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优书网 > 隐于纸下 > 第1章 江组长

第1章 江组长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汤冉冉在屏幕上随机输入几个关键词,然后点击“写稿”按钮,一行行文字就这么水灵灵地显现出来。

生成完毕后,她快速浏览了一遍,觉得除了几处细节可以再稍加润色,整体看是一篇合规合矩的新闻稿了。

“这……还挺震撼的,你们有预估市场前景怎么样吗?”百闻不如一见,汤冉冉之前就听说国外的一些大型报业集团已经尝试购入写稿机器人,当时只觉得还很遥远,今天零距离感受了一把,心情竟是有些复杂。

江成川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而是罗列了一些有待充分论证的事项,比如人员失业、媒介伦理、新闻真实等。

“在我们看来,技术的实现只是第一步,后续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AI一旦涉足新闻行业,就不单单是满足快捷写作的属性了,或许还有些别的什么,可能汤记者的感触更深。”

汤冉冉若有所思,觉得江成川说到了她的心坎里,“江组长,那其他产品呢?还有什么有特点的?”

“可以再看看这些,像脚边的这款扫地机器人是我们去年的主推产品,在智能避障和吸尘清洁上都实现了新升级,还有这边摆放的智能电视、智能音箱,这些算是目前市场上接受程度比较高的,消费者对人工智能的感知也主要来自这些家用产品上。”

“当然,还有一些针对医疗行业或者特殊群体推出的人工智能产品,我们公司在这一块的涉足要晚,技术成熟度上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不藏拙不露怯,江成川相当全面地介绍了公司目前人工智能产品的各项情况。

又过了半个钟头,两个人算是把展厅逛了个七七八八,沿着地面导向线往展厅出口走。

“谢谢你啊,江组长,还好你提议来一趟。”这趟参观超出汤冉冉的预期,收获颇丰。

“客气了,有些概念性的东西比较抽象,看你刚才看得这么投入,我们这些搞产品的也很受鼓舞。”等他们走到展厅出口的时候,吴经理已经在等候了,多半是江成川盘算着结束时间提前知会了一声。

“汤记者,采访还顺利?今天有招待不周的地方,您多见谅。”说话间,吴经理快走几步,周到客气地给汤冉冉指引公司大门的方向,江成川和她并排而行,没再多言。

“您太客气了,今天听江组长的介绍很有干货,对咱企业了解不少,还得回去消化消化。”

汤冉冉边说边往外掏手机,心想差点忘了加个微信,“江组长,方便扫一下吗,估计我之后还得打扰你们,这个报道挺重要的。”

江成川脚步停住,愣了一下,紧接着说:“啊,好。”拿手机的姿势稍微抬高了一点,“我扫你吧,汤记者。”

看着站在一起的两个人,郎才女貌,吴经理禁不住感慨:“对对对,这样好,具体的业务问题就让小江组长多和咱们记者同志沟通,总之我们一定全力配合好。”

态度积极、善解人意的采访对象,可遇不可求。

通常来讲,先有采访阶段的平稳推进,后续写稿才能心里有底。这次又遇到高中同学,汤冉冉心里多少有点喜滋滋,但转念一想,她又笑不出来了。

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汤冉冉对新技术、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还算快,但也架不住和会写新闻稿的机器人直接对线,这不是抢人饭碗?

职业危机感来得太快,再进一步形容这种微妙的心情:这是一场关乎“天生我材必有用”和“机器人终将赶超人本身”的心理对垒,夹在自信不足和悲观有余之间,汤冉冉有些困惑。

试想一下,AI写稿取代人脑:打字速度比记者更快,稿件自动修正错字漏字,还能依靠庞大的数据库快速抓取新闻素材,那新闻生产传播中记者的主体价值又何在?

一句名言及时闪现她的脑海:好新闻都是蹲出来的。

说这话的是秦青,南城日报经济采访中心主任,斩获中国新闻奖二等奖3次,南城新闻奖若干的老新闻人。

汤冉冉进报社的第一天,就成了她的徒弟。从跟在秦青屁股后面整理采访录音,到独立跑现场发稿子,再到有人喊她“小汤姐”请教业务问题,汤冉冉一直没挪过窝,任谁来经济采访中心挖人都无动于衷。

这次来智达科技采访,也是因秦主任召集大伙开部门选题会而起,商量蹲点报道版如何稳中出新。

记者蹲点版是南城日报今年重点打造的报纸版面,每月计划只出一版,没有特殊情况是当月的最后一天,版上的稿子则由各采访中心轮流承担。

眼下9月份,经济采访中心再次轮值蹲点版。

上一回是今年的三月,正逢南城召开了新旧动能转换大会,所以选题敲定得十分顺畅,记者们兵分几路进企业、进园区、看项目、看举措,实地探访“新旧动能转换促进高质量发展”。

本着选题尽量不重复的原则,秦主任在部门例会上征求大家的想法意见,经过充分讨论后,拍板决定了9月蹲点版的选题:人工智能何以成为经济发展新动能。

面向广、看点多、耐挖掘,仅是科技革命、产业变革,这些新闻中频频出现的字眼,无不昭示着人工智能的大有可为,由此展开蹲点报道,可谓合情合理。

选题有了,大方向就有了。大家各自该找线索的找线索,该联系采访对象的联系采访对象。一个月的时间完成一篇稿子,听起来绰绰有余,恐怕是只有实操之后,才能明白蹲点报道的地狱难度。

汤冉冉和吴经理、江成川道别,看了一眼手机是下午四点多。

按理说一天中的气温已经开始回落,但对于刚离开空调屋没多久的人来说,夏天的燥热感有增无减,有点心烦意乱。

身陷高耸的写字楼间,压迫感如此真实,汤冉冉没法用“每个人不过是沧海一粟”这样的豁达视角来开导自己,只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让事情可控,让自己能够主宰。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放弃。但汤冉冉,偏不!”暗暗下定决心后,她打开手机导航,脚步走得更快了。

报社规定可以报销市内采访的出租车票,但回程时,她没再打车,而是根据导航推荐的,去了二百米远的一处站牌坐公交。

在不赶时间的情况下,其实汤冉冉更偏爱公交出行,一站一停,移步换景。

有人到站下车,有人匆匆跑来,特别是清早的几条公交线,满满当当的车厢里,前面坐着搭伙赶集满载而归的大爷大妈,后排是塞着耳机与世无争的中学生,老老少少,市井气十足,仿佛车厢里也能窥见百态人生。

从智达科技回报社,总车程一个小时冒头,汤冉冉中间要倒一次车,换乘点在南城的一处商业综合体附近。

时间快五点,一些沿街的小吃商户已经摆上食材,开始招揽顾客,汤冉冉就被招呼着凑到一家卖烤冷面的档口前。

“要加烤肠,还是加肉松的?姑娘,旁边有价目表,自己看着选。”

要哪个好呢?正当汤冉冉犹豫,一阵来电铃声替她做了决定。

“闺女,采访完了吗?晚上家里汆丸子,早点下班回来吃。”汤冉冉的母亲宋舒退休四年多,在家就爱研究各种食谱,变着花的给父女俩做饭。

“知道了,妈,能早尽早,请组织放心!”烤冷面哪有妈妈牌的汆丸子香,汤冉冉挂了电话,丝毫不流连地大步往公交车站走。

五点半,回到工位坐定,俗话讲,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汤冉冉决定趁热打铁,先把今天的采访素材梳理个大概。

按开电脑,翻出采访本,然后从背包里左摸一通,又右摸一通,最后不死心地里里外外翻了个底朝天。

“哎,我的录音笔呢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