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星大会上,小日子又双叒叕要求我国归还明朝从他们那里挖走的矿石了!”
“这都是第几次了,他们有完没完啊,这都多少年的事了,他们还惦记着?”
“这是没完的事情,有明一朝,从朱祁钰开始,直到明朝灭亡的将近二百年间,他们都在不停地挖小日子的矿产,尤其是金矿银矿,差不多都要把小日子给挖空了!他们当然不乐意了!”
“我寻思,主持攻打小日子的是朱祁钰,命令挖矿的也是朱祁钰,小日子有本事找朱祁钰去啊!”
“在他们那边,要求我们归还矿产资源,都已经成了政/治正确了!哪一届政府,哪一个首相,在任期间要是没提出要我们归还矿产,支持率都会下降的!所以,他们这也是例行公事,不要在意,随他们说,反正无论他们怎么说,结果都不会有什么改变。毕竟那些矿产都被我国用来发展建设了!”
“没错没错,众所周知,银矿上面长明军。”
“良田上长出秦军,马场吸引汉军。”
“嗯,石油滋生霉菌。”
“银矿上面长明军这句话真是一点儿没错啊!明朝时期,世界上有一半的白银都流入了我国,大明宝钞贬值,所以哪里有银矿,明军就去哪里,到后来连玉石都不放过。”
“能感受到周围附属国的瑟瑟发抖了。”
“别的不说,朝鲜可是恨不得天天派使臣来表忠心呢,生怕哪天惹了明朝不高兴,明朝皇帝就大军压境。其实他忘了,他那个地方没有矿产,吸引不了明军{笑}。”
“开门,大明锦衣卫!”
“不过,朱祁钰真是狠人啊!就是打,就是挖,挖了将近两百年,都挖空了!要说后来的皇帝是尝到了白银的甜头,朱祁钰下令攻打小日子的时候,可不知道那个岛上有那么丰富的矿产。”
“楼上的太单纯了,据最新的史料,朱祁钰在发动景泰征东瀛之战的前些年,就派锦衣卫去东瀛打探情报了,打探了至少十年,派出去的人都是锦衣卫都指挥使徐滨亲自选出来的精锐!”
“换句话说,他早就知道那个岛上有矿产,打仗就是为了夺矿。”
“史料记载,英国公张辅原本是有些反对的,但是朱祁钰把他还有一众心腹叫过去密谈了一番,英国公就同意了……你猜朱祁钰都和他说了什么?”
“朱祁钰:英国公你听朕说,那个岛上有矿啊(字面意义上的),有金矿,也有银矿……
张辅:什么?银矿!臣请出兵!
于谦(一把拉住要去点兵的英国公):陛下登基已有数年,理应教化四夷,弘扬大明国威!”
“要不怎么说文人的脸皮就是厚呢,这就是明晃晃地打到人家家里,抢人家东西,于谦还能给找出个光明正大的借口。”
“你以为于谦就不想打了?景泰君臣一个样,看见银矿眼睛都是绿的,更别说金矿了!”
“对的对的,而且大明君臣自恃天/朝上国,奉行我看上了就是我的,小日子这种国家,从来没被他们看在眼里过,也只有他们岛上有矿产,才让大明君臣稍稍停留了一阵子。”
“小日子:那是一阵子吗,那是二百年啊!”
“教化四夷这可是个好借口,朱祁钰在位期间,好几次用这个借口出兵,后来他儿子也学会了。”
“用网友的话说:我一向爱好和平,就喜欢在家种地。喂,你踩我地了!”
“说起这个爱好和平,我就想起上次蓝星大会,咱国家代表说咱们爱好和平,有几个国家的代表那一脸无语的表情。”
“思氏父子:看看我们爷俩的首级,你大明爱好和平?”
“小日子:你爱好和平,我家那么多大名是怎么没的,我家那么多矿产是怎么到你家的?!”
“大明:我不道啊!它自己坐着船就到我家了!我一寻思,来者都是且,我也不能把它关门外啊,咱大明可是礼仪之邦。”
“什么你家的我家的,小日子是我大明的附属国,有好东西孝敬孝敬宗主国,不是应该的吗?”
“可不嘛,别的附属国可没有这样的机会,你说是吧李氏朝鲜?”
“众所周知,要想在大明周围安安生生地活着,一你家地别是什么沃土,不能一年三熟;二你家别能歌善舞;三也是最重要的,你家不能有矿产。”
“说得好像我大明是强盗一样,大明只是知道如何把资源最大化利用,他们不知道如何利用土地、利用资源,大明派人过去帮忙,帮助他们建设国家,还不能拿亿点点报酬了?”
“亿点点报酬……”
“说的就是啊,我们派人过去教导他们文字,教导他们读书写字,还允许他们参加我朝科举,给他们分土地,教他们种地,给他们修建房屋,这是多大的恩惠啊!”
“被杀的当地豪族:分土地是吧,好好好,你分出去的地以前都是荒地吗,都是突然冒出来的无主的地是吧?”
“不要在意这些细节,重点是分到了田地啊!”
“历史无数次证明,土改真的能拉拢民心。”
“众所周知,当地豪族=明军扩张版图过程中的细节。”
“话说回来,朱祁钰的偶像是不是李世民啊,他可是学李世民把战败国的国王都带到北京,一有宴会就让他们当众跳舞。”
“但是我看大明臣子都乐在其中,没人说这不合礼制。”
“也是有愣头青的,比如景泰二十年就有御史上书,说大明应该对战败国王以礼相待,这样才能彰显大国气量。然后他就被发配边疆了,当然,名义上说让他用自己的学识造福附属国百姓去。”
“我记得正因为朱祁钰这个爱好,朝鲜国王每次派使臣,都精挑细选,都挑那种通晓汉学,长得也符合朱祁钰审美的,毕竟都知道朱祁钰是个颜控,生怕送过去的使臣惹上国不高兴,他自己也要被送去都城跳舞,毕竟李氏朝鲜还是能歌善舞的。万一朱祁钰看腻了蒙古舞和安南舞,想要欣赏一下李氏朝鲜的舞……”
“李氏朝鲜原来觉得大明妃嫔殉葬有伤人和,都不肯再送贡女的。一听说朱祁钰废殉葬,又征东瀛,忙不迭地再送贡女入京。”
“那些贡女朱祁钰也都好生安置了,他后宫里有个朝鲜来的权妃,还生了一位很有名的公主。”
“福熙公主!这位公主熟读四书五经,写得一手好书法,宫内宫外赞叹不已。史书记载朱祁钰很是宠爱这个女儿,公主到了年纪不想出嫁,朱祁钰也随她了,满朝文武都劝谏他不要太过宠溺,朱祁钰也不听。后来,这位公主走遍了名山大川,回宫后为其父也就是朱祁钰绘制了《江山图》,现在收藏在故宫博物院!”
“明朝时期我国好像各项工艺都达到了顶峰,瓷器、折扇出口国外,各种各样的小说都出现了,包括男男!”
“朱祁钰爱在宫里看戏,不是那种歌功颂德的宫廷戏,是那种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的、人物性格饱满的戏剧,他还会请张太皇太后和胡太后、满宫妃嫔一起看戏,还会让她们点自己喜欢的!”
“然后好多剧种都被编入礼部,戏曲演员也有了编制,曲目什么的都需要在朝廷备份,收不到徒弟,朝廷负责寻找,主打的就是一个绝不让任何一个剧种消失!”
“还有景泰蓝,精美的景泰蓝!”
“铜胎掐丝珐琅,因在明景泰年间盛行,制作工艺成熟,使用的珐琅釉多以蓝色为主,故而得名景泰蓝。”
“朱瞻基的宣德炉,朱祁钰的景泰蓝,朱见深的成化瓷。”
“感觉朱祁钰的思想真的有些超前啊!”
“从小生活在北京零环的人,身边都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考出来的各个地方的顶尖人才,从小耳濡目染,他不到八岁就做了这个国家的主人,我八岁还在斗智斗勇,不想去上学。”
“史书记载,朱祁钰因生母胡皇后获罪被废,出生几年内都不得见到父亲。然而,朱瞻基得先祖托梦,第一次见到朱祁钰就说:此儿有明君之相,把他带回宫里养着,然后废了孙后,复立胡后。”
“朱瞻基这段立了废、废了立真的绝了,复立胡后时,他还对群臣说:此朕少年事。意思就是当年我不懂事,所以才废了胡氏,现在我懂事了,就拨乱反正了,求孙贵妃心理阴影面积。”
“其实也好理解,孙贵妃生的大皇子朱祁镇几岁了还不会说话,也不会走路,朱瞻基身体越发不好,大儿子这样也不能硬扶上皇位啊!于是就想到了小儿子。”
“朱瞻基(背后掏出朱祁钰):没想到吧,我还有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