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婆给柱子说亲这件事当天就在靠山村传开了,靠山村是战乱移民聚居的村子,宋家这样有十多户的人家在靠山村已经算大家族,那还是因为宋家宋阿爷宋大伯这两代全是男丁,只娶媳妇进来没嫁姑娘出去。其他如赵家孙家李家这样父祖辈只有一二个男丁的人家最多也就是三五户族亲,村子小,族人也少。
大正朝男丁按人头服役,不按户服役,男丁成年后可以用很少的价钱在村子里拿一个地基,因此上只要盖得起房,没有多少人家是一大家子聚居在一起的。这里还有一个缘故:家中长辈活着不分家,死后官衙来分家,按照家产长子得七成,其余诸子平分作不得假。但是人心总是偏的,时下人看重长子不错,可是家中婆娘会更偏疼幼子,总担心小儿子日子不好过,怎么办呢,早早地分了家然后攒下私房是给幼子还是给长孙没人管的。
也有人说,幼子跟着长子生活白吃饭不好么?这样的人家有,只是父母一入土,这家还是要分的。大正朝田产是按户登记,只要你一日不分家,这家产都只登记在长兄的名下。兄长给你白饭吃还好,给你白粥吃也得受着,收成不好给你碗凉水喝也不是不行。
柱子如今亲事难也有这么一个缘故,虽然说宋老根留下的房产地产都登记在柱子名下,但是春芽梳起了头发当了当家人,可是这只有村长和宋阿爷宋大伯宋老四几人知道,外人是不知道的。很多人拿不定春芽这样的当家人是不是拿着家里的田产,柱子能分得七成还是和木头一起分那剩下的三成?春芽能赚钱是不错,可是春芽是长姐,那跟亲娘不一样,亲娘积攒的家当总归是要分给儿子的,不管是大儿子小儿子,春芽么,宋家打算给她过继一个族人承继香火,兄弟能分她几个铜子?
三山村媒婆一来,不少有闺女的人家心思的确浮动了,也有不少人找了村长打探宋老根留下地田产在谁的名下。村长没好气地回道:“在谁的名下,宋家还没分家呢,你们说在谁的名下?”村长也没故意遮着掩着,只是这时候来问的人,心思大多不正,只模模糊糊说了有地基水田登记在宋家大姑娘的名下。
宋家大姑娘掌家!宋家大姑娘有地基!宋家大姑娘有田产!柱子家里就那么一座房子,家产登记在谁的名下再清楚不过了。村长的话一传出来如同平静的水面投下了巨大的石头,一石激起千层浪,靠山村的人头一次知道女孩儿还能有田产,春芽自梳了,田产是带不走,可是女孩儿也能有房产有田产,这可是从来没有过的事啊!
春芽再一次成为整个靠山村姑娘羡慕的对象,虽然自家爹娘会说:“宋家大姑娘连个婆家也没有,一个人老了要孤零零过日子,现在手里抓着钱财又怎样,没个亲生的子女,将来要孤独终老的。”
村里的女孩儿没有看到春芽孤独可怜,指看到她说一不二,忍不住辩驳道:“宋家人说给她过继呢。”
“过继的哪有亲生的好,闺女啊你不要被眼屎糊了心,这子女啊还得是亲生的,你看我疼你,我可会疼你大伯家孩子?”
一些女孩儿说不过自己爹娘糊里糊涂跟着觉得春芽凄惨,再看到她脸上不免带出同情神色来,春芽这个掌家人一时在靠山村毁誉参半,羡慕她的人有,嫉妒她的人也有,更多的反而是可怜她的。
赵家婶子甚至和林婆子闲话:“宋家大姑娘非要退了我家的亲事,如今也不过是这个样子。我家二石媳妇生了,我家三石媳妇也怀了。”
林婆子没看到赵家派红鸡蛋忍不住问:“你家老二生了个啥?”
赵婶子如今心气正高:“老二家的生了个丫头。生个丫头怕什么,只要有男人,总是能生儿子的!我头胎也生了个丫头,可是我生了五个儿子!”
林婆子撇撇嘴,靠山村能生儿子的不少,生三五个儿子的人家也不少,赵家的得意什么呢?林婆子如今才得一个小重孙,自然是想儿媳妇孙媳妇多生两个孙子出来。赵婶子同样在心里翻了个白眼,就你们林家一天只能喝两顿稀粥,多少孙子也不会投胎到你儿媳妇孙媳妇肚子里去。
靠山村这些风言风语说是和宋家有关,宋家人倒也没怎么放在心上,各家的日子各家过,宋家就不是指着闲言碎语下饭的人家。只是三山村媒婆来的这件事还是给春芽心里蒙上了阴影。
童养媳——靠山村是有童养媳的,村尾的周家阿婆就是,还在娘肚里跟着一起逃荒躲避战乱的时候,因着自家阿爹吃了周家一碗清汤寡水的稀粥就把还在娘肚子里的她许了出去。周阿婆生下来不久就被送到了周家,周阿婆从小就当一个大人使,家里带孩子做饭是她,地里拔草割麦子是她,靠山村要说谁是泡在苦水里长大的,周阿婆就是。谁家的女孩儿不乖了,家里爹娘就要吓唬她:“再不听话,把你送出去作童养媳,像周阿婆那样。”女孩儿都知道童养媳苦,日子是熬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