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离就和离!我让我爹写和离书送来!”
说完人就又回娘家了。
郑江北看着那人的背影,转身回屋,李家没有识字的人,他自己写。
那边李四秀回到娘家,李母见人两手空空地回来。
“怎么了,秀哥儿,咋没带东西回来。”
李四秀听了烦!“娘,我要和郑江北和离!”
李母捶了他一下,“说什么胡话,和离什么和离,你们才刚成亲半年,说出去让人笑话!”
“我就要和郑江北和离,我可不想跟着他进城,还要我伺候他?他应该找人伺候我!”
李母知道李四秀自小被宠坏了,这个时候只能顺着他的话说:“娘回头去说他,这和离可是不能乱说。”
李母这意思是不同意,李四秀又闹,“我要和离!我一定要和离!锦轩哥哥上次还说,没想到我成亲了,要不然他就娶我了!”
“锦轩?那个周锦轩?”李母倒是听说,好像是他媳妇生不出孩子,就给人休了。
李四秀上前说:“娘,锦轩哥哥家父母都在,而且比郑江北有钱多了,郑江北还在城里租房子,人家那可是在县城里有宅子啊!出门都是马车!”
见李母听了进去,李四秀又说:“娘,我要是和郑江北和离了,我就能嫁给锦轩哥哥了!以后你们想进城,我都能让马车来接你们,咱可不坐那牛车了!”
李母瞧了瞧李四秀的孕痣,秀哥儿是个小哥儿又如何,他哥儿的孕痣红得很,说不定也能像自己,孩子一个接一个地生。
那女娘生不出孩子,说不定换个小哥儿就成了,这俩人也都成过亲,谁也不吃亏,虽然周家有钱,但自己小哥儿可不差,到时候找人说说,说不定真行,那周母不就急这事呢!
晚饭的时候,李母提起来这回事,“秀哥儿说了,想和郑江北和离,我也同意了,赶明,找人喊郑江北过来,咱们一起说说这和离的事。”
饭桌上的人都震惊了,和离?秀哥儿和郑江北和离?!
李三嫂听了,心里直犯嘀咕,她本来还想把秀哥儿那屋子要过来呢!没忍住开了口:“秀哥儿,好好的为啥要和离?”
“郑江北想让我跟他进城。”
李大嫂也跟着开了口:“这不是好事吗?你们夫夫也不能一直分开吧?”
李四秀听后,摔了筷子,“他进城让我去伺候他!可不是让我去享福的,要去你去!反正我要和离!”
李大嫂撇撇嘴,她怪想呢,可惜和郑江北成亲的是李四秀,真是身在福窝不知福。
李母见这俩媳妇的样子,就烦:“秀哥儿拿回来的东西你们都没吃?吃都堵不住你们的嘴,这一听以后没便宜可占了,就开始摆脸色,都给我听清楚了!和离后,秀哥儿可是要嫁给锦轩的,锦轩是个好孩子,秀哥儿也喜欢,这可是一段好姻缘,我也同意了。”
“什么?锦轩?”
“那个周锦轩?”
“他能看上秀哥儿?”
这比李四秀和郑江北和离还要令人吃惊。
“大哥,你说的是什么话?!锦轩哥哥说了要娶我呢!”
李母敲了敲李大郎的头,“秀哥儿哪里不好!明天你就去喊郑江北过来,赶紧和离了,回头我就去找周母聊聊,早日定个日子,争取年前成亲。还有,玉哥儿要再嫁人的事都不准往外说,听见没!”
几个人对视一眼,也没说话,既然李母说了,要嫁给周锦轩,那一定能成,毕竟没有李母办不成的事。
周家确实比郑江北有钱,见李父也没吭气,大家也不再说什么,于是这件事就这样定下了。
吃完饭,李四秀对着灶房里的林方秋喊了一声:“快烧些水,我要洗澡。”
林方秋回应了一声好,放下手里的米汤,说是米汤,只是有几粒米,还是晚上给李家其他人盛完汤之后,锅底里粘的,他用勺子刮了刮,再热两个硬窝头,和玉哥儿泡着吃。
林方秋给大锅里倒上水,然后捡了几根柴添进去,慢慢等水烧热。
每天都好累啊,要是自己也死在逃荒的路上就好了……
“阿爹,阿爹。”
林方秋回过神,“怎么了,玉哥儿?”
“阿爹,怎么不见小叔父?”
去年中秋节,郑江北来的那次,玉哥儿晚上偷偷给他讲,小叔父是大英雄。
林方秋好奇。
“他有帮玉哥儿赶走大柱!是阿爹讲的故事里面的大英雄。”
林方秋听了只是搂紧玉哥儿。
可惜后来,郑江北来的几次都不太巧,没有碰到过。
李四秀结婚那天,他们不允许出来,之后,郑江北来得少了,他们也没见过。
“等过年就能看到了。”
“那还有多久?”
“等下雪了。”
“好吧。”
水烧开了,林方秋把水舀到木桶里,让玉哥儿去院子里玩,他提着水,给李四秀送去。
等李家所有人都歇下了,林方秋又偷偷烤了一个土豆,和玉哥儿分着吃完,洗漱后也去睡了。
躺在床上,林方秋又忍不住想,这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