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优书网 > 曾经沧海 > 第19章 第19章 元稹与白居易之 偶遇

第19章 第19章 元稹与白居易之 偶遇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吴越的绍兴东边有条水系叫曹娥江,溯流而上,波光潋滟山青水秀,时而是咆哮的急流,波涛汹涌,时而是缓慢流淌波澜不惊的宽阔江弯,一碧万顷。这里有李太白描述“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的天姥山,有“天台四万八千尺,对此欲倒东南倾”的天台山景观。

离此不远,就是有“九曲盛景”美称的剡溪,河面宽窄随现,两岸山峦峭缓错落,古今有多少文人豪士、迁客骚人,来此游览并留下墨迹。

今天,在这个幽静的山涧玉真道观里,正在举办一场“文化诗歌交流暨欢送告别会”。参加活动的不但是吴越一带名人雅士诗家文豪,还有被邀请而来的隐者和高僧。

白居易也随其在当地做县尉的兄长,来参加这个活动。席间他认识了中国的“茶圣”陆羽,是他将茶质与气候自然的微妙关系,烹茶与器皿水源的巧妙融合,传授给了后人;认识了即是高僧又是诗人,还是茶文化研究鼻祖的皎然和尚,是他写下了饮茶的美妙感觉。

一饮涤昏寐,情来朗爽满天地。

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

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

这次活动的最后一项也是关键的步骤,就是为即将离开此地,进京面圣的朋友、女冠李季兰送行。

李季兰在五六岁时被父亲强行送入道观,至今已在这里生活了三十年的时光。她是这里的金牌道友,属于可以穿戴红黄道袍的级别,修炼境界可达“幽逸”的美称。

此时的大唐,女人出家入道是一个“时髦”行为,上自宫廷皇家公主,再到诸多大臣的千金小姐,为了婚姻为了自由,入道信佛者不在少数。这位玉真道观被敬奉者“玉真公主”,是唐明皇李隆基的亲妹妹。她貌美如花且性格张扬,喜欢独身,敢抗旨不嫁。为了展示魅力,追求自由,满足情欲,依然在王屋山出家入道,后来陪伴她一生的是当时一位名满天下的诗家大儒。为了纪念这位敢作敢为、风情独特的道姑,天下许多地方的道观,就冠以“玉真”之名。

二十年之前,李季兰在玉真道观成长到十五六岁,就有着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容貌,在婀娜多姿的身段下,是一个开朗活泼伶牙俐齿的美少女。

大唐社会的开放程度,无可比拟。隐者高僧和达官显贵在道观庙宇中聚会享乐,已是平凡之事;文人墨客诗家乐者,在这些地方交流研讨,潇洒放纵也是寻常之态。

一日,一群文士在玉贞道观聚会畅谈,与李季兰熟悉的面孔有刘长卿有陆羽,他们已经是非常捻熟的朋友,其他几人都属于青年后生,对这种场合显得有点拘谨。李季兰应付一会就退回到自己的禅房,等待聚会结束送别朋友。

这时,天却下起了淅沥小雨,人们也急匆匆的彼此散去。李季兰却正好有事需要外出,她撑着雨伞向不远处剡溪码头走去,等待着渡船的到来。正在这时,道观的来路上,匆忙地走过来一位青年,褐衣束发,清癯而壮实。二人对视之间,不约而同彼此打起了招呼。这位青年壮汉是刚刚在道观宴席上的客人,他打稽向李季兰问候:

“大师要到哪里去?”

李季兰心想,这个男人要年长我许多,反称我为大师,便赧然一笑没有答话。

“大师笑什么?”那人又问。

“你是叫我的吗?”

这时的年轻人也笑开了,他听懂了李季兰说话的调侃意思,便说道:“好好,有意思。那我能称呼你什么呢?”

“那我能称呼你什么呢?”她强调了语气,也这样问道,分明有□□味。

正在这时,顺水游过来一叶舢板,可能是天气原因,没有他人乘坐。

青年人高声喊道:“船家请过来。”声若洪钟

待小船靠近,青年礼貌地让着李季兰登船:“你请!”

李季兰也不推辞,她在想这个年轻人从来没有见过,更不会有什么美名。只不过看他落落大方的样子,可能是哪个富裕之家的子弟,在她的意识里,那是一类庸俗不堪之人。雨下得很密,李季兰独自撑着雨伞,坐在一旁没有言语。

待舢板行走在水的中央,青年人仔细端详着对面之人,说道:“小师傅是李季兰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