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要结义亲,汤玄的冠礼唐瑾就必须参加,好在俞阅早早就让人准备了,日子上也只有几日,倒不急着回老家探亲。
俞阅唤了唐瑾过去,问他:“字取好了,选了两个,熠yì和煜yù,你喜欢哪个?”
唐瑾心说他才不要叫李煜,就笑着应:“喜欢熠字。”
唐家几百年前是李氏的后代,宋朝时为了避难改为了唐姓,是以他们他们唐家人聚集的村落叫李家村,李家村没有一个姓李的。
俞阅也更喜欢熠字:“《说文解字》中释为:熠,盛光也。那你的字,就叫‘宣熠’吧。”
唐瑾极为真诚地道谢。宣本义指高声展读天子的诏告或任命,现在多为公开说出、传播散布、疏导等意,熠也为光耀、鲜明之意,宣熠看着是传播强烈的光明的意思,实则表示了俞大人对他的认可与期望。
唐老爷子知道这个字后,感受到了里边的意思,整个人都极为高兴,不停地“宣熠”“宣熠”“唐宣熠”地叫唐瑾。
唐瑾有些不习惯,快速地让自己适应。
他弄好了自己的花押,去衙门里改了过来。
汤玄的冠礼在俞家办的,人并不多,流程也简单,主持冠礼的大宾是俞阅,赞者是唐老爷子。第一次加巾,第二次加帽,第三次加幞头。
唐瑾也从俞阅这个大宾的口中知道了汤玄的字:“‘天道玄远,惟修德以应之耳’,你的字,就取为之远。”1
取字大都按三种来取,名与字一为同义,二为反义,三为相关事物。
汤玄明显是第三种。
他名里的瑾是美玉,也指美德,他的字就是少见的名和字没关系第四种了。
汤玄行完冠礼,又与唐老爷子认了干亲,在租了地方办的仪式,也没请什么人,就俞家一些人与唐家人还有苗林祖孙三代。
而后,唐瑾去俞家与俞阅他们道别,一行人才启程回老家。
长子俞泰问起俞阅为何要让汤玄去辽中县:“你本来计划不是这个。”
俞阅叹口气:“事情有变化啊。心中有乾坤又会努力的人,还有好的机遇,人生一定会有一番作为,我希望之远他能乘风而起。”
俞泰略一思索就懂了:“其实爹你就是让之远去监视唐瑾,用最直接的方法确定一下他的人品德行,好要判断俞家要给他多少支持,将来和他家维持怎么样的关系。”
俞阅笑了:“什么监视?说得这么难听。我这是给他们制造培养友谊的机会,让之远自己判断这个朋友以后值得不值得交。”
俞阅的这个用意,汤玄不知俞阅与唐瑾的情况,没有猜到。
唐瑾猜到了,也乐意多一个朋友。
夏日里天气热,白日长,路上走得快一点,十八天后,唐瑾他们就到了长安城。
他们赶了两辆马车,唐五叔和唐五婶一辆,秦大夫和唐瑾唐老爷子他们一辆。
每次住店或者住驿站,都是唐五叔去弄好房间,唐五婶铺好床后回避到自己的房间,唐瑾和秦大夫唐老爷子他们再一起进去。
吃饭都是在各自的房间里吃,这是唐五叔给唐五婶养成的习惯,没觉得哪里不对,一般家里有身份尊贵的男性,女眷大都是类似的相处方式。
一路回了长安,唐五婶也没与唐瑾打过照面,就是唐七弟才四岁,一路闹了几次要到唐老爷子车上去,被唐五叔严厉制止了。
唐瑾走的这五年,唐家已经在长安城买下了宅子,唐二叔因为先求学后任职的关系,一家在城里住下,唐二爷和唐二婆就唐二叔一个儿子也都跟了过来。
一家人见面,自然极为热闹,因为唐瑾“生病嗓子疼”,没在唐五婶在场时说话,又因为“怕传染”,唐老爷子让家里女眷孩子都下去了,走在唐瑾身后的唐五婶也没有正面看到唐瑾的相貌。
在木饶县,因为唐五叔一家住在县衙外,唐五叔和秦大夫他们刻意阻止,其实唐五婶没听到汤玄说过多少话,也就正面见过两次,而后就只远远地见过几次,时间长了记忆都有些模糊了,让她在心里想象“唐瑾”现在的相貌,她其实想象不出来,只隐约记得点唐瑾六七岁的样子。
来长安的第二天,早年嫁到长安城的唐大姐和丈夫余逸带着一儿一女来做客,向来有些清冷的唐大姐激动得都哭了。
自然会聊一些各自的生活,唐大姐公婆开明又疼爱她,日子过得很好,大姐夫余逸今年科试成绩二等,明年可以去参加乡试了。
因为长安城离奉天县至少也要有六七十里路,唐大姐一年难得回去一次,这次唐瑾回来,她一家都要回唐家。
午饭后唐瑾就去余家拜访了余逸父母,余家父母有点受宠若惊,热情得很,更是知道自家媳妇在娘家兄弟心里位置重,更加看重她。
临走时,余逸去拿唐大姐准备要带的东西,唐瑾等了一下,也过去帮忙拿,在门口的时候,听到了两人的争执。
余逸态度迟疑:“这不好吧?又不认得,要是人家不卖他这个县令的面子,他就会很尴尬。”
“怎么不好,他是我弟,我问一下他都不成?”唐大姐反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