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真的,要不是弘暄坚持,肯定不会取这么个不伦不类的名字。其实弘暄最开始想起名红十字会的,但这个名字比妇女儿童救助基金会还要让人难以接受,最终退而求其次,才定了这个名字。
妇女儿童,在哪个时代都是弱者。
但弘暄要得就是大家都掉以轻心,要知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甚至弘暄都要庆幸大家忽略妇女和儿童的力量,给了弘暄默默积蓄实力的机会。
在知道胤誐是夺嫡的失败者后,弘暄怎么可能毫无防备?
但他的叔伯们都是聪明人,能瞒得了所有人的势力才是靠得住的势力。
基金会的初衷当然是为了快要抑郁成疾的额娘找事情打发时间,但后续弘暄敏锐的察觉到了这个基金会的可塑性,于是,隐藏在基金会中的消息网就此形成。
也多亏了弘暄的身份,要是别人这样收买人心,皇帝一准忌惮,但收买人心做好事的是自己人,那只有鼓励的份儿。况且操持基金会的还是儿媳妇,得到好处的是皇家,就算都知道十福晋是未来的女将军,不妨碍大家轻视身处后宅的十福晋。
看不起十福晋,自然也不会看得起十福晋经营的救助基金会。
而弘暄要得就是所有人的看不起,最好永远也看不起才好。
这年头,底层旗民的日子也不好过。旗人有银子发放,看着待遇是不错吧?但......这是有前提得,八旗子弟不能经商,不能种田,也不能务工,这些许的银子勉强饱腹就算不错了。想要日子过得好,那是做梦。也无怪乎,八旗旗下对佐领,对旗主极尽讨好,面对安排活计的衣食父母,能不讨好吗?
说实话,穿越之前,弘暄还真以为旗人都过得是好日子。但现状是,底层旗人,过得连汉人百姓的日子都不如。并且,随着八旗人口滋生,八旗兵的名额却不见变化,再加上吃空饷算是普遍现象,比入关前,如今的日子那是一天不如一天。
真该让那群满清勋贵老爷们到底层看看,八旗若是能改革,底层旗民估计第一个响应。
而被忽略的底层,才是八旗中最为庞大的势力。
有些事情,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栽柳柳成荫。
对于做慈善来说,无论有多少钱,都是杯水车薪。况且,八旗自身的限制在那里,单纯的救助,没有源源不断银钱的基金会终归是空中阁楼。靠敦郡王府,拯救得了数十万的底层挣扎求生的穷困旗民了吗?
当然不可能——
敦郡王府再是家大业大,也禁不住这个花钱法啊!
也不能每次靠着弘暄所说的慈善拍卖会筹集资金,那点儿善心只能算是杯水车薪。但要是消耗自家的银子,十福晋也不愿意。她当然愿意帮助那些穷困的旗人,但敦郡王府可是未来弘暄的,为了别人穷了儿子,那是做梦。
就在妇女儿童救助基金会无以为继的时候,面对十福晋念叨的窘境,弘暄出手了。
十福晋也是心大,竟然会听取两三岁的儿子的意见,就挺开明的,反正基金会就此一发不可收拾。
虽说旗人不得经商务工种田,可没说汉人不能经商务工种田啊?
于是,弘暄另辟蹊径,真还给他找到办法了。雇佣汉人,供养旗人,谁也说不出什么来。况且,在大清,人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算得上无本买卖。京城天子脚下都有不少流民乞丐,更论其他地方。这年代,雇佣儿童又不犯法,甚至,这是大善,基金会的雇佣算是给了他们活命的机会,由不得这些人不感恩戴德。
甚至,为了不引人注意,弘暄将基金会旗下的商业项目都中规中矩,打点的更是不错,熟悉的叔母伯母们都意思意思都给了那么一星半点的股份。少是少了点儿,但基金会终归是一个慈善机构,谁也不能说些什么。这波主打一个夫人外交,弘暄就不信他那些叔伯好意思窥伺福晋的嫁妆银子。他们自己家都参与了,基金会真要有什么问题,又怎么可能这样干。反其道而行之,明面上的账那叫一个干净利索,暗地里嘛,他那些叔伯都未必察觉出问题来,他那些政治不敏感的叔伯母们,那就更别想了。
甚至因为定期的慈善义卖帮扶,有尤其是失孤的四伯母,对于基金会的归属感比雍郡王府还要高。
这属实算是意外之喜了——
这也正常,对于四伯胤禛而言,弘晖去了,他还有其他儿子,但对四伯母而言,那是她的全部。反正,在弘暄看来,面对被救助的旗民幼儿,她的笑容要真挚的多。
这么多皇子福晋,又是实打实的救助百姓,足够弘暄自己的势力掺合其中猥琐发育。
于是,旗人的消息网有了,汉人的势力也有了。
救助的是底层穷困旗人,雇佣的是穷困潦倒的汉人流民,民心可用。
弘暄最初只是想自保来着,但一年又一年,基金会已经经营四五年了,不知不觉间在所有人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已经成为了一个庞然大物。如今,每月帮十福晋盘账的丫头,都有足足十多人。
为了不引人瞩目,慈善分会也开始铺展开来。当然,分会嘛,就不需要最这么特例独行的名字,共帮堂,帮扶会啥的,甚至没有特意取名字的商号都挺好。
弘暄甚至相信,用不了十年,这股力量可以做到颠覆大清统治。
话说,谁敢相信,弘暄这样做最初是为了自保来着?
就跟昭武帝最终没想成为反清复明一把手一样,弘暄最初也没想到一个小小的慈善组织有这样大的力量。
今天的弘暄也是这么弱小又无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