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皇玛法也吃过吃巧克力,听过西洋乐,解过平方根,同样做一件事,康熙皇帝和弘暄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
九龙夺嫡有多惨烈,从后世叔伯们的下场可见一斑。
弘暄没有把握改变历史,年长的叔伯们观念已经定性了,又不是他可以左右的,但年幼的阿哥们还是可以影响的。
所以,尽管弘暄时不时逃个课,还经常不写作业,但弘暄对上书房的生活依旧情有独钟。小叔叔们和堂兄弟们比起那群不好坑的叔伯们,还是可爱的。虽说弘历还没到入上书房的年龄,这样下去,弘暄自认就算改变不了历史,多少还是能影响影响未来的乾隆帝的。
古人都早熟,能进上书房的堂兄弟们,总归还是有几分机灵的,一如和弘暄混的不错的弘晸和弘暲,三个人都能合伙做买卖。还不睡小打小闹,一出手就是十多万两的生意。
当然,上书房也不是没有傻不甜的。
就像这次坑了弘暄的弘旺,就是傻不甜中的翘楚。他也不是不聪明,就是在人情世故上和八伯是两个极端。八伯的情商那叫一个高,而弘旺嘛,就不太会看人脸色了。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哪怕弘旺是庶子,但八伯胤禩这么多年就这么一个宝贝儿子,那可真是要星星不给月亮的。这种情况下,也不能指望弘旺情商有多高。
因着爵位财产等问题,一府出来的兄弟们关系也未必会多好,而弘旺作为廉郡王府的继承人,几乎可以板上钉钉了。有一说一,他们这群堂兄弟,几乎没有不羡慕这小子的。作为独子,这小子的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滋润。
否则,弘暄写的那些《避免挨打的100种小方法》、《察言观色》、《沟通的艺术》、《糊弄家长的100个小手段》类的书,这都一年多了,弘旺也不可能直到现在才会购买。买来的书也不加遮掩,这也才有了胤禩的发现,更是导致了弘暄的暴露。
弘暄在懊恼,他懊恼的只是钱吗?
人设被推翻也是重要原因。
虽然弘暄没有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气度,但作为一穿越者,知道肥皂玻璃等一系列赚钱的独门生意,区区二十万两,弘暄还真不至于要死要活。
弘暄虽然有改变历史的意向,但不代表他就忘乎生死。九龙夺嫡敦郡王一家可不是胜利者。前车之鉴在那里,作为被帝王躬亲抚养的皇孙,他可不信若是四伯继位,他这个被恩养在皇帝跟前的皇孙有什么好下场。
历史上比他出名的弘皙没有好下场,他本人在清史稿上更是查无此人的存在,这本身就很说明问题。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历史上弘暄是怎么表现的,他不知道,但从二伯的成长经历上来看,有时候太过完美,也是一种错误。
不求上进的纨绔子弟,何尝不是弘暄的保护色。
面对两位伯王的劝告,弘暄是这样说的:“二伯,你放心,侄儿肯定吸取你被废的教训。你就是太让汗玛法放心了,侄儿我不一样,肯定会让皇玛法操碎了心。”
胤禔/胤礽:“……”
你听听这说的是人话吗?
尤其是胤禔,听了这话,他脸都扭曲了。
从小到大就老二汗阿玛操心最多,这话说的就好像汗阿玛不关心老二那家伙似的。要是汗阿玛连老二都不算操心,那他们剩下的皇子又算什么?
胤礽听了也不好受就是了,这话说的好像他太过听话才被废的。
弘暄进一步解释:“都说谁养的孩子跟谁亲,但反过来也是一样,父母付出心血最多的孩子一定最受重视。沉默成本在那里,皇玛法在我身上倾注了这么多心血,岂是我胡闹两次就能放弃的?会哭的孩子有糖吃,同样,越是的孩子越吃亏。”
这话说的不无道理,不管是胤礽还是胤禔,不约而同的想到了昔日双方闹矛盾时吃亏后汗阿玛的安抚。
最让弘暄受不了的是:“二伯,您能受得了皇玛法的人盯着你的一举一动,但我受不了。所以,闹一闹,可以遮盖很多东西。”
这句话,胤礽最能感同身受。
胤禔体会不了弘暄的难受,但看死对头胤礽的表情,也就知道不好受了。于是,关于劝说弘暄有一个好形象的事情,就这么不了了之。
不过,看着弘暄私下里翘着二郎腿吊儿郎当的样子,两人还是不约而同的皱眉,他们相视一眼,眼里都是对彼此的嫌弃。
弘暄越是长大,和胤礽就越是不像。
但在他们俩眼中,弘暄会长歪,都是对方那个不要脸的给带坏了。否则的话,按照汗阿玛的培养,弘暄该像胤礽一般,而不是越长越调皮。但你别说,不孝子的胤禔和胤礽,在看到弘暄时不时气汗阿玛一下,就挺解气的。
就是每次弘暄闯完祸,皇帝喜欢拉着胤礽的手回忆往昔,这一点儿挺让人无语,这个时候想起他的好了,早干什么了?要不是每次弘暄闯完祸被汗阿玛拉着谈心之后他都会得到赏赐,胤礽早就不干了。就算弘暄闹腾之后的受益人试探自己,胤礽也不得不承认,汗阿玛就是欠的慌,他小时候就是太乖了,让汗阿玛少了很多当父亲的乐趣。
康熙帝一直以为弘暄会养歪是因为有胤礽这个教训,他对待弘暄有些矫枉过正,引起弘暄的反弹才会这样的。尽管如此,康熙帝依旧没有怀疑自己的教育水平,他这么多成才的儿子,那能是自己的教育水平不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