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安是被窗外熹微的晨光唤醒的。
她在尹东生安排的临时宿舍里睡了大约四个小时,谈不上充足。虽然身体深处的疲惫依然挥之不去,但昨夜那场与杜聿明的对话,尤其是最后那番石破天惊的点拨,却让她的精神异常清明,甚至带着一丝亢奋。
她迅速起身,用冷水洗了把脸,换上干净的军服,对着镜子整理军容时,看到的是一张略显苍白但眼神锐利如常的脸。没有时间感慨,她已经听到了门外勤务兵等候的声音。
推开门,尹东生早已等候在那里,脸上带着惯常的温和笑容,但眼神中多了几分郑重。“小林,休息得怎么样?给你准备了一间小会议室,暂时作为你的专案办公室,已经让警卫连在外面警戒了,绝对安全。”
“辛苦尹大哥了。”林安点点头,随着他穿过清晨司令部略显安静的走廊。
所谓的专案办公室不大,但收拾得很干净。一张大会议桌放在中央,墙上挂着中缅印战区的作战地图,角落里放着几只带锁的文件柜,一部加密电话已经接好。桌上整齐地堆放着第一批调集来的文件,主要是新39师的一些人事档案和常规报告。
“这是首批文件,更详细的账目和物资记录还在整理,下午应该能送来。”尹东生介绍道,“赵参谋长特意交代,凡是你需要的,只要司令部权限能及,一律绿灯。”
“多谢。”林安走到桌后坐下,指尖划过冰凉的桌面,“替我谢谢赵参谋长。”
正说着,科特兹少校也到了,军容严整,看起来精神恢复得不错。“Colonel Lin, reporting for duty.”
“少校,早上好。”林安示意他坐下,“我们的工作马上开始。初步目标,一是核实围绕官全斌师长指控的具体事实;二是,以此为起点,对新39师的美援物资接收、管理、分发流程进行审计;第三,即使要查案,委员会的基本工作也不能丢下,请你命令上士——”
“柯蒂斯。”科特兹少校提醒道。
“上士柯蒂斯,带二十名中国士兵去加尔各答港口维持秩序。”林安说,“另外,请你帮我接新七军联络组,尽快把沈美英叫到电话线上。”
林安翻看着新39师的记录,只能说,记录不是很全面,可以用错漏来解释,也可以暗示其中有贪腐。在没有其他证据的情况下,只能任人解读。
“沈少校在电话线上了。”科特兹敲门说。
“谢谢。”林安回答,又觉得让科特兹传话有些大材小用了,她说,“这些事以后叫卫兵做就可以。”
接通之后,林安与沈少校寒暄后就直入主题,问她是如何发现空额的。沈少校说,是联络组的美军少尉告诉自己的,同时她在连队操演的时候也点了人数,确实不足。林安又问知不知道对不上数的步枪去了哪里,沈美英回答不知道,但她说,“几十支步枪不容易夹带,如果要出去,应该是从营队的汽车出去。”林安嗯了一声,又问除了步枪缺额她还有没有发现其他问题。沈美英很痛快地说,那可多了。空额显而易见,那么粮草和被服都可以吃,还有军饷,至于去了哪里,只有军需和军械处才知道了。
“好。谢谢你,我问完了。请你接余军长。”余军长很快接上了电话。
林安说她是奉杜总司令的命令调查官全斌贪污案,现在需要把新39师军需处和军械处的处长副处长都叫道列多问话,并请余军长派得力人手把师部和下面三个团部的仓库都看守起来,师驻地不许进出。
余韶在电话那头沉默了数十秒,叹息了一声,轻声问,“杜司令官还是准备放弃官全斌……”
“只是调查。”林安打断了他。
“好。”余韶没有再说什么,“我会配合。”
他顿了顿,还是说,“空额问题由来已久,林上校,你毕竟比较年轻,希望你能全面地看待国军的固有问题。”
“我知道的。”林安面无表情地说。
翌日上午九时整。
驻印军司令部内一间被临时征用的小会议室,此刻已布置成一个简易却不失严肃的审讯场所。房间中央只放着一张长条桌和几把硬木椅子。窗户紧闭,窗帘拉拢,只靠着头顶一盏发出稳定光线的白炽灯照明。空气略显沉闷,带着烟草和旧文件混合的味道。
林安端坐于长桌一端的主位,身着笔挺的夏季军服,领上的上校军衔在灯下反着微光。她面前摊开着几份文件——官全斌的人事档案摘要、CBI方面转来的语焉不详的指控、以及王定坤发回的电报抄件。她的表情平静无波,如同即将进行一场常规的军事汇报。
在她右手边稍远的位置,科特兹少校也正襟危坐。他面前放着一个全新的笔记本和一支钢笔,目光专注,严格遵守着林安之前的要求——只观察,不发言,记录程序、问题与回答。一个年轻的华人书记官则坐在房间不起眼的角落,准备记录。
门被推开,两名持枪的宪兵押着一个身穿将官常服、但并未佩戴军衔领章和帽徽的中年军人走了进来。正是新39师师长,官全斌少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