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冬天,她和乔小童去南城小吃街做街头采访,是秦主任派给他们的题目,城市夜经济。
风吹起凛冽寒意,晚上六点的小吃街,石板路上还有未化的积雪,但人头攒动,店家悬挂的招牌映出一排排晃眼的光。
她俩蹲守在一处卖臭豆腐的档口,原因是这个档口人最多,需要先去窗口点餐,然后再从另一个窗口排队取餐,因为不能即买即走,所以排队等餐的功夫刚好用来回答采访问题。
其中有个裹了两件厚棉服的小伙子,一开始只是围在边上看热闹,后来也跟着补充上两句。
“帅哥,可以采访你吗?还是这几个问题。”汤冉冉主动问他,“你是过来旅游的吗,刚才听你说话的口音不太像本地人。”
“对对,我第一次来北方旅游,你看我这身打扮就能猜出来,特怕冷!”小伙子性格爽快,有一说一,“我觉得这个城市吧,挺好的,在这转了两天了,推荐的景点也都去了,今天再住一晚就该回了。”
“哈哈是吗,冬季不是南城的旅游旺季,不过住宿之类的倒也便宜。”乔小童热情地和他胡侃起来。
“下次再有机会,带着女朋友一起来啊,自己逛多没意思。”
聊得正起劲,汤冉冉扯了一把乔小童的羽绒服帽子,意思是别从这里好为人师了,赶忙和小伙子说了再见。
从卖臭豆腐的档口离开,她俩又去了小吃街上卖手机壳和发卡头绳的小门店,写稿子也需要体现一下商户们的态度。
采访结束的时候,小吃街上的人看起来更多了些,但她俩不打算闲逛,只想抓紧各回各家,早点儿暖和一下。
“那个……你们等等!”好像有人喊她们,乔小童耳朵灵,顺着声音去找,“哎,小汤姐,是咱刚才采访过的那位小帅哥。”
“给你们的。”小伙子跑过来递到她们面前两杯奶茶,说话还带着点儿喘,“我刚从前面的店里买奶茶,看你们往这边走,就多要了两杯。”
按照工作纪律,汤冉冉该拒绝的,但显然这次是个例外,她接了过来。
奶茶很烫,握在手里像个暖宝宝。
“我没想到来外地玩,还能上一回新闻,主要是认识你们特别开心,这次旅游太难忘了!”小伙子见她们收下奶茶,兴高采烈。
“你们也挺辛苦的,大冷天出来采访,快回吧,我也准备撤了”
事情回忆到这里,汤冉冉看向江成川,目光如水,想要倒映出他现在的情绪。
“江组长,你说咱们是不是有相似的经历?那一刻,我突然觉得,南城的冬夜可以是温暖如春的。”
他点头同意,其实心里在想,如果能有一个机会让他和汤冉冉共同拥有一段温暖的记忆该多好。
汤冉冉看他心情平复,又问了几个细节性的问题,比如公益捐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智慧黑板在教学上能发挥的具体作用,智达科技其他的公益项目等等。
等江成川再次给她添茶时,窗外晚霞将起,她合上采访本,关了录音笔,愉快地说道:“谢谢江组长,感觉今天采得很扎实,对成稿帮助很大。”
“那就好,有帮助就好,静候佳作。”他扭头望向窗外,城市已经有了华灯初上的痕迹,原来一下午的时间过得这么快。
江成川送她下楼,电梯里没有其他人,于是他神情放松地开玩笑说,“欢迎汤记者再来指导工作,不怕麻烦。”
“心意领了,江组长,我们月底交稿,听不得这个。”汤冉冉说笑着看向江成川,忽然有种错觉,眼前的人比第一次见面时松弛多了,最起码能互相打趣了。
电梯到1层,江成川按住开门键,示意她先走。
“哎,江成川,你们捐助南崖小学那件事,真的特别好,要多用结果导向看问题。”转身等他的功夫,汤冉冉又想起来这一码事,见缝插针地说了两句。
“我是说真的,那些小孩能记你们很久的。”她语气诚恳。
“好,好,知道了。”江成川语调里带着谢意,他明白是汤冉冉觉得今天聊起这个事儿让他心里不好受了,所以总想着多开导几句。
一下午的畅快交谈,表达欲被无意激发到近期的高点,这不仅表现在汤冉冉身上,江成川也有点难以控制自己。
时过境迁,旧事重提,本不是他的风格。
但就在这一刻,两个人将要走出旋转门,江成川的身体里突然迸发出追问过去的勇气。
高一运动会,铅球比赛,跌倒受伤,冰矿泉水,以及未有回应的明信片……
回忆铺天盖地,一桩桩一件件,同样也在他心里记太久了。
旷日经年,即便是一厢情愿,也忍不住想要个答案。
旋转门外,汤冉冉刚要开口说再见,被江成川抢了先,“冉冉,有个事儿一直挺想问你的。”
“大一的时候,给你寄的那张明信片,现在想想多少有些冒失了。”
他微微低着头,皮鞋轻轻摩挲地面,没注意到汤冉冉眼中一闪而过的疑惑。
接着,他赧然一笑,生怕再没机会似的,忙问出下一句:
“但那时候,你到底是怎么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