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拉,他是谁啊。”八百坂瑛好奇地问。
“今天技术部带回来的小孩子,是个黑客,”负责人希拉·肯特回答,“他查到了北美情报部和另一个黑手党势力的一桩交易。可能是因为年纪太小,掩盖行踪的经验不足,同时被两家信息科的人追踪到了。”
“交易另一方打算直接灭口,我们的同事没办法,只好抢先把人带回彭格列——这小子自己也愿意跟着我们走。”
“他父母呢?”
“五年前交通事故丧生了。他之后一直一个人生活。”
“抱歉,请节哀。”八百坂瑛对比自己矮半头的小男孩说。
男孩对他很轻地点了下头,又把脑袋藏回希拉的身后。
八百坂瑛好奇地问他:“你叫什么名字啊?”
小孩怯怯地报出一个日本姓名:“满川薰。”
趁满川薰兑咖啡的空当,八百坂瑛问起乌丸这件事的来龙去脉。
他这位天才少年好友在去年12月拿到了MIT的提前录取。趁着假期空闲,满川薰和北美情报部打了个招呼,出去接私活赚些外快。他之前一直作为北美情报部黑客团队的其中一员进行工作。有了进入彭格列前的那一次教训,他已经更加细心地留意自己的行迹处理。
乌丸在北美这里不会使用原本的家族名称。八百坂瑛岗位调动后有和好友保持联络,但他作为行动组的人,对这些情报、后勤、职能相关的内容完全不了解,导致满川薰在探进对方数据库时并没有发现那是乌丸所属。
整个入侵行动从头到尾都没有任何主观上的漏洞,只是出了些没能想到的自然意外。
那段时间波士顿一直有暴雨,他公寓所在的街区遇上了短期停电,当地的网络运营商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专业黑客会在工作间里准备备用电源,满川薰也不例外。但他的备用电源仅供电给计算设备,移动网络信号需要再启动光纤终端。
事发紧急,这一瞬间的漏洞让他无法及时删除日志,留下了一些可供追踪线索。乌丸的人趁着这个机会锁定了他所在的城市,当即开始进行线下行动。
满川薰之前是彭格列技术部这个大型团队的一员。乌丸情报组给的信息里形容是“团队作案”。八百坂瑛先入为主以为是一般五到二十人的黑客团体,没有把两件事联系起来。他之后才意识到几百人的机构也确实是“团队”。何况蜗居在波士顿的黑客数不胜数。他上来就叫错代号、说不出“受害公司”的名称,连事件详情也不清楚,自然没认出情报组要找的目标就是他身边的人。
总之,这件事两人都有疏忽的地方,但带来的问题也不严重。
“那你之后打算怎么办?”八百坂瑛问满川薰,“我接到的任务是把你招揽进组织。如果你不想去的话,我跟那边编个理由就好,只是要委屈你暂时换个网名。”
满川薰的态度倒是没有那么抵触。
“你刚才说,他们的总部在日本?”他问。
“是啊。”
满川薰突然盯着好友手里的马克杯看,神色里有些莫名的积极。
“你觉得,如果我也去了乌丸,他们能允许我后期常驻日本工作吗?”
八百坂瑛有些不明所以。
“可以的吧。”他说。
满川薰点了点头:“我目前没找到什么好理由转去日本情报部工作。”
八百坂瑛不太对劲的预感又出现了。
他有些惊恐地坐起身:“你不会是想——”
“是的哦,”黑客没什么表情地肯定好友的猜测,“想去满天堂总部上班,目前只有这一个办法了吧。”
八百坂瑛有些无语地用双手捂住脸。这算什么理由啊,太电波系了。
“那你和技术部的同事们商量一下,”八百坂瑛强调,“不许把我供出去。”
“好,”满川薰答应,“说起来,我这里还有两个你可能感兴趣的情报。”
“第一,我不知道乌丸给你的任务里怎么描述我的入侵结果,但实际上,组织成员名录那个数据库里所有信息我都拷贝过来了,并且埋下了能够我自由进出的通道。”
八百坂瑛双眼放光。
黑客忽略好友诡异的兴奋,紧接着开启自己今天准备的正题。
“第二。”
“你还记着FBI那个长发绿眼睛的搜查官吗?”
“赤井秀一?他怎么了,”八百坂瑛正在兴头上,准备听一些幸灾乐祸的故事,“重伤,退役,还是直接没了?”
“那可能要让你失望了,”满川说,“其实从去年圣诞节开始,他就退出了明面上所有的搜查行动。根据我们在fbi的同事说,当时上级宣称赤井秀一的所属部门暂时更换,把他调动到一个和老同事们少有接触的地方。”
“我有次试着搜索了一下他的轨迹,发现他在大概在半个月前,入境了——”
说到这里,他停顿去看八百坂瑛的表情。
后者的神色果然很难看:“既然你前面铺垫了那么多,我不妨大胆猜测。他是不是因为新的工作跑去日本了。”
满川薰少见地笑了一下:“对。”
“真有趣呢。”八百坂瑛嫌弃地说。
“希望他能在我回去前从日本滚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