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么,一群人回到了村里。
季安的老家叫‘合教村’,属于比较大型的村落,全村差不多有两万多人。
村里还有一个湖,小时候季安经常在这个湖里钓鱼摸虾。
贰零年后政府还出资在湖边建立了凉亭和观赏的围廊,鼓励村里做生意,举办农家乐。
合教村还成了一个小小的景观。
这会儿不同,还没被整理修建过的湖里泛着青绿色,杂草从生,湖边全是烂泥。
二舅接季安一家回村时,还正好遇到村民把湖里的鹅赶回去。不大的路被挤得满满当当,堵了好长时间。
季家人口众多,村里的房子也修建的比较大。
季安的曾祖父当过兵,退伍后有点小钱,就给家里两个儿子都盖了房。建的厨房也大,分两边,一人一边。
后来孙子多了,家里捉襟见肘。曾祖父便盖了一个羊圈,又找人借了点钱,开始养羊。
直到老人去世那年,羊还养着。不过等曾祖父去世后,家里就渐渐不养羊了。
季安的爷爷和伯公,都没有养家畜的手艺。养羊挣的那点钱还了债后,剩下的又给家里起了两间房。
实在是家里孩子太多,住不下。
后来那间羊圈就被当成了鸡圈。每年养个几十只,逢年过节了杀来吃。
由于季家人口实在多的缘故,竟也不够吃!年前还在村里买了好些。
车缓缓驶进村里,远远就见村口的榕树下站着好几个人。
季安的伯公眼神不太好,瞧见车开来背手眯着眼,看了好一会儿都认不出这是自家的车子。
“是永光的车吗?”他朝身边的人问。
“是永光的车。”季安大伯季弘星高兴道:“总算回来了!爸您忘了,今天是永光送他们回来的。”
“是是,老二今早打电话的时候说了。”
车还没停呢,一群人就已经围了过去。等车门拉开,季安爷爷从里边出来,伯公更是笑开了花。
“哥你怎么在这儿等着?村口风大。”季安爷爷说道。
“我身体好着呢。”季国兴不在乎的摆摆手:“还怕这点风。”
这时季安也从车里跳出来:“伯公好!”
“好!好!小安今年看着又长高了。”季国兴笑着点点头。
周围一圈孩子都在笑,伯公每年都说季安长高了,但其实这丫一厘米都没长。
说也奇怪,季安初二后身高就再没变过。初二那会儿他还觉得自己挺高的呢,后来就只剩下心塞了。
上辈子到死身高都是一米六九,为了这一厘米,他不知道流了多少泪。
“大伯!二伯!三伯!”
“好好好!这小子!”
“听说比赛拿了第三名。不错,一会儿奖励你个大鸡腿。”
“谁爱吃你的鸡腿。”季弘飞和自己哥哥说了一句,又朝季安道,“三伯托人买了点米酒,纯粮食自酿的,好得不得了。一会儿你赔三伯喝点。”
“行啊,我也好久没有喝自酿的酒了。”季安笑着回话。
听到这回答,季弘飞更开心了:“那你一会儿多喝点,我跟你说,这酒好着呢。”
大哥季弘星拍了弟弟一下,骂道:“喝什么喝,季安才多大,酒喝多伤身你不知道啊!”
季弘飞嘟囔了两句没敢还手:“这酒的度数又不高。”
季国兴把两儿子推开,过去抓着季安的手说:“别理你大伯和三伯,走,咱们吃饭去。你伯母她们都已经把饭做好了。”
“季安!”
“季安哥!”
“你们今年怎么回来这么晚?”
季家的孩子们也都喜欢季安,一个两个全围着他。季安差点给他们拉走。
后头符彩霞从车里出来拿了好些东西,大伙儿也开始上手帮忙。这时季安却又钻回了车里。
面包车的最后排,江城正缩在座位上,一脸的忐忑不安。
季安进来后拉着他的手,把他带了出去。
车外季家的人还没散呢,见季安拉了一个孩子出来,长辈们都笑着打招呼。
“这就是阿霞家里的那个亲戚吧。”
“这孩子有点瘦,得多吃。”
长辈们的态度都很慈爱,但小一辈的就不一样了。他们看了看季安拉着江城的手,又上下扫视了一遍江城。
围到了一起。
“他好矮。”
“胆子还小,让人牵着。”
“这人是非主流吗?头发那么长。”
“我不喜欢他。”
“我也不喜欢。”
“我也是······”
季安一个刚上小学的堂妹,甚至还冲过去气呼呼的把他们的手分开。委屈的对季安喊:“哥你都没有拉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