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谁寄的,不会是寄错了吧?”沈月翻看包裹皮上的地址,被子可是大件,几十块钱一床呢,谁家寄被子能寄错啊,“名字没错,马乔生,地址也没错。怎么是鲁省寄来的?我们也没认识的人啊?”
“不会错,我在邮局看过单子,都对的上。嘿,我当时就还奇怪呢,我们家还有认识的鲁省的人给寄了床被子。”马天林道。
“我知道我知道,马丽丽夏天去了鲁省。”马洁在一旁跳起来说,“她那时说有个大礼物要给老dia奶奶,但还没到。”
几个大人面面相觑,早先儿媳妇/嫂子确实带马丽丽去了鲁省,是她买的吗?
“哎,先放着吧,等过年天华回来问问不就知道了?”沈月拍了拍被子,哎呦这个软和,她可着实喜欢,这个,应该是,儿媳妇送的吧?是吧?“要不天林你明天在单位打个电话问问天华?”沈月忍不住道。
“那也行。”
马天林第二天在单位给哥哥打了个电话。
“被子?我还真忘记说了,那是马丽丽买的,给她老dia奶奶和姥姥姥爷都各买了一床,对,嗨,还是托那边马丽丽她姨姥姥等鲁省今年的新棉花下来才做的,我们这边的也到了,让爸妈放心用吧,没寄错……啊不是我们给的钱,是马丽丽自己赚的……嗨,我一时说不清楚,等过年回来让马丽丽自己跟你们说。”马天华顺便说了一下自己过年回去的时间。
马天林回去一说,大家更好奇了,奶奶倒是直接晒了晒被子当天就用上了。
“这新棉花就是暖和,哎我把毛衣脱一件,热水袋挪过点去。”马乔生躺了一会儿竟然觉得有些热了,他坐起来把毛衣脱了一件又躺下,“天华说不是他俩口子给的钱,是马丽丽自己赚的,哎呀,孙女也出息了,这么小就能赚俩被子。”
“哼,女孩子也得多学点东西,我猜啊,她要不就是遇到个什么单位要找做翻译的活计,哎,还真好让她凑上了。不然还有什么呢?总不可能她见义勇为救了什么人,这是人家的答谢?”沈月随口就猜了个八九不离十。
“啊?”马乔生给逗笑了,什么人答谢用被子啊?“算了,睡觉吧,等过年他们回来一问就知道了。”
过年时马天华带着妻子女儿一起回到县城老家,立刻得到了大家的热情迎接。
惯例的寒暄后,一个婶婶忍不住问起被子的事,不是她急,主要是这事吧,她真的好奇太久了。
“哦,这个啊。”徐明惠才开口,马丽丽就急急的打断她,“我来讲,妈我来讲。”
“好你来你来。”
此时不显摆更待何时。
马丽丽清了清喉咙,整了整棉袄,开始了她的表演。之前的演出练习让马丽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一个事儿让她说得绘声绘色、眉飞色舞、妙语连珠、唾沫横飞……呃,是这么个意思,总之就差一块木头就能讲评书了。
马丽丽足足说了半个小时,大人们一开始坐着听还是想着逗小孩,结果大家都听住了,等马丽丽说完,马天林两夫妻还鼓起掌来,其他人也是纷纷说道。
“马丽丽好棒啊,哎呀,怎么这么厉害。”
“哇,马丽丽,看不出来啊,还能跟外国人说话。”
“哎,马丽丽,有空也教我们两句啊。”
“好啦好啦。”奶奶挥挥手,“知道怎么回事就行,哎呀,还是我们丽丽孝顺。丽丽,奶奶要谢谢你,被子很好盖,暖和。”
“哎嘿嘿嘿。”马丽丽不好意思的抱住奶奶,“没有啦。”
“不过别说哈,丽丽这讲故事的本事不错,我看写下来都可以投稿了。”
“啊哈哈。”马丽丽干笑两声,她奶可真够敏锐的。这么好的梗,她当然没有浪费,已经写成了两个小文改了几次投出去了。
话说没有电脑写文真的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就算只写一篇才两千字的小文,却因为要修改、抄写到稿上、再修改、再抄写……导致至少得写五千至八千字才能变成铅字。
太费手,但是马丽丽还是坚持了下来,不但字写的越来越好,主要是也见着回头钱了。
之前写的文字有三篇变成了铅字,两篇是借用姥姥“孙梅”这个名字,一个登在本地报纸上,一个登在一本妇女杂志上,还有一篇是类似“走近科学”一样的文章,用笔名登在一本猎奇杂志上。
三篇文章赚了二十来块钱吧。
其实还有两篇小文也发表了,一篇是马丽丽用自己的本名写的小作文,登在小学生报纸上,还有一篇是用笔名写给八卦小杂志的,也发表了。
可是这俩没有给稿费,都只寄了样刊来,小学生报纸就算了,杂志也不给稿费就很让人气愤了。
所以马丽丽写了抗议信,还把另一篇文章给他们寄了开头第一张稿纸去,意思是能给钱就继续投稿,要白票这开头就当送你的,再见!
自从知道有稿费后马丽丽可兴奋了,稿费都是走邮局汇款,毕竟有的地方没有银行,但一定有邮局,收款人马丽丽都是用姥姥的名字,取钱的时候也好用姥姥的身份证。
马丽丽每天都去办公楼前翻信件,终于收到了汇款单,她带上姥姥,姥姥带上身份证和汇款单,有生以来第一次去取汇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