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春媳妇听了把春芽定做的刨萝卜刨子拿出来,洗干净了拿一块绿豆粉糊轻轻地刮出细条来,手指长的绿豆粉条再拌上爽口清脆的萝卜干酱菜:“嗯,现在入味了,好吃!”二春赞道:“凉凉的,不如叫凉糕?要不叫凉面条?”
春芽虽然觉得绿豆粉糊熟了,但是孩子小,也不敢给他们吃,便切了薄片下油盐抄了,因为凉糕本身没有味道还特地加了一小把韭菜。凉糕炒好了味道更糯一些,同样的爽滑嫩,几个孩子很快把一盘子吃完了。
春芽和二春媳妇对视一眼,又拿了一块绿豆粉出来冲了一大碗出来,接下来几天宋家人不是拌凉糕就是炒凉糕总算是吃了个过瘾,春芽和二春媳妇也把水粉比率确定了下来。
这几天大家凉糕凉糕的随口叫着,大家都知道凉糕不是这样的。绿豆寒凉,这是绿豆粉,不如就叫凉粉,也不知道谁多嘴出的主意,这绿豆粉糕便叫凉粉了。跑萝卜丝的刨子不好用,春芽又去铁匠铺定了个小刨子装上把手,从碗里倒扣出来的凉粉上轻轻一刨,一把又细又长的凉粉条出现了。拌凉粉炒凉粉都好吃,就是一点不好,时间稍长一点就化成黏糊糊的一团,也不知道是什么缘故,春芽试了好久还是不成功,只得放弃。
后来还是宋四婶来消暑的时候吃了说:“这个凉粉拌了盐就是不能久放,你看这白凉粉放半天也没事。这凉粉块这么大,你每次做了都要半天才能放凉,早上做晚上吃也没问题,问题就是出在盐上。”
春芽听了宋四婶的话头天晚上冲好凉粉盖着放到第二天,凉粉冷透了,光滑白净的一团,第二天中午吃晚上吃都没有问题。
宋四婶回去的时候带了一盆回去,在铺子里拌了请一些老客吃,几乎所有的人一吃便爱上了,让宋四婶赶紧开始卖凉粉。
凉粉生意很好,县城的林记小炒来买过凉粉回去炒了一回,当天便来找宋老四商量,能不能卖些凉粉给他:“不多,十斤就行,实在不行五斤也行。”
“掌柜的你也知道,这个放了盐就不能久放,”宋老四老实说出凉粉的劣势。说着刨了一碗梁粉丝拌了调料给他吃。
“这白凉粉可以放多久?”张老板吃了凉拌凉粉,眼神更迫切了。
“这个就这么放着一日不成问题,吃不完泡在冷开水里,第二日炒着吃是一样的,就是不能碰油盐。”宋四叔指着柜台上纱布盖住的一块凉粉,又指了旁边水盆里切成一斤一斤泡在冷水里的凉粉:“这是烧滚的开水放凉的,不是生水。”
“能放就行,就算当日有点积余,我店里伙计还要吃饭呢。”林老板眼巴巴看着宋老四:“你又不卖炒菜,我影响不了你的生意。”
其实去林记吃小炒的和来宋盐菜买菜的根本就是不同的两拨人,谈不上影响生意,甚至如果有人觉得凉粉好吃,知道宋盐菜有卖,只会带来更多生意。
“那行,”宋老四假作思量了两回:“你说要多少?”
林老板估摸着一斤的分量说:“先给我来十斤的?”
宋老四亲自回去问了春芽能不能做才说用一个铜子一斤的价格定出去十斤。
宋老四走了之后,二春媳妇惊呆了,她是看着春芽做的,知道一斤绿豆粉能做七八斤凉粉,嫩一点十斤也做得来,凉粉主要就是个水,能卖一个铜子一斤?
春芽后来调整了配方,八成半的绿豆粉一成半的面粉,这样做出来的凉粉颜色更白一些,也更劲道一些,虽然没有纯凉粉的清透,但是更好运输,纯绿豆粉的凉粉块一不小心就裂开了,春芽想了许多办法才试出这个比例来。
后来四春也来拿了凉粉回去卖,春芽收她四个铜子五斤,和宋老四一个价。四春又买了一罐酱油,自己回去切些萝卜干蒜末,一天五斤很容易卖完了。四春在四乡里收菜,也能搭配着凉粉卖,后来竟成了春芽最大的客户,一天要三十斤凉粉,春芽算他四个铜子六斤,四春另替她在乡下三斤五斤的收绿豆。
年底结账下来春芽一跳,凉粉一项就卖了三千斤,这还是只卖了半年的成果。二春媳妇不相信的说:“四春怎么卖出去一千多斤的?”
县城林老板才要了八百斤,要知道林记小炒是县城最有名的小炒铺子啊。宋老四才卖了四百斤,后来县城几个菜场的也到宋老四那里拿货,加起来也才五百斤斤。四春一个人拿了一千斤不止,冬日其他人要货都少了,独四春无论是二十斤还是三十斤带出去都能卖完。
“四春哥鸡蛋鸭蛋绿豆红豆什么都收,”春芽想了想,“一家就算只换三五个铜子,看到他卖货多少也会花一个铜子买上一斤吧。”
“这倒是,”二春媳妇笑:“他从你这里拿了凉粉卖给他们,再从他们手里买了红豆啊绿豆鸭蛋什么的卖给你,生意也被他做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