“屯田需先安民”时,王镜突然从西席起身,高声问道:“《韩诗》解《七月》有云:‘馌彼南亩,田畯至喜’,诸君欲效仿周公劝农,可知道田畯首要之事为何?”
全场顿时一片愕然,只因《韩诗》乃今文经学中的冷门流派,甚少有人精通。
荀彧闻言,目光也不由得望向王镜。
钟繇微微眯眼,不假思索:“自然是轻徭薄赋,与民休息。”
王镜却向前迈出一步,摇了摇头,“此言差矣!”
“《尚书·无逸》曰‘先知稼穑艰难’,田畯之要务,首在‘知’字。
如今兖州流民多来自荆扬之地,连粟麦都难以分辨,诸位可曾备足耒耜图谱,以教百姓农耕之事?”
众人哑然,一时间没有人表示反驳或赞同。
王镜窃窃一笑。
你们有仆从按需呈上《左传》《盐铁论》等典籍,即时引证。我也有系统索引,随时可以引经据典。
然而这一切都不足为外人道。
末席的陈群暗自赞叹,从前清谈会不纳女客,他本以为荀彧邀请丹阳郡主不过出于礼节,充充人数,却没想到此女竟对屯田农事如此了解,当真见地不凡!
此后的讨论里,王镜不乏有石破天惊之语,引得众人纷纷侧目,不禁对她刮目相看。
负责记录言辞的僮仆在侧室奋笔疾书,不敢有丝毫懈怠,一一记下备家族子弟研习。
最终,谈至尽兴处,茶酒为媒,一切皆融入了一杯杯黍酒之中。
银白的月光悠悠洒落在中庭,给整个庭院披上一层薄纱。
清谈会已然落幕,宾客们陆续告辞离去,荀彧逐一将众人送至门外,王镜却被这月色吸引,独自留在庭中。
未几,荀彧缓步来到她身旁,他抬手轻指院子里的棋桌。
“今日天色向晚,不然必邀郡主留此对弈一局。”荀彧眼中带笑。
王镜微微俯身,拈起一枚黑子,入手冰凉。
她笑得自信而张扬:“下次你来找我,便是彻夜手谈,我也奉陪到底,可别嫌我棋艺凌厉,到时候招架不住。”
王镜转身抬脚便向门外走去。刚迈出几步,她突然想起了什么,在怀里摸索片刻,掏出一个小石头,手臂轻扬,抛给了荀彧。
荀彧毫无防备,险险将其接住。
“这是什么东西?”
石头入手温热,和普通石头触感大不相同。荀彧一贯沉静如水的脸上出现了错愕、疑惑。
这可不就是个暖手宝嘛。王镜瞧着荀彧的反应,心中暗笑,不过嘴上却一本正经地说道:“我身负仙法,长安人尽皆知,这是我从昆仑仙山上得来的灵石,触手生温,你且收着用,秋冬时节,天气寒冷,正好拿它暖暖手。
你这双手生得修长好看,捧着这石头,可不就像那西子捧心一般,别有一番韵味。”
说完,也不等荀彧回应便转身离开。留下荀彧捧着石头,站在原地一脸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