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优书网 > [综]废太子穿越记 > 第406章 大明风华 地府观影(五)

第406章 大明风华 地府观影(五)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胤礽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自家祖宗与老朱家两个人一起,成了“钱串子”组合。尽管他并不知情,但朱元璋不以为耻,反以为荣,“钱串子怎么了,我家要都是钱串子,我还高兴呢!”

万历也很兴奋,“你家白银都当赔款去了,你家没钱,嫉妒我就直说啊!“

朱棣小声提醒道:“爹,钱串子是一种虫子……”(听劝,不要去百度)

朱元璋毫不在意,“那这种虫子一定很幸福!居然有这种很是富裕的名字!”

朱棣:“……”

我爹对钱是真执着啊!

马皇后坐在一边,看着爷俩这样子,忍不住笑了。

众人在瞠目结舌之后,选择理解并尊重,毕竟每个人的爱好都不一样,搞钱也是爱好的一种。

况且,谁不希望自家的钱越来越多呢!

众人继续观影。

【胤礽命令明军出征,途经朝鲜仁川港,又下命令给朝鲜国王,命他履行附属国的职责,派兵随明军出征,这样既能震慑朝鲜,又能探探朝鲜的底儿。他这边旨意下得轻松,可把朝鲜国王吓得够呛,整天愁眉苦脸的,连带整个朝鲜上上下下地忙碌,生怕明军一个不高兴,把他也给灭了。】

万历毫不在乎,“不会,他们那地方没有什么好的,除了山参就是泡菜,打下来朕还得费心去养那一群人,朕不想养他们!”

朝鲜山地多,种不了多少粮食,真打下来说不定还得每年分给他们粮食,那不成了赔本买卖了嘛!

朱高炽好奇地问道:“你派兵救朝鲜的时候,朝鲜是哪个国王啊?”

万历道:“他叫李昖,是李祹的……”掐着手指头算了一下两人的关系,发现实在想不起来,就说道:“反正他是个除了孝心,没什么大能耐的人,丰臣秀吉从釜山登陆,半个月国都汉城就告急了!他立他的儿子为世子,自己跑了!后来,实在没办法,只能向我大明求助了!”

万历收到附属国的求救,对朝鲜的溃败速度颇有些不敢相信,甚至怀疑是朝鲜和东瀛联手做局诳他。毕竟,万历没办法理解朝鲜是怎么在一个月之内就“三都守失,八道瓦解”的,虽然有琉球国世子的书信,但当时还是并未打消明朝疑虑。

待弄明白不是骗局后,他对李昖只有一句话:“你是怎么治理朕的朝鲜的!”【1】

但是没办法,这不争气的藩属国,该救还得救。且不说丰臣秀吉攻打朝鲜的理由就是朝鲜拒绝攻打大明,不救他不是那么回事,单说丰臣秀吉野心勃勃,本就有入侵大明的心思,据说还妄想迎娶大明公主,朝鲜一旦落入敌手,丰臣秀吉定会以朝鲜为跳板,进攻辽东,再攻打山海关,入侵大明本土。

但是万历转念一想,朝鲜作为一个和大明接壤的属国,太争气了也不好。

万历最终还是派兵支援朝鲜了,还是两次,第一次派四万大军,第二次派七万大军,帮助朝鲜打赢了这场战争,挽救了快要灭国的朝鲜。

万历三大征中就包括万历援朝之战。

但是,没错,凡事就怕但是!

等努//尔哈赤崛起以后,与明军打了一场萨尔浒之战,万历在备战之余,命令藩属国朝鲜出兵协助,但当时朝鲜国主光海君首鼠两端,幻想同建州女真和解,对宗主国的命令敷衍对待,派出的军队不仅在人数上远远低于宗主国的要求,还在战场上消极对待,像极了猪队友。

当然,光海君也并未得好,后来他被国内的亲明派发动政变推翻。

这件事,万历想起来就气得牙根儿痒,大明为了救朝鲜,可是前前后后派了十一万军队,历时多年。而朝鲜却不念宗主国的恩典,在那里想着保存自己实力,只拿好处,不念恩德那种。

后来,大明输了萨尔浒之战,国力不如从前,皇太极进攻朝鲜,朝鲜选择归附后金,更是调转枪头,派兵帮助新的宗主国攻打旧主。

什么?你说朝鲜也有无奈?这关他大明皇帝什么事啊?他作为大明皇帝,为什么要理解朝鲜是怎么想的,朝鲜有多少苦衷,关他什么事啊!

因此,清太子想要折腾朝鲜,震慑朝鲜,他是举双手赞成。

万历的两个孙子,天启和崇祯也都兴致满满,看着李祹因为宗主国皇帝的命令惴惴不安,更是害怕宗主国年轻的皇帝开疆扩土上了瘾,打下东瀛之后,顺手把他也给灭了。

哥俩儿一左一右地叫道:“把他灭了,灭了!”

这不忠的藩属国,留着有啥用!

虽然没有能力攻打大明,但是这家伙纯属癞/□□,不咬人隔应人。

【攻打东瀛十分顺利,足利幕府投降之后,就被以“不敬天皇”的名义给灭了,明军挟天皇以令东瀛,又把各地不安分的大名灭了个遍,又派兵驻守,美其名曰帮助天皇管理,顺便教化东瀛百姓,教他们汉字,然后开始大张旗鼓地挖矿了。】

【一船船的金银运回去,没有经过朝堂文武的手,而是直接运往重兵把守的冶炼处,开始冶炼。】

朱元璋看着那一摞又一摞的金锭银锭,恨不得伸手抓一个放嘴里咬一咬。

其他人也都羡慕地看着,早知道东瀛有这么多矿产,无论如何都应该把那个岛给攻下来,把矿产挖走。

【胤礽一边挖矿,一边在朝堂上宣布:他要废止妃嫔殉葬一事,满朝文武大惊,不是没有臣子站出来叽叽歪歪,说妃嫔殉葬乃太/祖之命,皇帝想取消那就是不孝。于是胤礽把他殉给先帝了。

少年皇帝笑得十分温和,然而说出来的话让所有人都打了个冷颤,“你既然赞同妃嫔殉葬,想必也会愿意于地下服侍先帝,别急,朕这就送你下去。”

被吓住的言官:“……”

满朝文武:“……”

不是,这怎么一言不合就杀人啊!

虽然大家在光禄寺及太医院的贪腐案中已经见识到了皇帝的固执,他不是仁宗和宣宗那样会顾念“名声”不杀言官的皇帝,相反,他更像太/宗,杀伐决断,唯我独尊。

皇帝摆明了是要拿那个言官来杀鸡儆猴,下一个开口想劝阻皇帝的,先想想他们同僚的下场吧!

文武百官沉默了。

更何况,也有很多臣子以前就不赞同殉葬一事,例如于谦。现在皇帝要止妃嫔殉葬,他当然第一个站出来,说这是皇上有好生之德,是德政。

皇权高压之下,官员们纷纷站出来表态,胤礽很是满意,随即正式下旨,自今已后,无论京城还是地方,无论皇宫还是各处王府,都不得再有殉葬一事。

诏成,公告天下,群臣山呼万岁。】

有人悄悄看向朱元璋,却发现朱元璋根本没一点生气,反而兴致勃勃地看着,甚至还有心思和朱标嘀嘀咕咕,“没被文臣忽悠,不错不错。”

朱标看到,也很开心,“妃嫔殉葬,有伤天和,废了也好,也算是给朱家子孙积德了!”

接下来的事情就更好玩了。

【胤礽把特务机构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命锦衣卫前往各处王府监督,若有不听皇命,硬要妻妾殉葬的,可直接阻止,上报京城。有功者受赏。】

【结果,还真有锦衣卫因为这个升职。于是乎,大家的工作热情就更高了,若有哪家王府的哪个男主子病了,他们几乎是三班倒,死死盯着。这关系到他们的升职加薪,关系到他们的儿女将来会有什么样的前程!

宗亲们:“……”】

朱厚照“哈哈”笑出了声,“太绝了,捏着打工人的命脉啊!”

中国人从古至今都很能卷,升职的路子摆在眼前,谁会不心动?

又不是要你干什么难事,只是看着不许让藩王殉葬妻妾而已,做好了,说不定以后当个百户,家人也能好过些一些。

锦衣卫甚至发动了百姓,雇几个百姓轮流看着藩王王府,甚至产生了特殊的产业链。

朱元璋:“……”

还能这样吗?真是令他老人家大开眼界。

【解决完妃嫔殉葬一事,胤礽决定解决年年拿那么多钱,日子过得比他都舒服的那群藩王。和废妃嫔殉葬一事不一样,藩王们占有先天大义——他们有朱元璋的皇命,而且削藩一事很容易引起不好的后果,毕竟他们这一脉的皇位就是削藩引发的后果。虽说现在藩王已经被拔了爪牙,但他们联合起来,还是一股不小的力量。

胤礽找来于谦徐滨还有张辅,询问他们关于削藩的事,于谦自然是第一个赞同,他早就看不惯老朱家这群王八蛋宗室了!张辅几朝元老,想得自然深远,见胤礽坚持,他就提出:满朝文武看宗亲不顺眼的大有人在,要把大臣拉到一起,对抗宗亲,不然宗亲们集体反抗,皇帝也要头疼的,总不能把他们都杀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