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和景明,暖煦的日光毫无保留地倾洒在皇宫之上,琉璃瓦被映照得熠熠生辉,好似无数颗璀璨的星辰。御花园仿若一幅绚丽的画卷铺展开来,牡丹硕大的花朵肆意绽放,红的似火、粉的如霞,层层叠叠的花瓣簇拥着金黄的花蕊,尽显雍容华贵之态;芍药也不甘示弱,纤细的花茎撑起柔美的花朵,花瓣轻薄如绢,在微风的轻抚下轻轻摇曳,送来缕缕甜香,令人心旷神怡。
萧昊与叶澜朵携手漫步于这如画的花园小径,脚下是温润的鹅卵石,身旁是五彩斑斓的繁花。他们时而停下脚步,附身欣赏那娇艳欲滴的花朵,鼻尖萦绕着馥郁的芬芳;时而低声交谈,话语间满是对当下太平盛世的欣慰以及对未来的憧憬。叶澜朵一袭浅紫色罗裙,裙摆绣着精致的兰花图案,随着她的走动轻轻摆动,宛如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萧昊身着明黄色龙袍,腰间束着一条玉带,愈发显得气宇轩昂。两人并肩而行,画面温馨而甜蜜,恰似一对神仙眷侣。
“陛下,如今边境安定,国内也渐渐恢复往日繁荣,百姓生活想必也越来越好。”叶澜朵嘴角噙着一抹浅笑,眼眸中闪烁着柔和的光芒,满是期待地看向萧昊。她的声音轻柔悦耳,仿若春日里的微风,带着丝丝暖意。
萧昊微微点头,脸上露出欣慰的神情,眼中满是对叶澜朵的赞赏与爱意:“多亏爱妃多次出谋划策,局势才得以稳定。”说着,他轻轻握住叶澜朵的手,那双手宽厚而温暖,传递着无尽的力量与安心 ,温柔说道,“这一切,都离不开你的功劳。”
然而,美好的氛围总是如此短暂,仿若易碎的琉璃。一位神色匆匆的太监快步走来,他的脚步急促,衣摆随着他的动作飘动。在离两人几步远的地方,太监停下,恭敬地跪地行礼,额头触碰到地面,声音中带着一丝紧张与不安:“陛下,礼部尚书求见,说是有要事相禀。”
萧昊微微皱眉,与叶澜朵对视一眼,眼中闪过一丝疑惑。他们都在猜测,究竟是何等要事,竟让礼部尚书如此急切。随后,萧昊沉声道:“让他到御书房等候。”说完,他又转头看向叶澜朵,眼中满是歉意:“爱妃,朕去去就回。”
叶澜朵微笑着点头,轻声说:“陛下国事要紧,我在这再赏会儿花。”她的笑容温柔而善解人意,但眼神中却透露出一丝担忧,望着萧昊离去的背影,久久没有收回目光。
目送萧昊离去的背影消失在花园的转角,叶澜朵继续在花园中漫步。微风拂过,花枝摇曳,可她却无心欣赏这美景,心思不自觉地飘向萧昊,猜测着礼部尚书究竟所为何事。她在花园的石凳上坐下,手指轻轻划过石凳的边缘,眼神中满是忧虑。
与此同时,御书房内,气氛凝重得仿若暴风雨来临前夕。礼部尚书李大人神色凝重,他的眉头紧紧皱成一个“川”字,双手捧着一封书信,恭敬地呈递给萧昊:“陛下,这是臣刚刚收到的密报,事关重大。”他的声音低沉而压抑,仿佛承载着千斤重担。
萧昊接过书信,展开阅读。随着目光的移动,他原本平静的脸上逐渐浮现出怒容,双眼之中燃烧着怒火,紧咬着牙关,额头上的青筋微微凸起。只见信中写道,近日民间流传着诸多关于叶澜朵的流言蜚语,称她是不祥之人,是她的到来才引发了之前的战争与危机,甚至有人传言她会给国家带来灭顶之灾。这些流言在民间迅速传播,如同一把野火,在各个城镇、乡村蔓延,引起了百姓的恐慌与不安。
“荒谬!”萧昊猛地将书信拍在桌上,桌上的笔墨被震得跳动起来,发出清脆的声响。他怒声说道,“这些谣言毫无根据,简直是无稽之谈!”他的声音在御书房内回荡,充满了威严与愤怒。
李大人微微低头,神色忧虑,他深知此事的严重性:“陛下,如今这些流言在民间愈演愈烈,若不加以制止,恐会影响民心稳定,还望陛下早做决断。”他微微抬起头,目光中透露出焦急与关切,等待着萧昊的指示。
萧昊沉思片刻,他的眼神深邃而坚定,在权衡着各种利弊。良久,他开口说道:“立刻派人彻查谣言源头,务必将幕后黑手揪出来。同时,传朕旨意,告知百姓,叶澜朵公主为国家立下赫赫功劳,那些流言皆是恶意诋毁,不可轻信。”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带着不容置疑的气势。
“遵旨。”李大人领命退下,脚步匆匆,不敢有丝毫耽搁。
萧昊坐在龙椅上,心中满是愤怒与担忧。他深知民心的重要性,这些谣言一旦扩散,不仅会伤害叶澜朵,还可能影响国家的稳定。他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尽快平息这场风波。他的手指轻轻敲击着龙椅的扶手,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决心。
而此时,叶澜朵在御花园中也察觉到了异样。往日里,宫女太监们见到她总是满脸笑意,恭敬有加,一声声“公主”叫得格外亲切。可今日却总是欲言又止,眼神中似乎还带着一丝异样,当与她目光交汇时,又迅速闪躲。她心中隐隐有种不安的感觉,但又说不上来是为什么。她在花园中又踱步了片刻,最终还是决定回到寝宫。
回到寝宫后,叶澜朵将心中的疑惑告诉了贴身侍女灵儿。灵儿正在整理床铺,听到叶澜朵的话,动作一滞,犹豫了一下,欲言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