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帐内只剩下季候与兰翎两人时,这位年迈的医者突然情绪失控,老泪纵横,他身形颤巍巍地跪倒在坚硬的地面,双手高高抬起,额头紧贴地面,口中一声高呼:“拜见世子殿下——”声音颤抖而虔诚,充满了对眼前这位年轻继任者的无尽敬仰与深情厚意。
兰翎见状,立刻快步上前,试图扶起他,“胡医大人,您是否认错了人?我并非您口中的世子殿下。”
然而,季候却紧握双手,顽强地跪在那里,不肯起身,声音虽然微弱却坚定:“世子殿下,或许您已经记不清老奴了,但我是丘林氏部族的医奴,世子请看——”
丘林氏部族,作为匈奴中的显赫贵族,自古以来便在草原上以其精湛的巫术和医术闻名遐迩。在这个部族中,“巫”拥有着极高的地位和权力,他不仅是神与人之间的桥梁,能够解读神的旨意,更是部族中不可或缺的存在。对于普通族人来说,巫就如同神的化身,代表着神的意志和力量。
因此,巫掌握着祭祀、医治、部族历史传承等至关重要的权力。在祭祀活动中,巫会代表部族与神明沟通,祈求神明的庇护和恩赐;在医治方面,巫则运用自己的医术和巫术,为族人解除病痛,保障族群的健康;而在部族历史传承方面,巫更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口传心授部族的历史和文化,确保这些宝贵的财富能够世代相传。
为了挑选出最为优秀的巫医继承人,丘林氏部族会经过严格的选拔和考验。这些考验包括医术、巫术、智慧、勇气等多方面的考核,旨在挑选出一位全面而卓越的继承人。经过层层筛选,最终能够脱颖而出的人,将担任匈奴王庭的巫医,为整个王庭和部族服务。
兰翎的母亲——丘林君,便是现在匈奴王庭的巫医。
当兰翎听到“丘林氏”这三个字,他的心中猛地一颤,深知自己的身份已被季候识破。他的目光敏锐地注意到季候胸口处那独特的刺青,那是丘林氏医奴特有的标志,象征着忠诚与信仰。兰翎不再掩饰自己的真实身份,他双手扶起季候,声音中充满了深深的敬意和亲切,“老伯,请起,这世间早已没有‘世子’其人了。”
季候颤颤巍巍地站起身,他的眼中充满了泪水,声音颤抖着说:“世子殿下,自十年前您被人带走,丘林氏散出医奴数十人,在草原的各个部落找寻。十年来,我们一直没有任何您的音信,大家都担心您可能已经遭遇不测。如今您终于回来了——”说着,季候的情绪再次失控,泪水如泉涌般滑落。
兰翎拍了拍季候的手背,以示安慰,“老伯,我很好,一切都过去了。但是请您暂时且不要把找到我的消息告诉母亲,可以吗?”
季候疑惑地问道:“为什么?”
兰翎深吸一口气,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复杂的情绪,既有对季候的感激,也有对未来的担忧。他解释道:“老伯,我知道母亲和整个丘林氏部族都对我抱有深切的期待和关心,我非常感谢你们这些年的寻找和牵挂。但是,我还有一些未完成的事情需要处理,而且我也希望能够在更合适的时机,以更完整的姿态回到部族。”
“而且,我还有一些担忧。”兰翎的声音中透露出些许犹豫,“我的出现恐怕会给母亲和姐姐带去危险。”
季候听后,眼中闪过一丝理解的光芒。他点了点头,声音有些哽咽:“世子殿下,您的考虑很周全。我知道您是个有远见、有担当的年轻人。既然您已经做出了决定,我自然会支持您。只是,您一个人在外面,一定要小心行事,保护好自己。”
“我会的,老伯。”兰翎微笑着回答,那双明亮的眼睛闪烁着智慧和信任的光芒。“还有一事,我想向您请教。”
季候深深地鞠了一躬,谦卑地回答:“老奴不敢,世子您请说。”
“数十年前,草原上是不是发生过一场马匹带来的瘟疫?”兰翎的问题仿佛一道闪电,瞬间划破了寂静的夜晚。
季候大惊失色,他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如纸。他赶紧向帐外看去,四周的空气仿佛突然变得寒冷起来,季候的声音带着几分颤抖和无奈:“世子请低声,您怎么想起那场瘟疫了?”
兰翎深吸一口气,压下内心的紧张和好奇,他知道那场瘟疫对于丘林氏部族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记忆。他低声说道:“老伯,我并非无缘无故提起此事。我在外游历的这些年,听闻了一些关于那场瘟疫的传闻,据说它给草原上的许多部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没错,那是一场浩劫。”季候的神色也变得沉重起来,“那时,草原上的马匹突然之间纷纷染病,瘟疫迅速蔓延,许多部落的马匹都遭到了灭顶之灾。马匹是我们匈奴人的命脉,失去了马匹,我们的狩猎、战斗和迁徙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部族中的人们也因为接触病马而纷纷染病,一时间,草原上的哭声和哀嚎声不绝于耳。”
季候回忆起那段艰难的日子,眼中不禁泛起了泪光。他继续说道:“那场瘟疫的源头至今不明,但我们猜测可能是从远方的商队带来的。商队带来了各种货物,其中可能就有携带瘟毒的马匹。瘟疫爆发后,我们丘林氏部族也竭尽全力寻找解决的办法,但最终只能是尽人事、听天命。”
“后来呢?”兰翎急切地问道。
季候叹息一声,“后来,随着瘟疫的蔓延,许多部落都损失惨重。但我们丘林氏部族在巫医的带领下,研制出了特殊的秘方,最终成功控制住了瘟疫的扩散。”
兰翎一听,内心瞬间被触动,“老伯,不知您是否有这诊治马瘟的秘方?”他的话语中透露出深深的渴望与急切。
季候闻言,脸上露出了一丝诧异之色,他打量了兰翎一眼,似乎对于这个年轻世子突然关心马瘟秘方的事情颇感不解。“世子,您何以会对马瘟之事如此上心?”季候不禁好奇地追问。
兰翎并没有被这突如其来的询问所动摇,他深深地鞠了一躬,神情肃然地向季候阐述道:“匈奴骑兵将马瘟散播到朔方郡,如今郡内百姓深受其害,染疫者十之八九,我实在不愿看到如此多的生命遭受折磨。故此,我希望能够得到那份诊治马瘟的秘方,以此救治百姓,缓解这场灾难。”
季候听闻此言,微微皱起了眉头,他深知兰翎的仁心和诚意,然而接下来的回答却让他略显犹豫:“世子殿下,我理解您的慈悲与决心,但这份秘方并非寻常之物,它既关乎到我们民族的存亡,又承载了诸多历史与现实的复杂因素。”
“我完全理解您的担忧和顾虑,”兰翎深情地说道,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一种坚定而平和的力度,“但是,请您容许我表达一下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普天之下,无论是我们草原部落的子民,还是大绥的百姓,战争,这个无情的字眼,它带给人们的只有无尽的痛苦和灾难。无论是家园的支离破碎,还是亲人的生死相隔,都是我们所有人都不愿看到的悲剧。”
“我们草原部落由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以及历史传承等多重因素的制约,物资相对匮乏,尤其是与大绥汉族相比,我们的生产能力较为落后。但我们不能仅仅依赖一身勇武之力去抢掠截杀来维持生计。我们同样崇尚勇气和力量,我们更应该敬畏生命。”
“在这十年间,我一直居住在大绥,深入了解和体验了汉族人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他们崇尚儒学,强调仁、义、礼、智、信这五常之道,主张在处理人际关系和国家事务时应以和为贵。这种理念深深根植于大绥汉族人的心中,他们认为只有通过和平的手段,才能解决各种矛盾和冲突。”
“同时,大绥的统治者更是以民为本,实行仁政。他们关心百姓的疾苦,致力于创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通过减免赋税、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等措施,使百姓能够安居乐业。他们提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种以民为本的思想,使得大绥的社会发展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若想改变我们草原游牧民族的现状,也需要借鉴和学习汉族的儒家思想及其人文精神。这样不仅可以加强我们游牧民族族群内部的凝聚力,帮助族人们摆脱漂浮不定的生活状态,还能有效减少部落间因权力争锋而导致的流血牺牲。通过儒家思想倡导的和谐、稳定与有序,我们可以培养出更加稳定和有序的生活方式,最终实现我游牧民族的长远流传和长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