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王大强提出不让杨氏下田地干活,只负责管二房自己的一些家务,王父王母他们也只能同意了。
以前原主愿意吃亏、事事顺着老人,如今换成王大强,他自己不愿意吃亏了,那么即使碍于孝道,只要做好表面功夫,王父王母他们也闹不出什么来。
要是闹得厉害了,打是打不过王大强的,银子也在他手上,要是他不愿意给家里用,王父王母他们还真奈何不了他。
虽说王父王母他们具有天然的优势,要是王大强这个儿子太过不孝,他们还可以到官府那边告他不孝,到时候王大强也是要被抓去坐牢的。
但去官府告状这点,只能够作为杀手锏,鱼死网破的时候才能够用,
平常时候的那些小打小闹,为了村里族里的名声考虑,即使王父王母他们想要去官府告状,王氏家族这边也是不会允许的。
可以说,只要王大强做好表面功夫,就不用担心王父王母他们会用这种鱼死网破的招数。
他如今是家里挣银子最多的那个,光是为了能够让他心甘情愿--多拿一点银钱回家,明面上,王父王母他们就不敢亏待二房这边。
可能是日子过得顺遂,经过这几个月王大强时不时拿点东西回去给杨氏和两个女儿补身体,杨氏和两个女儿如今看着,脸色都好了很多,身上也长肉了。
碍于王大强的强势,原主那些家人是再也不敢欺负二房这边了,杨氏、三丫、四丫她们觉得这几个月的时间里,是她们从小到大以来,过得最舒服快乐的时候了。
尽管王大强这个亲爹经常不在家,但却比以前他天天在家好太多了。
以前原主在家的时候,天天就知道听父母的话,不停的去田地里面忙活,根本就没什么精力去管妻子女儿她们过得如何?
而且原主自己都是家里的老黄牛,在他看来妻子女儿在家里多干点活,并不算什么,谁家的妻子女儿都是这样过的。
面对冲突和家里其他人的压榨,原主只是一味的沉默妥协,宁愿二房这边多做一点,也没想过违背王父王母他们的意思。
但如今换成了王大强过来,他可不是原主,没有那种愚孝天真的希望父母能够看得见自己好的想法。
杨氏和三丫四丫她们有了王大强的强势维护,加上他又挣钱了,吃得好穿得好,又不用干太多的活,日子自然舒坦起来了。
看到王大强短短几个月时间,就挣了十几两银子回来,王父王母他们心理其实是有点怀疑老二私藏了银子的。
可惜出去做工的人就只有老二一个人,王父他们即使怀疑,也拿不出什么证据来。
在王大强回来过年的时候,王母看了一眼老二,忍不住说道:
“老二你一个人出去卖货,实在是太辛苦了,也不够安全,
不如等过完年以后,让你大哥三弟轮流跟着你一起去卖货,你们兄弟一起去卖货,好歹也能够有一个照应?”
见老婆子说话了,王父也忍不住跟着劝道:
“是啊,让你大哥三弟他们轮流跟着你一起出去卖货,万一遇到危险,兄弟两个好歹不至于那么危险,老二你也能够带一带你大哥三弟他们,
俗话说兄弟齐心、其利断金,等把你大哥三弟也带出来了,咱们家再多攒一点银子,就可以置办属于自己的田产了!”
只要想到自己辛苦了大半辈子,家里才积攒下来两亩田地,只能带着一家老小去租地主家的田地来种,
一年辛苦下来,扣除需要上交的税和租子,一家老小就只能够混个半饱,这日子过得实在是太辛苦了!
让老二带一下老大和老三,虽说也有王父王母他们的一些私心,但从内心里讲,他们也是希望家里面能够多挣点银子,以后家里面才能够有银子多购买一点田地回来。
田地才是农民的命根子,有了土地,他们才算是有了安家的资本,不用担惊受怕王地主会把田地收回去,让他们没田地可种了。
王大强听到原主父母这么说,心理却思考着自己该怎么回答?
要是让大哥和三弟他们跟着自己一起出去卖货,自己以后岂不是---不能自由的选择是进山采药或者是去卖货了吗?
多一个人在身边跟着自己,实在是太碍事了。
不过既然原主的父母已经提出了这样的要求,他要是不想在明面上跟原主父母撕破脸的话,这茬就不能够轻易的忽略过去。
在王父王母他们期盼的目光下,王大强微微的点了一下头,答应道:
“既然爹娘你们都这么说了,儿子这里自然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要是大哥三弟他们不怕辛苦的话,以后就跟着我一起出去干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