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优书网 > 天幕认证:十阿哥的命是一等一的好 > 第45章 情景再现

第45章 情景再现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再说了,未来的事情,谁说的准呢?

你说皇帝为什么不戳破弘历的小心思,没那个必要。有些事情,只有自己想通了,才是自己的。保成和保清他都没有过度干涉,自然弘暄和弘历他也不会干涉。尽管目前看来弘历差弘暄很多,但弘历还小,他会成长到哪一步,终究是个未知数。

康熙只希望,未来他们能守望相处,这世界能如他所愿发展。

弘历对自己的表现并不满意,还是急躁了。明明他可以更从容的,弘暄选择坐山观虎斗坐收渔翁之利,他也可以这样选择。完全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诠释嘛。

不过,皇玛法本也不是像他们征求意见的,只要言之有物,就不算输。终归他年龄小,这也是他的加分项,就算答的不好,也没什么,小孩子哪有不犯错的。

比起弘暄的漫不经心,弘历则要重视的多。尽管阿玛一再跟他强调,他比弘暄年龄小,没必要和弘暄比较,但弘历却不甘心。

天幕世界的乾隆帝比不过昭武帝也就罢了,谁规定现实中的他还比不过弘暄呢?现在不行,他要加倍努力,总有一天,他会像世人证明,他比弘暄强。

望着两位皇孙离去的背景,皇帝难得的陷入了沉思当中。

很多年前,就在这里,他看到一高一矮的两兄弟高高兴兴的扶持离去,而今天,他再一次目睹弘暄和弘历这俩堂兄弟一前一后踏出乾清宫,他一时惆怅不已 。

皇帝几乎忘了,保成和保清最初关系也算不错,打打闹闹的亲兄弟从什么时候就渐行渐远了?

等皇帝察觉了的时候 ,双方已然斗得你死我活了。

或许皇帝不是没察觉,只是作为一个父亲,他总觉得都是小事儿,没什么大不了的。岂知矛盾就是在这不经意的小事中一点一点堆积而成的,然后一发不可收拾。

说实话,弘暄、弘历和保成、保清并不想象,但看着这对堂兄弟的背影,皇帝无端的就想到了很多年前的保成和保清,他终究是老了——

皇帝又想起前些日子看到的那封建议他立储位以安天下的奏章,不由得迟疑了。皇帝知道,那不过是朝臣的一次小小的试探,但也确实是皇帝的心病。

怎么说呢?

纵然保成有千般不好,万般不是,皇帝心中唯一的储君只有他一人。

但皇帝更明白,若不是天幕,他险些亲手逼疯了这个儿子。这辈子,保成算是毁了,天幕的出现,算是挽救了他们岌岌可危的父子之情。

尽管皇帝凭借自己的威望压下来立储这件事,皇帝依旧清醒的知道,逃避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皇子继位or皇孙继位?

前明之鉴,若不是天幕,有朱允炆这个明晃晃的教训在,皇帝根本不可能考虑皇孙继位,但现在倒是可以考虑了。

至于未来的雍正帝......不选他,才是对他好,对天下好。否则,因着天幕,前脚胤禛继位,后脚他的那些在天幕中圈禁打压的兄弟立马就会举旗造反。如今的形势,胤禛继位,属实是下下之策。

至于胤誐......选他和选弘暄没区别,胤誐自己是没本事让朝臣让兄弟折服的,但谁让他有一个好儿子呢?人啊,有时候还真的信命。

既然皇孙继位,那为什么康熙帝还在犹豫,像天幕中一样不好吗?

弘历主内,弘暄外拓,兄弟齐心,说不定会比天幕中的他们作出更大的功绩来。

但问题是:

老百姓愿意让圣君前往海外吗?

为什么就不是大清百姓沐浴圣恩?

汉臣们愿意这个没有满汉之别的皇帝成为海外圣皇吗?

......

康熙看得很明白,哪怕弘暄本人是心甘情愿的选择前往海外开疆的,但有些时候,他的选择并不重要。

康熙也知道,和天幕世界线一样也没什么不好。

那么一片广袤的疆土,真的就没有人心动吗?

南洋那边在知道了昭武帝的事迹后真的会甘心圣皇不在吗?

蒙古那边真的不希望这个有这蒙古血统的阿哥带领他们走出去吗?

......

开疆拓土,终归是不世之功。

天幕世界的弘暄成功了,不代表其他人也能成功。

想要弘暄留在国内登基的人和海外成皇的人同样多,这也是朝臣只是微微试探的原因,他们也在观望当中。

这一刻,康熙想了很多,似乎又什么都没想。

未来很长,他还可以再观望些时日,只希望一切终将如他所愿。

之后,弘暄收到了万岁爷赏的他曾经佩戴过的玉扳指,而弘历则得了一枚他常常佩戴的玉佩,皇帝一碗水端的那叫一个明明白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