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继续跟梁九功话当年,“她阿玛刚到宫里的时候,朕还以为他不习惯,结果呢,吃嘛嘛香,还胖了。他额娘倒是担心得不行,听说都瘦了,敢情都胖到她儿子身上了!”
梁九功恭维道:“在皇上身边养着,那是天大的福气,弘晖贝勒有福。”
皇帝白了他一眼,“就你这老货会说话。”
梁九功躬身,“奴才谢皇上夸奖。”
皇帝再度赏了个白眼。
大格格睡饱吃足,就要出去玩儿,皇帝可没精力陪玩,一旁的乳母连忙接过大格格。听她童言童语要阿玛,皇帝摆手,“送到弘晖那儿去,他自己的闺女自己哄,别劳烦朕。”
还不是您把孩子抱过来的,乳母脸上恭敬心里无奈碎碎念。
皇帝自言自语,“养得不错,弘晖福晋是个贤惠的。听说,那个高氏也很敬重富察氏?”
“是,福晋大度,高氏也不是恃宠生娇的。您看大格格的样子就知道了,格格的衣服,可是用福晋自己的份例做的。还有高氏,福晋也从来都不苛责,有时候还把自己的份例分出来,给高氏添进去。”
皇帝却有不同意见,“这是个格格,要是个阿哥,她还能这么贤惠吗?”
梁九功给皇帝添了杯茶,继续说好话,“福晋过门一个月,高氏就有了身孕。那时候谁不说高氏是故意给福晋添堵的,可福晋是怎么做的,任是谁都说不出福晋的不是,那时候可不知道高氏腹中是男是女呢!”
皇帝不高兴地眯起了眼,“你收了多少,给富察氏说了这么多好话?”
梁九功的委屈肉眼可见,“怎么是奴才收了钱啊!福晋是皇上您千挑万选出来的,是皇孙福晋中的头一人。奴才是相信您的眼光,福晋若是不好,您还会赐下这门婚事?”
皇帝乐了,“就你会说话!”
梁九功笑笑不再言语。
皇帝自言自语道:“富察氏嘛,运气倒是不错。”
“但是做皇后,光有运气还不行,还得看她有没有那个能力。弘晖的福晋,将来是要母仪天下的,若是没有能力,那就趁早退位让贤,别拖了弘晖的后腿。”
梁九功这个时候就站在一边装聋子了。
若是以往,皇帝绝对不会对一个孙媳妇有如此多的关注。但是皇帝前几日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有关大清王朝能否延续的决定。已经下定决心,皇帝就要确保这个计划万无一失。
弘晖能力很高,超越了他的任何一个儿子。皇帝甚至觉得,他的儿子捆一块儿,也打不过弘晖,所以他大胆地决定了一件事。
想要完成这件事,光靠弘晖一个是不够的,他还有坚固的班底、可靠的幕僚,以及一个稳固的后方。
富察氏,当初赐婚的时候看得出来是个好孩子——以贝勒福晋或亲王福晋的标准来看。若要以一国之母的标准看,皇帝总觉得富察氏缺了点儿什么。
要说皇帝心中的贤后,那自然是他的元后赫舍里氏。原本还有两位继后,但最近发现她们的母家和纯慧太子遇害一案有关,皇帝就把两位继后给踢出了“贤后”的队伍。
母家野心勃勃,绝对不行。
富察氏的性子有些绵软,还得多教导教导。皇帝觉得自己年岁已高,留给他们夫妻的时间不多了,无论是弘晖还是富察氏,都必须尽快成长起来。
弘晖他是信得过的,富察氏嘛,还得再看看。
希望富察氏这一胎是个阿哥,他也好安心。
不说忙着批折子的胤礽面对闺女是如何手忙脚乱,只说当天晚上,皇帝来看折子,就看见折子上重孙女的手印儿,那可真是哭笑不得。
大格格下午又睡了一阵儿,此时正是精力充沛的时候,看见皇帝和阿玛坐着用膳,便张牙舞爪也要去桌子边上,乳母都没办法,还是皇帝发话让把大格格抱过去。
大格格坐在阿玛膝头,盯着一桌子的菜,想吃哪个就指哪个,小太监连忙布菜,她阿玛再夹给她。
大格格上了桌有了吃就不闹了。
皇帝看得有趣,问胤礽:“这孩子起名了吗?”
胤礽回道:“还没呢,这孩子八字轻,都说等过两年再取名较好。”
这也是现在的常事,皇帝道:“等过两年,她占住了,朕给她起个好名字。”
胤礽连忙谢恩,只听皇帝又说:“你媳妇这胎,好好照顾着,若是个阿哥,也由朕来取名,朕都想好名字了,就等着孩子出生了!”
等孩子出生,过了周岁不易夭折了,皇帝会给重孙赐下一个贵重的名字。皇帝觉得,弘晖的孩子,将来就是胤礽的孙儿,担得起这个名字。
只不过,在那之前,有很多事要处理,皇帝觉得他的后继之君身上不能有任何污点。
三日后,容音和高晞月用拨浪鼓逗大格格玩儿的时候,忽地有小太监来传话,“德妃娘娘殁了。”
高晞月手中的拨浪鼓一下子掉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