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承自那日闭门谢客后,便一直隐于家中反复斟酌谋划。
毕竟“除曹”一事,干系着汉室兴衰,稍有差池便会落得个万劫不复之地,丝毫马虎不得。
听闻那新来许都的刘备,乃是中山靖王之后,气宇轩昂,谈吐不凡。
与他同行的关羽、张飞,皆是武艺高强、能征善战的武将奇才,更是曾立下赫赫战功,威名远扬。
且刘备平日里,处处彰显着愿为汉室鞠躬尽瘁的赤诚之心,这般人物,正是可以拉拢的不二人选。
不久后,董承便秘密派人暗中接触刘备。
刘备得知刘协不满曹操的专权,暗中与一些忠心的大臣商议,想要趁机除掉曹操。
为了拉拢自己,刘协甚至还特意传来密诏,言辞恳切,满是对他的期许。
刘备展开手中的密诏,看着那一行行字迹,心中百感交集,十分纠结。
他虽一心想要匡扶汉室,但奈何曹操势大,朝中爪牙遍布。
若是贸然行动,不仅自己性命堪忧,还可能会连累无数忠义之士,祸及天下。
经过多日的辗转反侧,深思熟虑后,刘备还是决定答应献帝之请,舍生取义。
他一面与献帝派来的人保持联系,一面又在曹操面前表现得更加恭顺,好让曹操放松对他的警惕。
这日夜晚,月色朦胧。
董承派人送来密信,相约会面。
刘备准时赴约,同偏将军王服、长水校尉种辑、议郎吴硕、昭信将军吴子兰,还有国丈董承,齐聚密室。
他们神情严肃的在密诏上一一签下自己的名字,又歃血盟誓,誓要为汉室除去曹操这一奸佞。
这些人都是朝中坚定的“保皇派”,一心只为汉室江山,是真正的汉室忠臣。
只是他们深知曹操的危险性,由于没有十足的把握,他们约定等凑齐十个人时,再设法除去曹操。
另一边,为了防止被曹操发现端倪,刘备这些时日天天在后园种菜,荒废时日。
关羽、张飞道:“哥哥怎么不留心天下大事,却干起这种粗活儿了?”
刘备心想:“正是要干一场大事,才更要谨言慎行、小心行事。”
他想着此事关系重大,稍有不慎便要舍身取义。
尤其是三弟的性格,知道的人还是越少越好,便只是简单敷衍了过去。
“我的心事,你们还不懂得。”
两人听后面面相觑,也不再说话了。
几日后,皇宫内举办了一场宴会,宴请朝中大臣,众人都好奇的“刘皇叔”刘备,自然也在受邀之列。
宴会上,众人推杯换盏,表面上一片欢声笑语,实则各自心怀鬼胎。
刘备坐在席间,不动声色地观察着周围的一切。
他发现,曹操的势力在朝中盘根错节,许多大臣都对曹操唯命是从。
朝中的“保皇派”四下分散,只能暗中联络,积蓄力量,以图来日。
而刘协虽贵为天子,却处处受到曹操的掣肘,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酒过三巡,曹操突然起身,端着酒杯走到刘备面前,含笑举杯。
“玄德公,今日咱们可要好好喝上几杯。你我二人,皆是当世英雄,日后定要携手共创大业。”
刘备心中一惊,他深知曹操这句话的分量。
若应下,便等同于站在了曹操这一边;若不应,又怕得罪曹操,招来祸端。
他略一思索,端起酒杯,笑着说回应。
“孟德公过誉了,备不过是一介粗人,能得公如此看重,实在惶恐。”
“天下大事,还需仰仗孟德公这样的豪杰。”
曹操听后,哈哈大笑起来。
“玄德公太谦虚了。依我看,当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众人纷纷投来异样的目光。
宴会结束后,刘备回到府邸,心中久久不能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