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先吃饭,我来喂。”宋阿爷接过米糊。
“阿爷我来喂木头,木头吃得快,会抢食。”柱子把林子递给宋阿爷:“林子吃得秀气,不闹腾。”
春芽将桌子收拾好了才和春苗在厨房坐下吃饭,春芽将碗底剩下的肉碎拌了面条递给春苗,自己拿了麦饼吃了起来。
“阿姐,麦饼加肉才好吃。”柱子看春芽吃饼连忙说道。
“嗯,是好吃。”赵三石在一旁说:“吃饼子喝粥就好了,夜食再吃面条可以多吃一顿。”
“三子真会过日子。”宋阿爷笑着道。
“嘿嘿,”赵三石低头笑了下:“我阿娘说好吃的不能一顿吃完了,要吃着上顿想着下顿。干饭要就着稀粥吃,不能吃了米饭吃面条。”
吃完饭春芽让柱子去送菜:“晚上就在四叔家住一晚,明天买点骨头回来,要是有板油也买两斤,明天包包子。”
宋阿爷让春芽春苗带着木头林子歇晌,赵三石看着无事起身回家去了。
“今天吃了啥好东西了?三弟这么高兴。”赵家大嫂看着赵三石推门进来,一脸满足的模样好奇地问道。
“饼子和面条,春芽炖肉了。”赵三石咂咂嘴巴回味了一下,又对他娘说道:“阿娘我们也炖肉切了放麦饼里吃吧。”
“今天吃肉了?”赵三石他娘没管麦饼里放肉是个什么吃法,只关心这时节还没开始农忙,家里余粮也不多,大多数人家一日只吃两餐。宋家依旧一日三餐不说,还有余钱吃肉。看来宋老根留下不少家产,赵三石他娘说道:“春芽家吃得挺好。”
“我跟春芽说了,麦饼夹肉配粥就好了。要是晚上下面条吃,炖一次肉可以吃两顿呢!宋阿爷夸我会过日子。”赵三石挠挠脑袋,坐到他娘身边,“娘,你说,我说得对不对?”
“你们吃面也是肉浇头?”赵大嫂没等婆婆回话,抢着问道:“那是炖了多少肉啊?”
“不知道,看着能有两斤,这么一大碗。”赵三石伸出两只手比划了一下,大拇指和食指虚张着,比划出农家人常用的大海碗大小一个圆。
“那是不少了,现在可是二月,谁家舍得这么吃肉呐。”赵三石娘看着赵三石悬在面前的手腕道:“现在他家最能赚钱的宋老根也去了,就算有些家底也经不住这么吃。”
赵三石坐在一边点头,继续说道:“柱子今儿还要去县城,还要买大骨头和板油呢。娘,大骨头不要钱吗?春芽说弄骨头渣子喂鸡呢。”
“嚯,”赵三石娘惊了一声,咬到了自己的舌头,吸溜了半天气才喘匀了说道:“用骨头来喂鸡,宋家这是过得什么日子。这可不行呐,骨头也是要铜子的,有那些个多余的铜子买没有肉的骨头,不如买两块豆腐回来炖盐菜,一大家子都好吃。”
“三石又没成亲,娘你也管不到别人家锅里去啊。”赵大嫂心里有些羡慕,她看着龇牙咧嘴的婆婆劝道:“春芽能赚钱呢。”
“赚多少钱,日子也不是这个过法。”赵三石娘觑了觑天色说道,“不行,我得找春芽说说去,多少家底也经不住这样花销。”
“春芽春苗带着木头林子歇晌呢,家里只要宋阿爷醒着。”赵三石看着自己娘亲站起来要走,连忙拉住她,宋阿爷年纪大辈分高,自己娘亲不好去与宋阿爷说嘴。
“这个时候歇晌?”赵三石娘看了看天色,又看看自己和儿媳妇趁着日头好,将家里人的衣衫都拿出来缝补,一小块布左挪右挤,能补三个补丁绝不会只补两个,不由得心酸地跟大儿媳妇说道:“咱们这样才叫持家过日子,春芽这个媳妇,我怕,三子啊,你的苦日子在后头呢。”
赵大嫂看着婆婆懊恼难过的模样低下头来悄悄翻了个白眼,宋家日子过得好,春芽能干。自从做了大师傅,一个人赚得比村里两三个闲汉加起来还多,吃点好的怎么了?当初自己撺掇婆婆说定宋家这门亲事,不也是想着沾光嘛,谁会放着好日子不过,过苦日子呢。三叔这是从糠缸里跳到米缸里了,也不看看自家,自从过年吃过肉,这都一个多月了,不要说肉沫了,豆腐沫也没吃到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