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芽挖了两瓢面粉加水揉面,天气热,吃凉面刚刚好,多切一点面条晌午饭也有了。
下半晌柱子早早叫了宋阿爷宋阿奶过来,宋老根陪着一起说话。春芽冲了面茶给宋阿爷宋阿奶吃。青土带着弟弟青田一起跟了过来,桂枝冲了一碗麦茶喂青田吃,青土自己抱了碗吃得满脸糊糊。二春媳妇走过来就看到这样满脸糊糊的两个儿子笑道:“这是哪来的两只小花猫啊?”
二春媳妇拿了一碗七八个鸡蛋过来:“小婶子,这些你留着吃。”
“这是?”桂枝拿毛巾给青田擦嘴巴,“我家里有。”
“青土天天把这里当家,我知道你加不缺粮食,拿几个鸡蛋过来给你们加个菜。”
“桂枝你就收了吧,”宋阿奶发话,“青土也是个能吃的小子。”
春芽冲了面茶给二春媳妇,春芽炒面茶锅底舍得放油,炒出来的茶面硬是比别人家多了一股油香味,二春媳妇闻着特别香忍不住问:“春芽妹妹这是怎么炒的,这么香!”
“她啊,油炒的。”桂枝只叹家里油吃得太快了,好在地里留着油菜结籽了,明儿要去割回来才行,趁着现在日头足,晒两天就好送去榨油。
三伏天别人家都苦夏,宋老根一家隔三差五地蒸一只小油鸡,歇晌醒来后院里摘个瓜,傍晚再一碗油茶面,吃得全家满面红光。这一日宋老根吃完朝食摊在廊下哼哼:“还是你们在家里过得舒坦,师兄店里一日三餐油都舍不得下。”
“你就作怪,”桂枝推了推他,“去大哥家借了牛车来,下半晌要去镇上榨油。”
“明天一早去,”宋老根转了个身,面朝里躺着:“晌午正好去逛逛,全家都去。”
“我们家钱也存得差不多了,你要不要抽个时间去买牛?”桂枝拿了鞋底在纳。
“现在太热,怕是不好养,等秋凉的,秋凉去买个牛犊子。”宋老根眯着眼睛睡回笼觉,“回头让阿爹去买,阿爹眼力好。”宋老根说着打起了小呼噜,翻个身再次睡了过去。
油炸回来,春芽额外又买多了几块菜籽饼,回家敲碎了给地里补肥。桂枝看着扇着蒲扇吃油茶面的宋老根骂道:“春芽天天带着柱子去田里拔稗子,你倒好,吃了躺,躺了吃。别人消夏,你这一身肥肉长的。”说着收拾宋老根的工具出来,“三伏天过了,你也好去做工了。这小公鸡本来是阿娘送来给春芽进补的,大半倒进了你的肚子。农忙没见你瘦两两肉,现在倒是补了三斤肉不止!赶紧给我做工去。”
宋老根看着桂枝脾气越来越暴躁,秧田里的稗草天天要摘,桂枝天天早晚带着春芽和柱子下地,手上脸上都是划伤的口子终于不好意思整日在家白待着,刚好大师兄捎话来说有大宗订单,宋老根终于收拾了工具去县城,带着春芽给他新炒的炒面茶和酱瓜。
黄豆地里的草一茬又一茬,桂枝春芽几个无不是早出晚归薅草,几天下来脸上胳膊上全是蚊虫叮咬的疙瘩。宋阿奶看到了心疼得不行,天天给他们煮一大锅艾草水擦洗。
“柱子你穿好衣裳,”宋阿奶看着柱子腿上的疙瘩连成片再也忍不住了。“桂枝你给孩子多做两件衣裳。这黄豆草里虫子多,胳膊腿都要包好了。”
“娘,柱子他穿不住,”桂枝往头上包了头巾,“黄豆地里闷热得很,豆杆长高了,不透风。”
“豆子差不多长成了吧?”宋阿奶也知道,农活就没有好干的,人偷两天懒,地里的肥全要被草抢了去,庄稼就长不好,想要个好收成,人就不能停,特别是现在时不时一阵雨,夏天的草拔了又长拔了又长,就没个尽头。
“快了,昨天我剥了两个豆荚,可以吃了,”桂枝推了独轮车出去,“今天不薅草了,拔些豆子回来吃。你和爹来家里吃晌午饭,春芽说煮盐水毛豆。”
新鲜的毛豆整棵拔回来,豆荚摘下来洗洗加点盐煮了就好吃的不得了。春芽煮了一锅,柱子青土春苗抱着吃了一盆。晌午宋阿爷拎着酒壶提了快豆腐过来,春芽又剥了些豆仁,抓了一把盐菜闷豆腐,又割了一把韭菜活一把面煎了一盘子饼。宋阿爷夹起一粒毛豆吃了,滋味不错,喝了一口小酒,日子惬意得很。
新鲜的六月黄豆鲜嫩弹牙,豆荚上全是毛绒绒的须毛,因此新鲜的黄豆又称作毛豆,价格比青菜要贵好些。庄户人家都是在田埂边种一点自己吃,桂枝这样一种就是两亩地的人家少。
宋四叔的盐菜铺子每年六月开始供应盐水毛豆,盐菜毛豆这些,桂枝家的黄豆不愁出路才种得多。新鲜的毛豆只要一点点盐水就好吃。每天清晨太阳没出桂枝就去地里摘了黄豆荚,用盐水煮了就是一道人人称道的时令菜。春芽每天赶早起来煮上一盆盐水毛豆,桂枝再剥上半斤豆仁炒两三斤盐菜装罐子里。宋老四每天一早赶了车来春芽家,两三斤毛豆,一小罐盐菜毛豆不到晚上就卖光了。
每年夏天宋老四都要这么来回的跑上一个多月,直到黄豆老了,下市才收摊。剩下的黄豆长老了,桂枝全部拔了放院子里晒干,黄豆杆烧火,干黄豆或是榨油或者炒来作零食哄孩子都好。别人家的高粱才抽穗,桂枝已经收完了黄豆,将旱地翻了两遍晒干了好种萝卜大蒜,二春帮着犁地说:“小婶家地要比别人家忙很多,就没有空闲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