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工作室的声名远扬,一个大型艺术文化节的邀请摆在了林悦和苏然面前。这场文化节汇聚了国内外众多知名艺术家,能参与其中,对工作室来说是极大的荣誉,也能进一步提升知名度。但这次活动要求创作一系列具有深度社会议题的作品,主题是“城市中的孤独与连接”。
林悦认为,应该从个体的情感体验出发,用细腻的插画描绘城市中人们在喧嚣里内心的孤独时刻,比如独居老人望向窗外的寂寞眼神,上班族在地铁上疲惫又疏离的神态,再以温暖的色调和元素展现人与人之间那些微小却珍贵的连接瞬间,像邻里间不经意的微笑问候,陌生人在困境中的援手,借此唤起人们对情感交流的渴望。为此,她整日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观察着形形色色的人,收集创作素材,回来后便沉浸在插画创作中,草稿堆满了桌面。
苏然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想法,她觉得摄影能更直观地捕捉城市的真实面貌,主张以城市的建筑和环境为切入点,展现城市空间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比如拍摄高耸冰冷的写字楼、狭窄昏暗的小巷,这些空间如何让人们彼此隔离;再拍摄公园、广场等公共空间里人们聚集交流的场景,体现连接的可能。她背着相机,奔波于城市的各个角落,从日出拍到日落,记录下无数城市景象。
在讨论作品方案的会议上,两人的分歧彻底爆发。林悦拿着自己的插画草稿,激动地说:“我们必须关注人的情感,只有情感才能真正打动观众,让他们对孤独和连接有深刻的感受。”苏然皱着眉头,反驳道:“可是建筑和环境是人们生活的载体,不先展现这些,情感就没有依托,观众也难以理解我们想表达的主题。”两人你一言我一语,互不相让,气氛越来越紧张,工作室的其他成员都不敢出声。
会议结束后,林悦和苏然陷入了冷战。工作室里弥漫着压抑的气息,两人虽在同一空间工作,却刻意避开对方,交流也仅局限于必要的工作事务,语气冷淡而生硬。这种紧张的氛围也影响到了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原本积极活跃的创作氛围变得沉闷压抑。
夏瑶察觉到了工作室的异样,决定找林悦和苏然聊聊。她先找到林悦,林悦正对着画纸发呆,画笔在手中无意识地转动。夏瑶在她身边坐下,轻声说:“悦悦,我知道你和苏然之间有分歧,但你们不能一直这样下去,这个项目对工作室很重要,你们俩的合作更是关键。”林悦叹了口气,说:“我知道,可我真的觉得我的想法没错,她为什么就不理解呢?”
夏瑶又去找苏然,苏然正在整理拍摄的照片,眼神中透露出疲惫和无奈。夏瑶说:“苏然,你和林悦得好好沟通,这样僵持下去不是办法。其实你们的初衷都是为了创作出好作品,只是角度不同而已。”苏然苦笑着说:“我也不想这样,可每次和她讨论就忍不住争吵。”
在夏瑶的劝说下,林悦和苏然决定再坐下来好好谈一谈。她们来到工作室的天台,这里是她们平时放松的地方,此刻却弥漫着尴尬的气息。林悦先打破沉默:“苏然,我们别再吵了,这样对谁都不好。”苏然点头:“嗯,我也不想这样。其实我仔细想了想,你的想法也有道理,关注情感确实能让作品更有感染力。”林悦也说:“我也反思了自己,建筑和环境确实是情感的重要载体,我之前忽略了这一点。”
两人开始重新审视彼此的观点,林悦分享了她在观察人们生活时的感悟,那些细微的情感变化让苏然深受触动;苏然则展示了她拍摄的城市照片,从独特的视角让林悦看到了城市空间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在交流中,她们逐渐发现,彼此的想法并非完全对立,而是可以相互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