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头猪吃的可不少,尤其是长到八十斤以后,你们要算算,猪草啊,粮食啊够不够。只吃草,猪是养不肥的。”
方玉珍的话让大家清醒了一些。
林村长的话让他们更清醒了:“现在咱全公社都积极地养猪,猪崽不够了啊!没有养猪经验的家庭,一次最多养两头猪。”
“那于家怎么能养十头猪呢?”许二婶不满意。
“他们家订得早啊!他们有经验啊!何况,这次于家养了两头母猪,等以后大家有经验了,就可以到于家订猪崽了。”
“还有一头猪崽三十元钱,养死了,可要赔的。”
林成旭的话,让社员理性地对待养猪这件事了,不是盲目地追着于家了。
于家领了十头猪,那得要三百块钱的成本呢!再加上先前六头猪的一百八十块钱,其实,于家也没挣多少钱。
粮食也得花钱呢,肥猪又不是只吃猪草就能养成的。
天水村的社员从狂热的追捧中冷静下来,最终量力而行,林成旭很欣慰。
于家有一亩田的饲料田,全部种上了豆子。
于家又开始了小猪崽的饲养,一家人脸上整天挂着笑容。虽然不能每天吃肉,但蛋是不缺的。
鸡蛋、鹅蛋、鸭蛋。
于悦下乡宣传的时候,遇到合适的口风严密的人家,就会和人换东西,鸡鸭鹅兔都是她换到空间的养殖的。
养殖空间的时间和种植空间同步,禽类长得是很快,下蛋也很勤,就是耗费也很到。现在种植空间里的东西,除了果树,其他的东西几乎都给这些禽类消耗的差不多了。
偶尔,她也会拿东西到食品收购站去卖,不是镇上的,是县城的。
板栗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了,那是于悦从山里发现的板栗树林,挖回来给大家种的。连隔壁许家也有。
穷和饥饿能让人做很多错事,于悦想着提高一下许家的底线也不错。邻居嘛,你的一言一行都在别人的眼皮子底下。
但当许幺奶上门想要更多---借钱,方玉珍就毫不客气地拒绝了。她是见识过许家的贪婪的,她不能向许家开这个口子,更不想有借无还。
当然,对那些真正有困难的人,她还是要借的。
所以,于家在天水村的名声更好了。
赵婵娟收到信了,顾绍忠的结婚报告批准了,六月底他就能过来一趟了。
有了肉,于悦就想到闫炎的钱包了。
不过在做肉干之前,她得把廖家这个麻烦解决了。小说中廖家的丑事最后也是被曝光了,但那时已经是改革开放的事情了,大家知道了,不过就道德上谴责了几句,廖家依然活得富裕潇洒。
如今,于悦已经得罪了廖家,按照廖家的行事在未来的十年中随时都可能给她伤害。这个年代,不需要多,一句谣言告发就能让人陷入万劫不复之地。于悦不可能给廖家这样的机会。
那么,不如她去做吧。点上煤油灯,她用左手写了一封信,将廖家那些腌臜事情写在笔下。第二天,她在邮局投了出去。
方玉珍给小外孙的小衣做好了,于悦趁下乡的时候去了二姐的村子带过去,顺便给了二姐一篮子鸡蛋和一些水果。于二姐拉着她,感动的不知道说什么好。
“二姐,小时候你带着我,在山里窜来窜去,遇见什么好吃的都会给我吃。现在我长大了,给你的东西也是我能给的,给的起的,你不要觉得歉疚。”
“不一样,我给你的只是一些蛇莓果,哪里有这些东西珍贵。”
于悦摸摸小侄儿的头,掰给他一个芭蕉,“二姐,在我的心中,都是一样的。”
于二姐因为肚子大了,只养了一头猪,于悦留了些干菜给她。
二姐夫是个实诚的,非得要捉一只鸡给她,于悦将自行车蹬得像风火轮似的也没避开。收下了那只大公鸡。
罢了,二姐家的公鸡应该没有了,下次给她带两只下蛋的母鸡。
回到家,赵婵娟从背篓里提了一只肥肥的野兔,“这是我碰到的笨兔子,我真的是守株待兔的。”
方玉珍说:“娟儿运气就是好。”
女主,运气能不好?
于悦提了两只肥兔子出来,“和老乡换的。”没说是哪天换的。
方老爷子被请过来,打整了三只兔子,做了顿土豆烧兔子,叫了方家一大家子过来吃肉。一大家子,有肉一起吃,有忙一起帮。
大公鸡于悦将其做成了麻辣鸡丝,寄给闫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