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老四对着二掌柜抬抬手:“对不住,这绣娘是来不了的。”
宋老四和春苗商量了两日,决定还是不要上门去给人家做绣娘。春苗以后是做大师傅的,郑家想要春苗锈嫁衣,拿了布料来,春苗看了定了样子说可锈就锈,不可锈就不锈。
二管家做不得主,最后进去问了主家,又烦请宋老四带来绣娘来说话。
宋老四第二次带着春苗来到郑家,这一次招待宋老四叔侄的是郑家大姑娘。
郑家大姑娘模样端庄秀美,同样是嫁给江阴县的大户人家谢家,谢家乃耕读之家,底蕴深厚。但是大户人家妯娌不免攀比,特别是谢家通常在京城娶妇,郑大姑娘难免惴惴,这嫁衣挑选了许久还没有合心意的。京城新婚都是穿青色的婚衣,郑家不想学这个灰扑扑的风气,一点也不喜气,可是又不能彩锻做一身,到时候一定要被笑的。郑大姑娘的意思是又要出巧又要有底蕴不能像暴发户。
春苗想了想便说:“我们青山县城嫁衣大多是红色的,颜色正的红锦不便宜,不如便学府城,红色的宽袍广袖嫁衣。襄黑色的滚边,绣银线。”春苗拿了一件大衣裳比划着:“再做一条黑色的宽腰带,用银线绣上并蒂莲纹,又稳重又大气,也配得起新郎的青衣。”春苗停了会:“你们有京城的嫁衣吗?”
“就是没有呢,”陪着郑大娘子过来的婆子说道:“也不知道谢家是个什么意思。说怕丢脸吧也不捎个样子来。说看不上我们姑娘吧,又叫人特特来说嫁衣这件事。”
“大户人家难免要攀比的,”郑大姑娘倒是看得清:“说是不要花里胡俏,不就是怕我把金子披在身上。谁的嫁衣不精贵?我才不相信那些青色的嫁衣里面没有噱头。”
“把金子披到身上?”春苗低头沉思了一会:“姑娘嫁衣是穿一会就算了,还是留着传家?”
“嫁衣还能留着传家?”郑大姑娘奇道:“行!就往值钱里做!能传家的那种!”
郑家的嫁衣商定了用寸金寸锦的云锦,正红色做主衣,襄黑色的边,内里用同样颜色的素锦,式样选取礼服的宽袍广袖。黑色云锦做了三指宽的腰带,前襟垂下五指宽,银线绣一树双枝的并蒂莲。另用了金线在裙角袖边用藏针襄了金线凤尾纹,行动间只见光华,煞是好看。新娘手中的扇子用青色底色,一只金线的凤凰端庄华贵。郑大姑娘的嫁衣足足做了三个月,等嫁衣做好已是五月底了。春苗带着十个金元的工钱回到了靠山村。
分家之后春芽不再需要育苗,木头一亩水田定了种糯稻,糯稻本来生长的时间就要长一些,早两年春芽也试过二茬稻,只是糯稻收割得晚,时间根本来不及。春苗去了县城帮春蕊锈嫁衣,春芽在家闲不住带了铲子扫把和镰刀斧头带着木头林子上山。
山脚下,林子背着小背篓就往山里闯。
“你等等,”春芽拉住林子:“你们平常也这样直通通的往山里去?”春芽拿过一根树枝在林间草上挥舞拍带着:“都说打草惊蛇,山里这些野地,不知道草丛里有什么,走过之前先敲打一番。”
木头把林子拉下来,站在春芽后面说道:“大姐,往日我们跟着青田过来也是这么干的。”
林子连忙点头:“是,是,我都走在后面。”
春芽拿出镰刀砍出道路来:“你们不要走远了,我把这些路理一理。”
春芽又拿出斧头将一些粗壮的枝条砍下来,看得出去年的小径才收起斧头,将砍下来的树枝捆起来让木头搬下山去。林子在一边看到一片小黄花,蹲下来开始挖,春芽收拾好树枝才看到林子团成一团的泥巴。
“林子,你在挖之前要先看看根,”春芽说着蹲下来,用铲子轻轻铲开浮土,又用扫把扫去碎土:“你看,这种蜘蛛网似的的根,就不能团坐一团,回去重新种下时要把根系平铺开浅挖土才行。”说着又挖开旁边一棵小树苗:“你看这种根系直直往下不知道多深的,就要把根团坐一团,深挖坑才能长得好。”
“不是种下去就行了吗?”林子反复看了春芽挖出来的两个坑。
“我算是知道后院那些半死不活的草药是怎么回事了。”春芽想起了什么说道:“你挖的这些药没有人种过,也不知道习性。要想养好它们,就只能好好看它们原本生长的地方。不是囫囵种下去就行了。有些是藤蔓会蔓延,有些是扎根就长,无论是那种,都要分开一段距离,要不然互相抢养分,哪种也种不好。”
春芽一路走一路叫林子如何观察植物根系生长模式,周边是碎石还是土,灌木还是大树,网状根还是直系根,需不需要搭架子,林子一路听一路说:“这个已经有了,回去要挖出来重新种。”两个人不时停下来对着一棵草又挖又埋,又是铲子又是扫把轮换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