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糖粿做法简单,不似五月节烧肉粽一般用料多、工序复杂,所以苏月娘安排红姑初五清早再到面线糊店来帮忙做糖粿。
许东山帮着将二十斤糯米粉分倒到两个大盆中后,便回厨房提来刚烧开的两大壶滚水。
阿生站在桌边望着,许东山将水壶放在桌上,用手将阿生的脑袋推远了一些。
“小孩子不要站在热水壶旁边,小心被烫伤!”
阿生乖乖地躲到许东山身后去。
确定红姑和苏月娘的手都不在桌上后,许东山才又提起两个水壶,一齐往两个装了糯米粉的大盆路倒下去。
倒了小半壶,红姑喊了停,许东山便停止倒水,红姑与苏月娘就开始一齐揉面。
加了热水的糯米粉异常烫手,细皮嫩肉的苏月娘揉了两下便被烫得收回了手。
“阿山皮糙肉厚不怕烫,就让阿山揉面吧!”
苏月娘毫不忸怩地与许东山交换了位置。
许东山撸起袖子,宽大的铁手一伸,像是察觉不到半点滚烫一般地用力揉起了面。
“许大哥还真是适合干这活!跟没感觉似的!”
许东山波澜不惊地揉面。
小半壶水只够搅和出带着干粉的面絮,等着苏月娘添滚水的时候,许东山悄悄地蜷了蜷被烫得有些发痒的手心。
第二回加水,还是少量地加,经过揉制,糯米面团稍微成型,但一戳还是八方皲裂。
最后一回加水,为了让面团更有光泽且不易粘黏,苏月娘还往盆中倒了适量的生油。
经过红姑和许东山的大力揉制,大盆中的糯米粉被尽数揉成了光滑柔软的大面团。
“月娘姑姑,可以给我一小团玩吗?”阿生眼巴巴地盯着盆里那又白又胖的糯米面团。
“这可是吃的东西,你可不许玩!”红姑自是不会纵容阿生浪费粮食。
红姑生怕苏月娘纵容阿生,连忙朝她使眼色。
苏月娘只好歇了偷偷给阿生揪一团糯米面团玩的想法。
“你提上两个水壶跟我回厨房,我给你炒点花生搓皮!”许东山招呼阿生跟上自己。
“来喽!”阿生分外不舍地盯着面团看了两眼后,便乖乖地提着水壶跟着许东山回了厨房。
糖粿一般会被搓成白、粉红两种颜色,但有的人家为图省事,也会只做白色的。
可是苏月娘想要糖粿长得更有食欲一些,便将自己盆里的面团分成了两半,其中一半揪出一小团揉入一些红花米,搓成红色,而后再揉进一半面团中,经过来回揉制,那一半面团变成了偏深的粉色。
面团备好,就可开始搓糖粿了。
不止糖粿的颜色,闽南人在糖粿的形状上也有不同的做法。家中有新生儿、十六岁少年,或是图省事的,糖粿便会做成光滑圆饼形的,若是无特殊岁数的孩童,就会在光滑的圆饼中央戳下一个坑。(4)
有老人说,七夕糖粿中间的坑是用来装牛郎织女相会时所流的泪的。
苏月娘才不管那个坑是不是用来装牛郎织女的眼泪的,她只知道坑要是戳得太深,肯定得多用一些糖。
“伯母,坑有个明显的形状就好,可不要戳得太深!”
“好!”红姑揪起一小坨面,用手心搓圆,而后两掌轻轻将面球压成厚厚的圆饼,最后用指头在顶上一戳,一颗糖粿便制成了。
“阿嬷姑姑,糖粿放这里!”阿生搬来了一个抹了点油的簸箕摆在两个大盆中间。
红姑和苏月娘一齐将刚做好的糖粿放在簸箕上。
阿生爬到长椅上跪着,双肘撑在桌面,兴致勃勃地看着一颗颗被摆上簸箕的糖粿。
“阿嬷,我发现糖粿和冬节丸好像啊!”
红姑笑道:“你记性这么好?你说说是哪里像?去年我可做过糖粿和冬节丸给你看!”
阿生歪着脑袋,“都是糯米粉加烫水,然后还要添点油揉……还有……”
阿生瞥见苏月娘盆里的一坨粉红面团,灵光一闪。
“冬节丸和糖粿一样,都搓成白色和红色的!而且我记得冬节丸和糖粿都要放白水里煮熟!”
红姑没想到阿生记性如此好,一时间激动地眼眶发红。
苏月娘打量了一眼阿生。
不得不说,阿生这孩子一股机灵劲儿,想必长大之后也是个脑子灵光的。
“阿生这么聪明,伯母有没有想过把他送到学堂去念书,往后往低了说考个秀才减免田税,往高了说去当官造福百姓!”
红姑听了怔了怔。
这……真的可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