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边走边吃,很快来到了一条比较安静的街道。
池舒扫了一眼,更觉得熟悉了。
自从上了小学,她们家就从附近搬到了新城区。
但三四年级的时候,她还经常来看叔叔和姑姑他们,直到大家都搬了新家,她才不怎么来这边逛了。
看着眼前一溜的书店,池舒逐渐想起来,她的确在这儿买过书。
那时候这里没这么整洁漂亮,但因为竞争多,隔三差五搞活动,她在这里淘到过不少绝版书画。
故地重游,池舒有些兴奋。
她转过身,却看见正使劲儿吸溜最后一口果汁的姜附子,忍不住笑出了声。
姜附子抬头:“怎么了?”
池舒压下唇角的笑意,摇摇头:“姜姜,我真的来过这里,以前这儿就是书店一条街,没想到现在还是,而且风格也没怎么变。”
姜附子喝完果汁,随手把杯子扔进垃圾桶,看了看周围的布局:“维持得不错,放在整片商业街里都不显得突兀,设计师还真是个人才。”
池舒看着周围的红墙绿瓦,完全移不开眼,她发觉这里似乎有一股魔力,诱惑着她让她发自内心的想要踏上面前那条街道。
“姜姜,我们进去看看吧。”
姜附子也觉得开在闹市里的书店很有意思,笑着回:“行啊,听你的。”
两人走走停停,最后进了一家规模不大不小的书店。
店里装饰的很雅致,红漆木架的装饰,暗纹仿古的地砖,很多地方放置了绿植,还分了阅读区与售卖区。
池舒现在心境很好,平静随和。
姜附子跟着她转到阅读区,各自挑了一本书看。
池舒去的是外国文学区,她随手抽出一本书,是泰戈尔的《流萤集》。
英汉双译,封面多种绿色交杂,点点流萤飞舞其间,很有艺术气息。
她就近坐下,翻了一页。书上说—
让我的爱
像阳光一样
包围着你
而又给你
光辉灿烂的自由。
池舒坐在长凳上,盯着几行散发着油墨香气的文字,陷入沉思。
她是一个心思细腻的人,否则在艺术上也不会那样敏感。此时此刻,手指触碰在单薄的书页上,她只想知道,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爱。
既能带来温暖,又能容纳自由。
是给孤独飘零的人一缕温暖,还是是给予怀揣梦想的人拥抱世界的能力与勇气?
是亲情?爱情?还是友情?
池舒想到了自己。
在她过去的十六年生涯里,因为身体原因不能剧烈运动,不能玩太刺激的游戏,不能随意参加体育活动,甚至不能做很多同龄人能做的事。
但她不比任何人得到的爱少。
她喜欢绘画,池爸池妈费了很大心力请到一位家学渊博的画家给她做私教。
她爱吃甜点,他们摸着石头过河,硬生生将业务拓展到甜品这一从未涉及过的领域。
她的体质怕生病,池爸池妈不敢有一日懈怠,刮风下雨换季时,都亲自准备她的衣服,十几年的精心养护,才让她健健康康活到现在。
这一对只有高中学历的父母,却凭借一腔干劲和给女儿攒底子的想法,硬生生干出个上市公司。他们对池舒极尽宠爱,却又不过多干预她的想法,给了她法律道德允许范围内的最大自由,并且大多数时候都举双手赞成。
这样的亲情,是任何事物都换不来的。
合上书,池舒有了更深的理解。
池舒看看四周,发现姜附子看书看得津津有味,不时还有着嘴角上扬的趋势。
她走过去,在旁边轻轻坐下。
姜附子感知很灵敏,立刻发现了她,笑着问:“你不看了?”
“嗯,你慢慢看。”
姜附子把书合上,伸了个懒腰:“不用了,我也看得差不多了,这书实在是太好笑了。”
“哦?你看的是什么书呀?”
“ 《汤小团漫游中国历史系列》,讲的是几个小孩子封印书魔。随手拿的,没想到这么好笑。”
“听上去挺有意思的。”
姜附子把书放回原位,神秘兮兮地靠近池舒,“不说这个了,你知道我们俩当务之急是什么吗?”
“是什么?”
“吃饭呀!都快十二点了,我好饿呀。”
姜附子一脸颓废样,仿佛上一秒被一本书笑得直不起腰的人根本不是她。
池舒笑了笑,伸出手,彬彬有礼地发出邀请:“走吧,姜小姐,请允许我邀您共进午餐。”
两人不愧是最合拍的朋友,姜附子立即做出一副淑女的样子,矜持地攥住池舒的手:“走吧。”
池舒笑了笑,晃晃手里的书:“好像不行,我得先结一下账。”
姜附子秒懂:“我跟你一起。”
两人并肩走向收银台,姜附子抬头,觉得柜台旁边那个工作人员有些似曾相识。
“小舒,我怎么感觉那人那么眼熟呢,你看他像不像咱们学校的年级第一叶幸啊?”
池舒脚步顿住,视线投向柜台后面的少年。
实木的收银台很宽大,遮住了他半个身子。……
白色的顶灯光从高处落下,像银色的月光,洒在他纯白色的短袖衬衫上。
少年的领口微微敞着,扣子开到第二颗,从池舒的视角看过去,能瞥见一点清瘦的锁骨。
此刻他正低垂着头,捧着一本紫色书皮的书,颀长手指在纸面轻轻滑动,似乎是在勾选正确答案。额前几缕碎发随意垂着,眉眼凌冽,鸦睫翦翦。
一副清冽孤傲的模样。
“啧,我越看越像。”
池舒忍不住弯起了唇角,肯定地说:“不是像,他就是叶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