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坚决不肯收破烂,呸,是坚决不同意把朱祁镇换过来。在他看来,自家保成文武双全,骨子里就带着一股烈性在,绝对不可能是朱祁镇能比得了的。
拿朱祁镇换我家保成,这不是闹呢吗?
换老四还差不多。
朱祁镇觉得自己怎么就成破烂了,说你家老四和我差不多,就是手下年羹尧给力。但是年羹尧再给力,不也被你家老四给过河拆桥了,和我杀于谦也没啥区别,怎么就光说我呢?!
老四脸红脖子粗:“朕没去叫门!”
朱祁镇针锋相对:“那是因为你没那个机会!你要是有机会,刘某平头发掉光了也没法给你洗白!”
眼瞅着又要爆发一场大战,鬼差适时敲了敲桌子,“秩序,注意秩序!违反观影秩序,一次提醒,两次警告,三次不许再观影!”
于是双方都消停下来,毕竟谁也不想错过这精彩的观影。尤其是胤祯,上次观影他错过了,懊恼了好长时间,这次绝对不能再错过了。
于是,众人跟着胤礽的视角观看了原剧中孙太后在登基大典上的“上春山”。
【“你是在跟娘开玩笑对吗?你是在跟娘玩假装是吗?你这样子的话,我们俩就都活不下去了!”】
众人:“……”
【“我知道你现在已经可以说话,你已经可以跑了,你跟娘说话,你跟你的王朝跟你的臣子说句话,站到那个台阶上去,告诉他们你是谁——!”】
众人:“…………”
我滴个妈啊!这到底是谁写出来的!我们坐在这里,脚趾头都要抠出一座地府了!他们演的时候不觉得尴尬吗?
就说后世的人真的不知道朱祁镇是什么样的瘪犊子吗,为什么会有人给这样的人洗白啊!
此时,就是孙皇后自己都觉得有点看不下去。她哪里摄政过啊,完全都是她婆婆张皇后摄政,她被婆婆压得死死的。直到婆婆去世,她才有点松懈下来,但也完全没关注过前朝啊!
爱新觉罗这边觉得尬,真的想不出第二个形容词了。朱元璋则是恨不得跑到写出这个剧的那个人床头,大半夜薅着她的头发让她修改,咱大明是没人可夸了吗,为什么盯着朱祁镇这个缺德带冒烟的王八蛋!
别说朱元璋他们,就连成化帝朱见深都有些受不了,他爹是个样的王八蛋,他还不清楚吗?他先被叔叔朱祁钰给废了,但也能理解,毕竟叔叔有亲儿子。但是等他爹发动夺门之变重新登上皇位之后,居然也要废他?!
要不是当时的首辅拦着,他就步了清太子胤礽的后尘……不,是成了他的前辈了!
他格外看不上他爹,见他爹在这个剧里面也跟着“上春山”,好像一个正派人物出来打脸反派一样,终究是忍不住吐槽道:“把这个场景换成我二叔登基还差不多,放在我爹身上多多少少显得不那么合时宜。”
朱祁镇怒瞪,朱见深毫无畏惧。
于是朱祁镇挨了朱高炽一脚,“你瞪着见深做什么?!”
朱祁镇撇撇嘴,不敢说话。
【胤礽穿着全套明制太子冕服,晃动着小身子,使出吃奶的劲儿接过了太子之宝。朱瞻基身体不好,也是勉强自己完成了立储大典。这一幕落在群臣眼里,众人都不由得升起了浓重的悲哀和担忧,对未来的不确定,不知大明会走向何处,也不知道自己的命运会如何。
比起群臣,朱瞻基的心情好了很多,他觉得起码二皇子还会走,还很聪明,如果换成是大皇子,难道要旁人抱着他立太子吗?】
【胤礽让鬼差录下了立太子大典的全流程,说自己还没有体验过完整的立储大典,这回恰好是他从没经历过的明代立储,就记录下来,当个纪念。】
在场有一个算一个,全都把目光投向了康熙。
康熙简直要坐立不安。
众人想想,的确是这么回事,第一次是太小了没啥记忆,第二次情况仓促,也是从简来的。任务世界里的,也没几次全流程的。这次好不容易有个全套的,还是他不熟悉的明代立太子,胤礽想留个纪念,再正常不过了。
但是,这个爹是怎么回事?越看越觉得康三麻子这个爹,当得实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朱元璋大嘴一咧,“要不怎么说宁跟讨饭的娘,不跟当官的爹呢!”
康熙怒瞪,但丝毫影响不了朱元璋。只见朱元璋回过头就和朱标蛐蛐,“怪不得他儿子不要他呢,立个太子扣扣搜搜的,比老朱还抠!小孩子的时候,情况特殊,缩减流程,可以理解,那你倒是把皇位给他啊!就跟金鸡纳霜吃多了伤脑子了一样,上上下下地折腾,京里京外地闹腾。到最后怎么样,选出个四力半,你儿子也不要你了,你倒巴巴地凑上去展示慈父心肠了,晚了!”
康熙脸都黑了。
朱标看了康熙的脸色,对朱元璋说道:“怕是觉得人死了,就一了百了,没有想到还有地府这回事吧!”
没想到死之后,还会见到不想再见到的儿子。
到了地府,发癫的人也不发癫了,开始清醒了,然而有些事做了就是做了,不是道歉和补偿就能解决的。
出乎意料的,康熙并没有反驳朱家父子,他沉默地坐在那里。
胤俄见状,凑到胤禟耳边议论,“九哥,老爷子是不是有点不对劲啊!”
胤禟同样小声地回答:“是有点,一会儿咱俩跑快点,别打起来溅咱俩一身血。”
胤俄有点迟疑,他还想看热闹。
胤禟说:“那你就留下来看,要是好看回去就告诉我,要是不好看,你就赶紧跑,别伤着你。”
胤俄十分开心,“九哥放心,我跑得快。”
胤禟决定看完就撤,以二哥的脾气,说不定会干出什么事呢,到时候老爷子发疯,再牵连到他们。
康熙仍旧沉默坐着,朱家人见他没反应,也懒得再议论他,继续观影。
【胤礽尝到了封建迷信的甜头,用祖宗托梦的名义,告诉剧里的朱瞻基,吕宋、安南有粮,名红薯,若广泛种植,可使天下无饥馑。
朱瞻基原先还有些半信半疑,但最后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还是派厂卫去寻找此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