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当然,你是要进学的,”秋月道:“只要他能把铺子开起来就好。”
这一天秋月早就和宋老根说定了,趁着儿子们放假来见上一面。宋老根提着东西坐着牛车忍不住嘿嘿傻笑。除去张大师兄给的点心,宋老根想着男孩子吃得多,又额外提了两刀上好的五花肉。
宋老根来到秋月家见到了秋月身长玉立的大儿子,青色的书生袍,说话斯文有礼,一口一个“宋叔”只叫得宋老根不知道如何答应才好,小儿子长得像秋月,也是一身书生装扮,七八岁的样子,背着手摇头晃脑地坐着背书,真真是玉雪可爱。宋老根把点心和肉递给秋月,把手掌在衣服上擦了又擦,给秋月的儿子一人掏了两个银元的见面礼。
宋老根见过秋月的两个儿子,在秋月家吃了晌午饭约定了过几天送秧苗来才转头回家。
宋老根回到靠山村已是傍晚时分,太阳西挂在空中,远山已经开始返青,路边枯了一冬的老树枝头也挂满了嫩绿的叶儿,星星点点的春花开着,丝丝袅袅散发着春的气息,一双双燕子从天空掠过,飞入旧年的鸟巢中,春天已经不知不觉地来了。
宋老根回到家看到柱子盯着他的双眼,才意识到自己把点心全部给了秋月,什么也没有带回来。宋老根故作劳累的模样,把工具箱递给柱子:“帮爹拿着。”
“阿爹回来啦,可有衣裳要洗?”春芽看宋老根一身大半新的衣裳,柱子只拿了工具箱,忍不住问道。
“爹几件衣裳自己洗就是了,哪里要带回来。”宋老根不好意思地开口,转开话题:“我进村的时候看到水渠里都满水了,这两天可是要插秧?”
“是呢,村里大半人家今年都想试试早稻。我们家明天插秧。”春芽答应着,端了洗脸水出来给宋老根梳洗。
“柱子,你去赵家说一声明天插秧。”自桂枝去后,春芽总是自责桂枝生产那日赵三石叫自己去赶集,回来一直不搭理赵三石。宋老根不愿意放过这个劳力,吩咐柱子去说,只要说了,赵三石就不能不来干活。
春芽看了看她爹,没有说话。
宋老根在家一直忙活了几天,地里秧苗插完就牵了牛车将多余的两亩秧苗运去了秋月家,还带着春芽柱子一起去插秧。秋月另请了短工,跟着春芽学,一天功夫两亩地秧苗插好了。
春芽柱子晌午跟着短工一起吃饭,秧苗插好已是太阳西下,宋老根不得以带了春芽柱子在秋月家住了一晚。
秋月把后罩屋清了两间出来,一间给春芽住一间宋老根带着柱子住。吃饭的时候,秋月长子文质彬彬,幼子活泼可爱。长子问柱子读了什么书,幼子问春芽会做什么菜,一顿饭吃得春芽柱子如鲠在喉。
次日起床,宋老根去买了油条馄饨回来做朝食,秋月两个儿子吃了朝食辞别秋月去学堂读书,秋月拉了春芽闲话,平日在家做什么,家中弟妹可听话。柱子无事可做,宋老根拿了斧子让他把家里柴劈了。
宋老根去镇上买了鱼肉回来让春芽做了一桌饭菜,秋月两个儿子吃得极好,忍不住夸赞春芽好手艺,宋老根听了只将鱼肉摆在秋月儿子的面前,柱子不好意思站起来夹菜,只得闷头扒白饭。
一时饭毕秋月又拉了春芽的手细看手掌,秋月抚摸了春芽的手说:“小小年纪这手上茧子倒是不少,以后你只管灶上做饭就好,莫要再下地了。女孩子家养养手,才娇嫩。”
春芽听得莫名其妙,眼看着日头西斜,托词春苗一个人在家该回去了,宋老根这才不得已带了春芽柱子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