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谲变,情牵崇厚
光芒如梦幻泡影般消散,林悦发觉自己置身于晚清时期的天津城。街道上,人群熙熙攘攘,既有身着长袍马褂的清朝百姓,也有穿着西装的洋人。街边店铺林立,招牌在微风中摇曳,卖着各种传统的中国商品和新奇的西洋玩意儿。远处,海河波光粼粼,船只往来穿梭,一片繁忙景象。然而,在这看似热闹的背后,却弥漫着一股紧张的气息,列强的势力渗透,让这座城市暗藏危机。
“欢迎来到晚清,你是一位精通外语、擅长外交事务的名门闺秀,名叫沈念秋。本次任务是与刘崇厚相识相知,赢得他的倾心。”系统那不带丝毫感情的机械音在林悦脑海中突兀响起。
林悦,此刻已化身为沈念秋,她身着一袭淡紫色的旗袍,剪裁得体,凸显出她曼妙的身姿。旗袍上绣着精致的梅花图案,领口和袖口镶着素雅的花边,更添几分典雅气质。她的肌肤白皙如雪,双眸犹如一泓清泉,透着聪慧与温婉,鼻梁挺直,嘴唇不点而朱。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盘成发髻,斜插着一支翡翠簪子,尽显端庄秀丽。
这日,沈念秋听闻刘崇厚将在天津的洋务局举办一场关于外交事务的研讨会,众多官员和学者都会参加。刘崇厚,作为晚清的重要官员,长期办理洋务,在外交界颇具影响力。沈念秋一直对他的外交理念和行事风格有所关注,便决定前往参加,希望能借此机会结识刘崇厚。
沈念秋来到洋务局,研讨会已经开始。她轻手轻脚地走进会场,找了个空位坐下。台上,刘崇厚正侃侃而谈,他身着一身得体的官服,身姿挺拔,面容清瘦却透着一股坚毅。他的眼神深邃而敏锐,仿佛能洞察国际局势的风云变幻。
“当今世界,列强环伺,我大清欲求自保,唯有师夷长技以制夷。在外交上,需审时度势,以灵活之策略,保我大清之权益。”刘崇厚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在会场中回荡。
沈念秋听得入神,心中对刘崇厚的见解颇为认同。待研讨会结束,沈念秋鼓起勇气,走到刘崇厚面前,微微福身,说道:“刘大人,方才听您一番高论,念秋受益匪浅。大人对国际局势的分析鞭辟入里,实乃我等之楷模。”
刘崇厚上下打量了沈念秋一番,眼中闪过一丝惊讶,没想到眼前这位年轻女子竟能说出如此赞赏之语。“姑娘谬赞了,不知姑娘是?”
沈念秋微笑着说道:“小女子沈念秋,自幼研习外语,对国际事务也略有涉猎,今日得闻大人之高见,特来请教。”
刘崇厚笑道:“哦?姑娘对国际事务感兴趣,倒是难得。不知姑娘对当前的外交局势有何见解?”
沈念秋心中一喜,她早有准备,于是有条不紊地说道:“念秋以为,列强之势虽强,但我大清亦不可妄自菲薄。在外交上,既要坚守底线,又要善于利用列强之间的矛盾,纵横捭阖,以谋取最大利益。同时,应大力发展洋务,增强自身实力,方能在国际舞台上有更多话语权。”
刘崇厚听后,眼中露出赞赏之色,说道:“姑娘年纪轻轻,却有如此深刻的见解,实属难得。不知姑娘可有兴趣参与洋务之事?”
沈念秋心中一动,说道:“若能为大人分忧,为大清效力,念秋求之不得。”
从那以后,沈念秋便时常出入洋务局,协助刘崇厚处理一些外交事务。她凭借着出色的外语能力和对国际事务的了解,为刘崇厚提供了不少帮助。刘崇厚对沈念秋也愈发欣赏,两人在工作中逐渐熟悉起来,交流也越来越多。
一日,刘崇厚因处理外交事务倍感疲惫,沈念秋见此,便提议道:“刘大人,今日天气不错,不如我们出去走走,放松一下?”
刘崇厚点头应允。两人来到海河边,漫步在堤岸上。微风拂面,带来丝丝凉意。刘崇厚看着眼前的海河,心中感慨万千。
“念秋,这大清的未来,就如同这海河之水,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我等责任重大啊。”刘崇厚说道。
沈念秋看着刘崇厚,眼中满是敬佩,说道:“刘大人一心为国,念秋钦佩不已。相信在大人的努力下,大清定能在这复杂的国际局势中找到出路。”
刘崇厚转头看着沈念秋,目光中多了几分温柔,说道:“念秋,与你共事的日子,我深感欣慰。你的聪慧和见识,让我刮目相看。”
沈念秋脸颊微红,低头说道:“大人过奖了,念秋不过是做了些力所能及之事。”
随着相处的时间增多,刘崇厚和沈念秋之间的感情悄然发生了变化。刘崇厚发现自己越来越依赖沈念秋,无论是工作上还是生活中,都希望能有她在身边。而沈念秋也被刘崇厚的才华和担当所吸引,心中对他暗生情愫。
一日,刘崇厚趁着工作间隙,将沈念秋叫到了自己的书房。他看着沈念秋,眼中满是深情,说道:“念秋,这些日子与你相处,我发觉自己已经离不开你了。我想与你共度余生,不知你意下如何?”
沈念秋心中一阵狂喜,但她还是羞涩地低下头,轻声说道:“大人,念秋亦有此意。”
刘崇厚大喜,他紧紧握住沈念秋的手,说道:“太好了,念秋。我定会护你一生周全。”
然而,他们的爱情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刘崇厚在外交上的一些决策,引起了朝中部分保守势力的不满。这些人认为刘崇厚过于亲近洋人,出卖国家利益,对他展开了猛烈的抨击。
“刘崇厚与洋人勾结,签订丧权辱国之条约,实乃我大清之罪人!”朝堂之上,一位官员大声弹劾道。
刘崇厚虽据理力争,但在保守势力的围攻下,渐渐处于下风。沈念秋看着刘崇厚面临困境,心急如焚。她深知,自己必须想办法帮助刘崇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