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过晚饭,苏钰去仓库里找了个头戴式手电筒,往头上一戴,她就去菜地了。就着手电筒光,她看到田里好像有隐隐的水光,水应该差不多了,就用斗车去把之前搬去林地边的石头搬了几块大点的过来,混着泥土把菜地的进水口给堵严实。然后又去把水渠连着河水的进水口也给堵严实了,避免了水继续灌进来,影响她施底肥之后晒地。
肥料仓库她之前只来粗略看了一眼,里面的肥料种类她都还不清楚,这次真的要用肥料了,她才仔细研究起里面的肥料来。数量最多的是有机肥,其他的化肥总和加起来都不够有机肥的三分之一。她记得小时候外婆施肥的时候,头几年都是用家里化粪池里的农家肥,后来才开始用上化肥,因为化肥很贵,所以每次外婆称肥料都特别仔细。
等她上到高中,肥料从每次施肥都要好几种分别称重然后搅拌混合的肥料,变成了复合肥,更方便快捷了。
外婆说用化肥效果很快,但是对土地也不好,所以家里还是农家肥跟化肥混着用。
这几年,他听舅舅说,地里用的肥料又改成有机肥料了,这种肥料不伤地。
那看来齐林他们准备了这么多有机肥是希望她多用有机肥,避免破坏这里的自然环境。
苏钰对化肥其实不了解,也记不清小时候外婆说过的化肥用量,不敢盲目的就去干,肥料这个东西,用少了还能追肥,可能会影响收成;用多了才是最麻烦的,会烧地,那就比较难处理了。但是就算记得也没用,因为她种地的时候农村里还没有盛行有机肥。好在齐林他们早有准备,已经在放农药的货架上放了一本厚厚手抄的笔记本,苏钰翻看了前几页,就已经知道各种肥料、农药在各种农作物各个阶段的用量。
按照笔记上总结的农机肥使用量,苏钰快速心算出菜地底肥的用量,然后就开始爬梯子,把高处的肥料,一袋一袋的扯下去。按照用量说明,那片菜地需要用到约450公斤的有机肥,每袋有机肥的规格是25公斤,也就是说她要搬18袋肥。
看来工作量还不少。苏钰苦笑,这时不由得自夸自己有先见之明,把田埂修高修宽了。她拉斗车一趟能拉四袋,拉五趟也就能拉完了。
苏钰用斗车一趟一趟的把肥料往地里拉,到了地里,她把肥料分散这放在田埂边,等肥料都运过来了,就一袋一袋打开。这些肥料袋子洗干净以后还可以用来装稻谷、玉米之类的,所以她没有用刀割,而是用小时候外婆教过的方法,把缝线扯掉。这些线留着也有用,以后包粽子的时候就可以用来当粽子绳了。
因为是施底肥,田里又蓄着水,不需要均匀撒播,她便一袋一袋的把肥料分开倒进田里,之后再用耙子耙散就可以了。她还把之前烧的草灰也放了不少到田里,跟着肥料一起散在田里,可以起到一定的防虫害作用。她本来还打算再撒点石灰粉更好的给这刚开荒土地杀虫的,但是撒过石灰粉之后的土壤要放置一周左右,她等不了,就没放了。而且,她翻了两天地,也在地里发现什么虫子,这山海界里,现在怕是除了她跟小凤凰,没其他的活物了。
苏钰拿着耙子,就着手电筒的灯光,仔细的用耙子把有机肥和草木灰扒散。
山海界里田间的夜晚也很安静,不像她乡下老家,一到夜里到处是虫鸣蛙叫,吵闹中又带着乡村特有的静谧。她记得小时候,也经常大晚上的跟外婆一起到田里等水。因为他们那边水利不发达,碰上旱一点的年份,大家就都挣着抢着要水。没有水,庄稼就只能干死了。村里有些人是自私小气的,喜欢走偏门,不管别人庄稼的死活,只管自己的地头,明明大家是按顺序灌水,他偏要大半夜的去堵别人田里的进水口,让水先灌他家的地。
外婆虽然在村里名望高,但是她年纪大了,有些年轻后生是不看这些情面的,她们家的地就经常被人堵口,邻居的叔叔虽然常帮忙看水,但是外婆不好意思老麻烦别人,总是宁愿自己熬夜看着。
苏钰一开始要跟外婆是不愿意的,怕影响她白天上课,但是她偷偷摸摸跟了几回之后,外婆也就松口了。但是会叮嘱她多穿衣服,到了地里,苏钰其实撑不了多久就会犯困了,外婆就会让她靠在膝盖上睡觉。等她睡熟了,就把她背回家,然后再自己回地里。
没几次,苏钰也就发现了猫腻,知道自己这样任性只会给外婆带来负担,之后就再也不跟着外婆去了。
她长大之后,慢慢的也明白了外婆那时候的用意,在她小的时候就让她有了在黑夜里勇敢行走的经历,长大之后她就不会惧怕黑夜了。
就比如现在,在万籁俱寂的异世界里,她一个人在黑夜里施肥,心里想的竟然只有早点干完早点下班。加班这种事,她以后都不想再干了!关键这加班还没有加班费,当时签合同之前,她怎么就忘了提加班这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