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应禹海眼睛一亮,唐瑾肯定与俞大人有关系,是不是听到什么风声了?快调走,他不喜欢北方的饮食和气候。
唐瑾耸耸肩:“猜的。”俞大人都能顾虑周氏的心情让他“回自己亲生父亲”那里,又怎么不会照顾应禹海的心情呢?为了照顾唐家,俞大人可是把应禹海在奉天县的任上硬生生地又压了三年。
当然,这话他不敢说出来。
“那就借你吉言了!”应禹海觉得唐瑾不会无的放矢,心里有了期待人高兴地道。
两人就像是朋友一样相处,气氛极为的融洽,让唐瑾忍不住地想起七年前他来县衙报名参加童子科初试,那些跪了满地的人,还有考试时应禹海严肃庄重的脸。
那时哪里能想到,不到一年他们就能平起平坐,更是能把他当朋友相处?
唐瑾吃完饭,又聊了两句,商定了时间与地方,与应禹海道别。
车上,唐老爷子感叹:“咱们县尊也变得老练圆滑了,看人做事,请你吃一顿面,是在以朋友的身份和你相处,他能判断出这才是与你拉近感情最快的方法。”
“我也变成熟了。”唐瑾笑应。
几人先去了沈家,唐老爷子让唐五婶和孩子先在娘家住着,让唐五婶一阵感动。在外五年,回了老家能先住娘家,公公家的长辈一个比一个通情达理。
几人带了唐大姐,快到东边城门口时,看到一家店前排着长长的队,在卖什么好吃的,唐大姐的儿子想要吃,前边的唐五叔听到了,下了车说:“等一下,五外爷去给你买。”
唐瑾看着二十米长的队伍:“人太多了。”
“没事。”唐五叔随口应着,直接去前边插队。唐瑾在后边看到他说了什么,大家都给他让开了位置,很快就买好回来了。
唐瑾哑然,都忘了,他是特权阶级。感谢童子科,让他早早地有了身份,不然要是考正科,别说举人进士,现在能不能考上个秀都难说。那俞大人应禹海这些人,他见了还得恭恭敬敬地跪着磕头。
车轮向前,走在村前边那条路上时,唐瑾心下有些紧张。近六年不回家,也不知道他父母怎么样了。
村里可能有什么大喜事,敲锣打鼓的声音传来,极为热闹。
到了近处,才发现是村里人出来欢迎他的,唐瑾心下一暖。
到了村口立着的状元及第牌坊前,唐瑾他们都下了车,唐老爷子先抬头看了看牌坊,欣慰地笑了,这代表了唐瑾崛起的希望。
唐五叔各自见到村里熟悉的人,都激动得很,一个个地打招呼。
唐瑾从小就关在家里念书,倒是没认得哪个朋友,如今相貌变化了,有些人都不敢认他了。
到了家门口,唐瑾见他爷爷二爷三爷和他祖母柴氏母亲第二惠等亲人都在门外,激动的一下子就酸了鼻子。
第二惠见到多年不见的儿子,鼻子堵的痛起来,热泪一下子就下来:“乖乖啊,你可回来了!想死娘了啊!”
她哭着扑上前抱住唐瑾,眼泪扑簌簌地掉,哭抽泣个不停。
唐瑾情绪激荡,紧紧抱着母亲,眼泪也下来了。五年多了,他终于回来了,要是运气不好有个万一,娘亲就没有儿子了,恐怕会痛苦自卑地活下去。
另一边唐三婆围着大儿子唐五叔,唐爷爷唐三爷围着唐老爷子,相逢的气氛让周围的人也激动感慨,唐三婶唐四婶都拿着帕子擦着眼泪。
四周的亲邻都安慰着,大家进了家里,相互说话。
唐家变化很大,紧邻老宅又盖了两座宅子,家里有了下人,一个个见了唐瑾都屏气凝神,缩手缩脚。
“感觉昨天家里还穷得舍不得吃鸡蛋,今天就成了贵族了,像做梦一样。”唐瑾感叹。
“对啊,以前见了别人让路,现在别人见我让路。”唐三叔感叹着。
这个夜晚自然沸腾而热闹,桌子上,牛肉,羊肉,鱼肉,鸡肉,各种凉菜扫菜,十几样摆满了桌子。
唐六弟一手拿了一块鸡肉,好奇地问唐瑾:“哥,我娘说你没出生前,家里平时就吃馒头稀饭并一个小菜,有喜事才能加个鸡蛋,连肉都没有?”
“是呀,能吃饱穿暖,咱们唐家在村里的日子也是好的,是以你要好好念书,不然考不上秀才,以后连鸡肉都没得吃。”
唐六弟拿鸡肉的手一下紧缩到身上,惹得人哈哈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