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优书网 > [综]废太子穿越记 > 第337章 康熙王朝(一)

第337章 康熙王朝(一)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看到这里,扶苏皱眉道:“我有一种奇怪的感觉。”

刘据问:“什么感觉?”

扶苏道:“杨起隆在历史上以朱三太子朱慈炯的名义起义,先不说他假冒朱三太子的名义这回事,毕竟起义嘛,总要给自己找一个光鲜的身份,一个能让人信服的身份。”【1】

在座或多或少都干过起义造反这种事,因此很是赞同地点头。

扶苏当年在倚天世界起义时,打出的旗号是驱逐鞑虏,复汉唐盛风。胤礽造自家反的时候,高举“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旗帜。

起义给自己找个光鲜的祖宗,扯出一个能招来任的理由,无可厚非。

扶苏接着说道:“也不能指责他在失败后隐姓埋名逃亡,毕竟他能站出来,就比很多人强了。我是想说,这个角色贼眉鼠眼的,对待妹妹都假惺惺的,给人一种野心家、阴谋家的感觉,看面相就是一反派。”

李承乾懒洋洋,“那当然了,你看这是康熙王朝,给保成他爹歌功颂德的,能不把起义军首领定成反派吗?”

这当然了,不要觉得人家编剧的屁股歪,因为他的屁股本来就是歪的。

杨起隆联络宫中太监,意图生乱,并让妹妹伺机给皇帝下毒。妹妹紫云并不愿意,并劝哥哥好好读书,考取功名——做大清朝的顺民。

京城这边是这么个样子。

而云南那边,吴三桂已经在准备造反了,朱国治让钦差大臣速速离开,将此事告知京城,自己留下来等死。

啊,不是他自己,还有他的妻子儿女。

朱国治说:“夫人,你也是个诰命夫人,不能落入敌军之手。”

朱夫人问孩子怎么办,朱国治说已将孩子送往京城。但在朱夫人自缢后,朱国治手持利剑,杀死一双儿女。

李承乾喃喃道:“狠人啊,用全家人的命成全他的大义。他特么的不说把孩子送走吗?”

刘据挖挖耳朵,“无毒不丈夫,这才是能炮制出江南奏销案、哭庙案的狠人呢!”

扶苏问道:“什么案?”

刘据:“江南奏销案、哭庙案。”指指胤礽,“保成离得近,让他解释。”

胤礽首先说了一下朱国治此人,清廷因他不肯随吴三桂造反,为其所害,给了他很高的评价,雍正时期,他还入了昭忠祠。

但是朱国治这人吧,哪怕他是清廷的好奴才,胤礽对他也很厌恶。

他任江苏巡抚期间,搜刮无度,人送绰号“朱白地”,意思是朱国治所到之地,万物灭绝,只留下白茫茫一片大地,炮制奏销案、哭庙案。更有一点,罗织罪名,杀害金圣叹。

现代的那一世,任大学教授的亲爹不止一次在孩子面前大骂朱国治,说他杀害文学批评大家,后来被杀也是活该。

亲爹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研究生专业古代文学,研究方向为先秦文学,他说:“先秦文学很难,学了会后悔,但不学更会后悔,因为读懂先秦文学就找到了中国文学的根。”

但令人惊奇的是,亲爹博士专业是文学批评。

胤礽:厉害了我的爹。

说回奏销案和哭庙案。

哭庙案很简单,就是朱国治任命的县令任维初一方面徇私舞弊,中饱私囊,贪污公粮,高价转卖给百姓,引起了百姓的不满。另一方面,任维初不顾当年灾荒粮食歉收,百姓生活艰难,催缴赋税。种种原因,使得以金圣叹为首的几个文人在顺治驾崩后,写了《哭庙文》到苏州文庙控告县令,并将矛头指向朱国治。

朱国治大为震怒,当即下令逮捕了在场的倪用宾等五名秀才。此后,朱国治又将《哭庙文》的起草者金圣叹作为首犯逮捕,与参与此事的倪用宾、顾伟业、薛尔张、唐尧治、冯郅等相关人员予以治罪,一同判处死刑,此即为“哭庙案”。

而奏销案发生在哭庙案之后的几个月。

清政府以追缴钱粮为理由,将上年未完成钱粮交纳的苏州、松江、常州、镇江四府以及江宁府溧阳县的数万官绅士子革黜,且大多刑责逮捕,对江南士绅打击甚重,这就是当时震惊朝野的“奏销案”。

《清史稿》记载:“国治疏言苏、松、常、镇四府钱粮,抗欠者多,分别造册,绅士一万三千五百馀,衙役二百四十人。敕部察议。部议见任官降二级调用,衿士革,衙役照赃治罪。”

当时江南著名缙绅吴梅村、徐乾学、董含等人皆被罗列在内,探花叶方霭因为欠一钱,也被革黜,故民间有言“探花不值一文钱”。

奏销案和哭庙案的背景其实并不复杂,清初江南士绅依然保持原有的社会地位,把持乡里,带头拖欠赋税,官府赋税征收无法按额完成,赋税积压数额巨大,朝廷财政收入减少,由此造成清廷财政吃紧,军饷告急,严重威胁自身统治。绅衿地主自身的张狂行为,加之清初江南地区满汉矛盾的尖锐,反清活动的此起彼伏,都为“哭庙案”与“奏销案”的发生埋下了伏笔。【2】

另外,不可忽视的一点就是,朱国治与任维初相互勾结,私吞钱粮款。

因此,当江南士绅以“哭庙”为名对清廷追缴钱粮一事予以示威和反抗之时,以朱国治为首的地方官员大为震怒,为掩饰他们贪污赋税钱粮上的事实,反诬陷士绅哭庙惊动圣灵,乃蓄意谋反。【3】

所以,这么个东西,在这部电视剧里反倒成了英雄。

大义凛然,宁死不屈,血溅战旗。

怎么说呢,有点讽刺。

扶苏道:“他倒也没屈膝投降。但是如果不了解历史的话,就真以为他是这么个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的人。”

就忽略了他曾经中饱私囊、诬陷学子,杀害多人的行为。

这到底是故意的还是有意的?

更别说,吴三桂之前弹劾朱国治纯属诬告,一点儿没提江南的事。

刘据道:“当然是有意的,人家是为了夸保成他爹,怎么会让观众觉得这家伙真该死呢?应该是这家伙成了英雄,才好衬托保成他爹啊!顺便再衬托吴三桂这人多么可恶。”

他们接着往下看。

杨起隆的妹妹紫云并不想伤害皇帝,于是饮下了原来给皇帝准备的毒酒,倒在康熙怀里。无论是宫里,还是云南,现在都乱成了一锅粥,吴三桂已反,索额图拖后腿,就在这个乱糟糟的时候,皇后赫舍里氏难产,在生下一个儿子后,撒手人寰。

皇帝在赫舍里氏临终前,告诉她,给儿子取了一个名字,叫胤礽,并立皇子胤礽为太子。赫舍里氏在听到这个消息后,离开了人世。

观看的四人:“……”

扶苏:“保成你好像是先有乳名,后有大名的吧?”

刘据:“而且保成你好像还有个哥哥,对吧?”

李承乾:“出宫找女人,导致发妻难产,他竟然还有脸说你克母?”

扶苏给出否定意见,“不,这些电视剧为了保住康熙的慈父形象,都没有让他在废太子的时候说这句话。这个既然是给康熙歌功颂德的,肯定也不会说的。”

所以,咱们可怜的保成还是处于万人嫌的地位。

胤礽用手捏捏怀中抱枕,不说话。

“错都是保成的,好都是康熙的,康熙爱着发妻,很想把发妻唯一的孩子给扶上皇位,但无奈太子太不争气了。所以,一切都是保成的错。”李承乾总结出经验,“无论什么事情,都推到保成身上就是了。哼!保成你要是想去揍他们一顿,我李承乾肯定帮场子!”

胤礽继续捏抱枕。

皇帝不想当皇帝了,想退位,让太子胤礽登基,太皇太后垂帘听政。

四人:啊这。

虽然是虚构的,但这可能是保成离皇位最近的一次了。

胤礽捏紧了抱枕:“这个可以有!”

你就退位去做太上皇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