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后朝中发生的头一件大事,是右丞相昌平君因病被免职,换上了王绾。
——在嬴政给了昌平君机会后,一整个过年期间,昌平君未有只言片语,他无视嬴政,嬴政当然不惯着他。
虽然大王的说法是为了让昌平君安心养病,来日再为秦国效力,但一些敏锐的臣子联想到年前之事,已经嗅到了些许不对劲。
他们认为这是昌平君,或者说是以昌平君为首的楚系大臣要失宠于大王了。
当然,这些楚系大臣肯定不包括出生于楚国的李斯。
因此,近来楚系大臣备受排挤,但李斯却仍旧与众臣往来不绝。
截然相反的两种态度不只在朝中蔓延,还影响到了扶苏的伴读们。
李由并未受到任何影响,照旧读书习武,但芈青开始心不在焉起来,他本就是沉默少言之人,如今话更加少了,时常一个人呆坐着。
其他三人对此颇为担心,但李由不好出面,王离和蒙华不知该如何说话,商量之下,他们就去寻扶苏帮忙了。
“芈青?”扶苏擦干净手上的水,微微有些诧异,“我阿父不是说了么,是昌平君病了,为了让他安心养病,才免去他右相之位的,他的爵位还在啊,哪来的这些谣言?”
“是啊,不知道哪些人开始传这些话……”李由苦着脸道,“偏还牵扯了我父亲进来,这几日,我都不敢跟芈青说话了,生怕他觉得我心怀不轨。”
扶苏同情道:“那你是蛮无辜的。”
——不过,不会是你爹搞出来的谣言吧,扶苏心道。
这就是扶苏对李斯的固有偏见了,事实上,扶苏很清楚李斯的政斗水平,并不是真的在怀疑他。
王离忙道:“大公子可有主意,不然我要不敢跟他们两个人说话了。”
蒙华愁道:“他们都不说话,我也不敢说话了,大公子,怎么办啊?”
扶苏没忍住笑了:“好了好了,这件事我心里有数了,我看看哪天寻到芈青,去同他说说。”
但扶苏当然不只是为了他们,他的目的在昌平君。
谣言归谣言,别让昌平君被刺激到,再将谣言给坐实了,真的给秦国造成损失,那可就糟糕了。
芈青照旧坐在廊下出神,忽然他身边坐下了一个人。
芈青一瞧见来人是谁便要起身,却被扶苏按住了,他的力气不大,芈青完全可以挣开,但他只是维持着欲站起的动作,道:“大公子,石阶上很凉。”
扶苏笑了笑,道:“既然知道凉,你怎么在这里坐着,不怕生病么?”
芈青勉强一笑,道:“我年纪大些,身子也好,不会生病的,大公子,请先站起来罢。”
扶苏站起身来,又走到旁边的栏杆前,道:“那就坐这儿,你帮我一把。”
芈青只好伸手将扶苏抱到栏杆上坐下,唯恐他跌下来,又靠过去站着,小心地护着他。
“没关系,你也坐。”扶苏道,“我摔不下去。”
芈青摇头:“多谢大公子,我想站一站。”
扶苏露出一个无奈的表情,叹道:“你若是像蒙华一样,笨一点就好了。”
芈青一怔,苦笑道:“蒙华并不笨,不过我的确想做一个什么都不懂的蠢人。”
扶苏却道:“我不这么认为。”
芈青诧异道:“大公子?”
扶苏道:“你不愿意当一个什么都不知道的人,等着有一日别人决定你的未来,你更加愿意知道一切,然后掌握自己的命运。”
这是一句很有蛊惑性的话,芈青不由心头颤了颤,但他仍然摇头:“大公子,我做不到。”
扶苏点点头,问道:“芈青,你认为自己是秦国人还是楚国人?”
芈青顿了顿,坦诚道:“我一直以为自己是秦人,但我父亲……他更想让我做楚人。”
芈青的母亲是秦人,自幼父亲事务繁忙,他跟随母亲的时间更多,受母亲影响更深,自然更倾向于自己秦人的身份。
但他渐渐长大后,父亲察觉到了这种迹象,他不能接受自己有一个秦人的儿子,于是他开始教育芈青,你的父亲、祖父都是楚人,你也是楚人。
扶苏叹了一声:“昌平君……他也是秦人呐。”
芈青道:“父亲并不这样认为。”
“没关系。”扶苏弯了弯眼睛,“昌平君的意见不重要,他只能是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