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调查者讲述者,也是一个结束所有混乱的终结者。”
苏凌对于人物理解主线脉络的把握出乎意料地精准深入,连线长达四个小时,将整个剧本的主线上苏凌的故事节点、逻辑梳理、人物信息掌握进程、情感变化节点等等都重新明晰深化了一遍,也就成了今天的定稿。
一直到了半夜两点,双方头脑风暴都有些意犹未尽之感,催编这才恍惚间想起苏凌是一个演员,而不是一个编剧或者导演,也不是解柯,虽然到后来他仿佛已经和解柯融为一体。
喜出望外之余,她顺便也和苏凌聊了一聊有关邵亘锦的部分。
虽然演员专注自我角色与塑造,但一个优秀的演员对对手角色也必定是要有起码在及格线以上的了解与把握的,尤其是主角,大半配角都和他有交流,才能串联起一个完整紧凑的故事。
之前她和温和明聊过,对方对角色的理解处于及格线之上,能完成,但要说新鲜独到能够反哺创作者的见解,也确实没有什么。
她忽然想听听苏凌的意见。
“对于解柯来说,虽然邵亘锦莽撞中二,很多时候会将局面搅和成一摊浑水添乱,又带着一种不谙世事不食肉糜的‘天真’,作为一个焦头烂额的社畜对这种阶级很多时候会有一点厌烦与愤怒吧。
但当相处久了,对于疲于奔命又了解深陷恩怨纠葛的解柯来说,邵亘锦的乐天派与天然的正义感无疑也是一个锚点吧,算是一个陪伴,也影响着他对于人生的思考。”
“对于观众来说,其实和解柯也有共通之处,跟随我的视角了解到那些惊心动魄的陈年旧事后,观众会有一种疲惫与无力感。
这个时候邵亘锦的出现就会是一种打破僵局的变数与亮色,或许没什么实际用处,甚至不时搞乌龙帮倒忙,但能够让人松口气,感觉重新有活力注入,而后继续调查下去。
这种乌龙意外和解柯的冷幽默比例如果搭配得当,再适时加上点因为乌龙导致的歪打正着,会更出乎意料,立体饱满,对于整部剧的节奏也是一种助益。”
嗯,这是从解柯与观众视角对邵亘锦这个角色的进行解析与提议。
苏老师,您有这份天赋与能力,干什么都会成功的。
温老师,算了,您坐享其成,开拍后直接照着剧本释放天性当吉祥物就好。
反正无论脑力活还是体力活都是苏凌的,您就连过肩摔都不用自己摔,安安稳稳地等着躺地上就行。
等会儿……催编迟疑地看了眼苏凌和温和明,半响开了口:“苏老师你应该没有一米八,比温老师矮了五六厘米?那视觉效果上好像有点和人设不搭?”
一米七八的苏凌:“……”微笑且羞耻,其实他们两个四舍五入一下,身高也能算是一样的。
一八四,因为曾经熬夜玩游戏永远错失一米八五的温和明,忽然觉得其实他还可以再多熬一熬夜,为了艺术嘛。
雷导开口说道:“没关系,这是我的镜头语言需要考虑的事情,而且人物塑造和体型差别并没有什么关系。”
他们围读了一个上午,主要是各个演员之间的磨合熟悉,还有和编剧就人物的塑造方向以及剧情线交流。
雷导一直有些沉默寡言,并不对他们的沟通进行指导或者纠正,只有专注的目光与不时记录的笔能够表示他一直在听。
苏凌几次目光经过他,都觉得他似乎是在观察,而后用目光描摹什么。描摹的是什么?对每一个演员的拍摄手法?亦或是场景脑海搭建构图?
听说这部戏选角导演推荐了三个人选,而他是雷导提到的,试镜后他成为了唯一人选。
苏凌的目光停留得久了些,导演似乎有所感觉,双方自然而然地点头浅浅打了声招呼。
明明不熟,却又有一种默契自然流动,温和明皱了皱眉,莫名感觉这一个上午,进入工作状态的苏凌和导演编剧间的交流,仿佛都有一种他无法穿透的壁垒。
可即使隔着壁垒看,这样的苏凌又有一种和跳舞时截然不同的魅力,很耀眼。大少爷第一次觉察到了一种陌生的无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