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下午,依旧是两节课的安排。第一节是算学、地理、历史等杂学课程,同样由老师决定上课的具体内容;第二节则是策论课,由讲师选取一个时政问题,学生们围绕这个问题进行热烈的讨论分析,最终撰写一篇策论。在下午第一、二节课之间,也有半个时辰的活动时间,射箭、拳脚功夫、骑马、刀术等项目会轮流进行。
在吃晚饭之前,学生们还必须前往学院的菜地与农田中进行半个时辰的劳动。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适当偷懒少干一些,但绝对不能完全不做。在青山书院,“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的情况是根本不可能存在的。
经过这样满满当当的一天下来,即使是最具活力的人,也会被消耗得没有精力再去折腾其他事情了。更为可怕的是,青山书院每七天就会进行一次考试,考试的内容完全按照县试的标准进行,只是将时间压缩在了一天之内完成。书院的老师们会在当天就把卷子批改出来,然后对所有学生进行排名次。前十名会被排在红榜上,后十名则排在白榜上,处于中间位置的学生则排在黄榜上。
这些榜单不仅会在全书院进行展示,而且还设有相应的奖励与惩罚措施。前十名的学生可以在每次吃饭的时候,品尝到大厨精心制作的美味小炒,其中不仅有肉有鱼,还有学院自己酿造的果酒。而后十名的学生则要负责今后七天学院内的打扫工作。
除此之外,在年前与夏季放假之前,不管是普通班还是提高班,都会进行一个大型的考试。这个大考不仅和小考一样会有红榜、黄榜、白榜的区别,而且对于红榜上的学生,学院的教师会亲自撰写书信给学生的家长,对学生进行赞誉一番,甚至还会给予十两银子的奖励。不管是奖金还是赞誉书信,都极大地调动了青山书院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
在这样的激励机制之下,进入青山书院的学生们都会非常努力地学习。再加上快到县试的时候,学院还会安排专门的考试应试训练以及模拟县试。今年的县试,青山书院有三十人参加,其中仅有两人在第三关失利,二十八人成功考取了秀才功名,这一成绩简直闪瞎了所有知情人的眼睛。还好这里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县城,才没有造成太大的轰动。
赵音便是注意到了青山书院的学生如此高的上榜率,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一咬牙交钱进入了青山书院的提高班。
普通班的学生七天可以回家一次,一次可以在家中停留两天;而提高班的学生则是一个月才能回家一次,一次也只能在家中停留两天。除了过年、过节、长辈做寿等特殊情况之外,其他时间都不能请假。
与江南其他的书院相比,这里的要求明显要严格得多。以前也有一些出身贵族的纨绔子弟被送到这里,他们的家人期望这些孩子能够在青山书院脱胎换骨。然而,大部分纨绔子弟根本受不了这里的辛苦,他们哭爹喊娘,想尽各种办法从这里退学。
当百里信走进青山书院的时候,刚好是上午第一节下课,有一刻钟的休息时间。普通班与提高班是分开的,百里信在一个种满了大量腊梅的院子里,看到了坐在茅草亭子中,正与人一边喝茶一边谈论刚才老师讲解内容的赵音。
三年的平民生活,已经让赵音身上的骄矜之色减少了很多。青山书院实行统一服装、统一食宿的制度,并且禁止学生外带仆从,这使得学生之间可能发生的歧视几率下降到了最低程度。在青山书院,学识与风度逐渐成为了学生们交友的重要标准。
赵音因为自己的出身,既感到骄傲又感到自卑,按照常理来说,他本应该很难交到朋友。但是在青山书院,当外部的一切物质条件都被剥离之后,他居然真正地交到了脾性相合的朋友。
百里信不由地微微一挑眉,因为正在与赵音交谈的那个人,他也认识,竟然是他的小伙伴吴费。
红枫社的小伙伴们经过了深思熟虑和各种犹豫之后,在这两年陆续进入了青山书院学习。长辈们虽然对他们采取放养的方式,但也没有阻拦自家孩子上进的道理。更何况青山书院大部分学生都是寒门子弟,在这里学习也不可能让他们结交到太多人脉,从而威胁到家族继承人的地位。于是,他们的家人便奉上了大笔的赞助费,让孩子们顺利地进入了青山书院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