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撞见你的时候,你就已经?”
余希柠点点头。
林屿沉声音稍淡了几分:“那时候为什么不跟我说实话,要骗我说是调休。”
余希柠垂下眼,筷子无意识地拨弄着寿司上的海草,嘴角噙着苦笑:“这还用问,当然是不好意思说了。”
林屿沉片刻怔住,随即道歉:“不好意思,我不是那个意思。”
“没什么,我现在想开了,这个大环境被裁也很正常,休息一段时间重新上路就是。”
余希柠装作很释然的样子,朝林屿沉挤出一个笑容,努力不让他看出破绽。
林屿沉:“有在看工作机会吗?”
“怎么,林总公司有在招人?”
“我们公司你不适合。”
余希柠本就是在开玩笑,偏偏林屿沉还回得一本正经,瞬间尴尬:“哦也是,都是高精尖人才,我是学渣配不上。”
林屿沉解释:“不是,是专业领域不一样,我在你的领域也是学渣。”
余希柠笑着点了点头,接受这个说法。
“上一周野心勃勃投了不少岗位,包括朋友那也帮忙内推了不少,但就是没有面试机会。”余希柠挠了挠额头,努力掩饰着眼底的失落:“我觉得我履历还是可以的,但不知道为什么别人就是不选,可能是年龄太大了吧。”
林屿沉挑眉:“年龄太大?你不是还比我小一岁吗?”
余希柠:“男女不一样。”
短暂沉默后,林屿沉又问:“那你有什么打算?又或者有没有什么我能帮上忙的?”
余希柠吃着寿司,盯着林屿沉看,一副当真在认真思考的样子。
林屿沉被她看得有些不太自然,轻咳了一声,眼神往旁边飘了一下。
有什么情绪在空气中氤氲开来,林屿沉不动声色地往后靠,后背触及椅背,宛若湍急河流中攀紧了浮木,心定了定。
“你当初怎么突然想到去创业的?你和你家人说这个想法时,他们同意吗?”
余希柠想了想,或许眼下自己解不开的题,可以在林屿沉这儿找到思路和方法。
“我当时……”
林屿沉刚开口,手机就响了,拿出来一看是合伙人季岱泽打来的电话。
“我接个电话。”
“随意。”
余希柠抓紧吃完剩下的寿司和烧鸟串,把外卖盒子收拾好丢到厨房垃圾桶里,又拧了块湿抹布擦干净餐桌。
做完这些,她看向站在落地窗前的林屿沉,颀长身形和落地窗外的景色互相映衬,好一幅赏心悦目的景象,真想偷拍下来。
“你跑哪去了?不是说去拿个快递吗?上非洲拿了?还不回来?”
一接通电话,季岱泽就连问好几个问题,乍一听像是有十万火急的事情离不开林屿沉一样。
“有事?”
“下午不是要开会?等你主持啊。”
“你主持就行了,我这边有事晚点再回去。”
“拿快递还有什么事啊?”
“私事,挂了。”
林屿沉结束通话,转过身,正好撞见余希柠拿起手机,似乎……正对着他。
余希柠也吓了一跳,像做坏事被抓包了一样。
“哦我准备点下午茶,你要吗?帮你也点一杯。”她随口胡编。
林屿沉收起手机走回餐桌前坐下,也没怀疑:“好。”
“那你喝什么?”
“和你一样。”
突然就多了个点下午茶的环节,也好,懒得把柜子里的茶具搬出来沏茶了。潮汕人的待客之道,最基本就是工夫茶,但余希柠是一个人住,就不爱摆出来。
“我刚毕业的时候,也是找了一份工作,额外还做了点投资,不多,跟在师兄们后面喝点汤。”
余希柠手支着下巴听林屿沉说起从前的事情,脑海里浮现一些画面,逐渐把那段空白的时期填满。
林屿沉没有很多工作经验,但他有一帮关系不错的挚交好友,创业是几个人合伙商量的,并不是盲目决定。
最初他们也不知道,这条路能不能走得通,得试了才知道。有时候往往就是这一步,迈出去了,可能性就在变高。
创业不是依托于一个人的力量,得有三观一致的伙伴一起,热血有,压力也有,都要一起扛一起面对。家人支持也同样至关重要,它很大程度决定了林屿沉能不能迈开犹豫的那一步。
“我父母是做生意的,虽然不是什么大生意,但投资有回报也有风险这点,他们还是懂的。有稳定的工作固然体面,也省心,但它未必就是最适合自己的那个选择。”
林屿沉和余希柠说了自己一开始在企业工作的内容和节奏,跟余希柠在外企大差不差。架构都是一样的,人际交往和工作模式也都差不多。
“按部就班,但也容易受限,想法也未必会被采纳,认真做事的人往往都不是最有话语权的那个。”
林屿沉靠着椅背,双手交握搭在膝盖上,瞥了余希柠一眼:“朋友鼓动,模式可行,就一起干了。还年轻,做什么都可以,人来这一世不就是千百种体验,创业也是。”
余希柠羡慕道:“想法真通透,你父母也很开明,我爸妈要是有你爸妈一半好说话就好了。”
“你被裁的事叔叔阿姨知道吗?”
余希柠摇头。
“那你想创业?”
余希柠摇头,复又点头:“也不算创业,就是做自媒体。”
林屿沉知道了,他有关注余希柠的账号,最近刚发了一条非遗布马舞起源的视频,在几个平台的数据都很不错。
“这个赛道我不太了解,没法儿给你提供建设性意见。”
“没事,我自己也还没想清楚。”
见余希柠面露难色,林屿沉主动道:“卡在哪个阶段?不知道怎么开始,还是说不知道怎么说服你父母?”
余希柠舔了下唇,茫然道:“都有。”
事实上,在这个阶段的自媒体赛道已经是非常饱和了。
余希柠依靠着前期做影视剪辑相关内容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粉丝盘。现在又因为做非遗文化的内容,小红了一波,各平台粉丝量、关注和点赞转发数据都非常可观,比很多新人的起点都要高。
很多知名UP主在这个阶段都会选择,是一个人做账号,还是多个人一起经营,背靠大树好乘凉,签约机构有签约机构的好处,商务多,曝光大,还有专门账号数据维护。创作者可以只集中在做内容上面,无需去担心其他。但商人逐利,分成和自由度相对来说没那么高。
一个人做账号,需要身兼数职,作品产出数量有限,也没法做到非常专业地去分析数据反馈以及用户行为。付出跟收入很难成正比,这也是选择全职最该担心的一方面。
创作难免会有瓶颈期和低潮期,在这个过程还得兼顾□□拉新,因为保证账号有活跃度,才能有收益。这是一个完整的链条,真要执行起来光靠一个人,是远远不够的。
林屿沉了然:“听下来,你更倾向于自己做这个账号,但人手不够?”
余希柠:“对,虽然有很多机构发来邀约,给出的条件也很丰厚,但我还是想自己掌握账号主动权,免得以后有什么利益纠葛。但一个人做,像之前那些剧情剪辑我可以,可如果想要做精做细,我能力是不够的,说白了,我也是业余爱好非专业出身。”
“我觉得可以一步一步来,不是非要一下就拉几个人来合伙做事。你最近发的这支视频我看了,动画是共创,但其他都是你自己做。你嘴上说非专业,能力不够,但我看到的都是好评和喜欢。数据是不会骗人的,那些点赞也不是刷上去的。”
林屿沉低头划动手机屏幕页面,早在余希柠分析自媒体赛道的时候,他就已经点开了她的账号,仔细浏览主页的视频内容。
从数据上,看得出来前期哪些是为爱发电,哪些是商单。更新时间也不算稳定,有时一个月三四个视频,有时一个月都没发过,再更新的数据明显就会比前面的差一些。
但近期这几条视频,数据反馈都很不错,证明这个垂类有固定受众且群体活跃。
“我知道有的自媒体创作者,其实背后就两三个人,一个负责拍摄,一个负责剪辑,一个负责内容,你现在是一个人干三份工,确实会累,但主动权都在自己身上,剪出来的东西是你想要的。”
余希柠重重点头:“你好懂我。”
这话一出,两人俱是一愣。
余希柠最先别开眼,不自然地清了下嗓子:“我的意思是,你嘴上说不了解这个赛道,但知道的还挺多。”
林屿沉似笑非笑地看着她,挑起眉毛:“这算是夸奖?”
空气中隐约有些暧昧和热意,惹得余希柠坐立不安,她忽然想到,林屿沉只是回来拿个快递,还要回去上班的。
可他们好像已经聊了很久,会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