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凤凰懒懒应一声,继续趴在窝里。
苏钰回到厨房,查看桶里浸泡的大米,已经胀大变软了,看了一下时间,也有四个多小时了,就把小石磨拿到河里去清洗干净。
她今天要做家乡味的美食——卷筒粉跟切粉。她小时候每次跟外婆去赶集,最谗的就是这两口吃的。
她家里也有个石磨,比厨房里的这个大些,又比院子里那个小一些。小时候几乎每天都要用石磨来磨玉米粒留着做鸡饲料,农闲的时候,外婆也会亲手给她做石磨切粉跟卷筒粉,所以她用石磨可以说是得心应手了。
石磨米粉跟卷筒粉的第一步都是先磨米浆。苏钰拿着勺子舀了一勺泡好的大米放到石磨上盘的进料口里,然后开始拉把手,很快研磨好的米浆就从石磨下盘的开口慢慢流到底下接着的水桶里了。
想到马上就可以迟到家乡美食了,苏钰就忍不住哼起歌来。
米浆磨了一遍还不够细腻,她就又磨了第二遍。米浆磨好,就可以准备炒馅料了。她昨晚就已经把甜玉米脱好粒放在盘子里,四季豆、酸菜、青菜也都已经摘好,洗干净。接下来只要把这些都剁碎,在把解冻的生猪肉也剁碎,然后就可以生火炒馅料了。
炒菜锅跟烧水锅同时生火,等她把馅料都炒好,开水锅里的水也开了。闻着冒着香气的馅料,苏钰肚子里的馋虫开始叫嚣了,禁不住咽了咽口水。真香啊!
苏钰拿起一个已经清洗干净的蒸盘,舀了点食用油把蒸盘浸润,然后再把桶里的米浆舀了一勺放进蒸盘里铺平,放到开水锅的蒸架上,盖上锅盖蒸一会。同时把另一个蒸盘也放了米浆。
等锅盖开始冒白气,她就打开锅盖,把蒸盘拿出来,把生的那个放进去。此时米浆已经被蒸熟,变成半透明的一片米粉。她用昨天做好的木片沿着蒸盘边刮了一圈,再把木片插进米粉片底下,卷了一圈,就可以把整片米粉从蒸盘上拿下来,搁到另一个干净的案板上,把想吃的馅料均匀的铺在靠近木片的这头,再把米粉片卷起来,用筷子把卷好馅料的米粉从木片上刮下来,一条卷筒粉就做好了。
步骤很简单,但是苏钰许久没做过这个了,技术有些生疏了,这第一条的米浆放多了,米粉片并不薄,卷的时候也没卷好,米粉有点破了。
但是馅料的味道很不错,这段时间她天天一个人做一日三餐,不说厨艺多好,但是熟练了许多,馅料炒得刚好,调料也放得刚好。整体的味道还是很好的!
最重要的是,她吃到了久违的家乡的食物了!久违的家乡味在嘴里的散开,通过味蕾传递到身体的各个细胞上,苏钰眼眶很快就发热了。外婆去世之后,她就再也没吃过纯正的家乡味了,这味道跟她记忆里的味道重合了!她仿佛又看到了老家的厨房里,小小的她跟在外婆屁股后面,等着外婆把卷筒粉刮进她碗里的画面。
锅盖孔里又冒出了白气,苏钰赶紧狼吞虎咽了几口,然后继续做后面的卷筒粉。
有了第一条不太成功的经验之后,苏钰调整了后面米浆的用量,连着做了几条之后,她又恢复了以前跟外婆一起做卷筒粉时候的熟练。地窖里的气温是七度上下两度浮动的,这些卷筒放凉之后可以套上保鲜膜放到地窖里去存放一两天应该是没问题的。这样她至少还可以吃再两顿卷筒粉。
卷筒粉做够了之后,她又开始切粉。
也是一样要先把米浆蒸,然后把米浆一片一片的叠放在一起,再用刀切成小条就可以了。
切粉可以凉拌也可以烫、煮着吃。凉拌就是把切粉先过热水烫一下,让粘连的米粉松散分开,再用笊篱捞起来放到碗里,加入凉拌酱料和配菜,拌一拌就可以吃了。汤粉则是把米粉烫过之后放到碗里,加入炖好的汤、调料,和想吃的配菜就做好了。煮粉就是先在锅里把配菜、汤煮开,然后把米粉放下去煮开就可以捞上来了。不过石磨切粉一般都很薄很软,煮的话容易把粉煮烂,所以一般也很少用石磨切粉来做煮粉的。
今天天气很热,苏钰把桶里的米浆都蒸完,做好切粉之后,就给自己个凤凰都做了一碗凉拌粉,然后把凤凰叫出来吃饭。
凤凰还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食物,看着冒着香气的卷筒粉凑过去问苏钰,"这是什么东西?"
"石磨米粉。我的家乡美食。碗里是给你拌好的凉拌切粉,盘子里的是卷筒粉,用料都差不多,你想吃的话我都给你弄。"反正最后也会是一碗拌粉,味道都一样。
凤凰连连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