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还保持着一点理智:“别什么歪瓜裂枣都介绍给我们小宛啊,长相家世有一个不过关都不行。”
宛栀还没反应过来,姜大夫已经打开了微信联系人,她有些怔怔地看着上面显示的人名。
【李呈(郭姐儿子)】
宛栀心里没来由的咯噔一下,错过了拦下姜大夫的最好时机。
正午的阳光折射进玻璃照在桌子上,宛栀面色泛着红润,小口小口地嚼着芹菜--这一口已经嚼了几十下,一直咽不下去。
“呈啊,给你介绍个朋友。一会你加一下。”
“科室的小护士,跟你年纪差不多。”
“长得好,性格好,就当认识个朋友了呗。”
“你这天天在外跑,也不接触个异性,哪辈子能认识女孩啊。”
“别客气了,挂了,吃饭呢。”
姜大夫速战速决,挂了电话就把名片推给了宛栀。
又开始劝宛栀,“这种事没啥好害羞的,大大方方的。”
“他长得一般,但是个儿高,在报社当摄影师,工资一般,父母都是公务员,家里拆迁了两套房。”
“性格是闷了点,成天摆弄他那个相机,也不太会说话,你就当交个朋友。”
“行就行,不行就算了,也别有压力。”
宛栀咀嚼的动作越来越慢,头一次,没有拒绝。
名片姜大夫应该是两头都推了的,他还是给宛栀留了余地,让她认真考虑考虑,要真想认识认识就加好友,要是不想就不加,没什么的。
这么说,反而给了宛栀很大的压力。
李呈。
这个名字在宛栀心里百转千回,像是磨在心头的一粒石子,不疼,但就是隐隐作痛。
世界上同名的人那么多,他这两个字也不是什么生僻字,也许是重名呢?
犹豫了一下午,宛栀趁着休息间隙点开了名片。
独一无二的微信号首当其冲的闯进宛栀的眼帘,和记忆中的那串字母完美重合。
是他。
这一刻,宛栀无比确定,这个李呈,是她认识的那个李呈。
李呈和宛栀是高中同学。
那个年代的学生用□□更多一点,直到大二的时候,她才从高中同学那里得到了他的微信。
加好友的时候宛栀没有备注自己是谁,那边秒通过后,也没有问她是谁。
两个人的聊天页面一直停留在公屏上那句‘你已添加了橙子,现在可以开始聊天了’上。
很长一段时间里,从来不关心朋友圈的宛栀,就像是中了毒一样,时不时的点看朋友圈看一眼。
他喜欢拍照,朋友圈大多时候都是花花草草,偶尔有些人像摄影。
他自己建立了一个公众号,上面分享一些拍摄小技巧和他平时的读书感悟。
那段时间宛栀总是会点开他的聊天框,点开输入栏又放弃,有一次她看到他名字下面变成了‘对方正在输入 ......’,眨了眨眼,又恢复了正常。
也是这一次,让她觉得自己像个小丑,一声不吭地把他微信删了。
但那串微信号码已经成了刻在胸口的永久的烙印。
甚至大学毕业的时候,她还搜索过这串号码,看着熟悉的个人资料页面,鬼使神差的又点进了他的朋友圈。
习惯设置仅三天可见的他竟然开放了朋友圈。
她一直划划划,很快就划到了第一条朋友圈。
是那年新开发的湿地公园的一张风景照,隔着波光粼粼的湖面,远处高大的树影摇曳模糊。
配文是【愿有人陪你颠沛流离。】
宛栀心底没来由的抽疼了一下,连忙关了手机。
再点开他的朋友圈,就是这一次了。
姜大夫推送过来的。
朋友圈那一栏空白一片,不用点进去都知道已经关闭了。
刚好宛栀也失去了对他的那种关心,对于现在的她来讲,李呈就像是手心的朱砂痣,确实曾在心里有过一段,但已经过去了,他的存在已经不能再勾起她心湖的任何涟漪了。
唯一的情绪,也只剩下了尴尬。
都这么多年了,他的模样早就在心里变得模糊,而她也想的很清楚,年少时自认为的喜欢,不过是误会,他对她也只是出于自身良好的家教。
他对谁都那样,礼貌而客气。
可就是这种现在细细品味起来甚至带有一点疏离感的礼貌,在那时的宛栀眼里,都是一种近乎施舍的好感。
宛栀有时会笑自己那时候太害怕一个人,有时也会感慨李呈真是个好人。
这种感觉现在也会有,但她已经能够很明确的分辨出,这里面没有一种情绪可以用喜欢二字来形容。
他在她这里早毕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