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优书网 > [综]废太子穿越记 > 第260章 当清太子驱除鞑虏(九)

第260章 当清太子驱除鞑虏(九)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这个晚上真是一次又一次刷新胤礽的认知。

皇帝居然也有落荒而逃的时候,原本胤礽以为他到死都会高高在上的。

哇哇哇,我有一天居然被称为“仁德之君”?

没想到啊没想到,陈廷敬你这浓眉大眼的家伙,别以为看了《左传》就能糊弄我们!

懒得在理这心眼子多的,胤礽命令列队,整齐划一,拿出点精神头,他们要进京了!

众人瞬间忙活了起来。

一众臣子跪在城门口恭迎夏王,连带着普通百姓,没能逃脱的清宗室也都来了,个个心头忐忑,却又忍不住抬头去看年轻的夏王。

被围了将近一年,等到城破他们才知道,就在这一年,夏王早就派兵把关外打下来了。皇帝不知道,哪怕是跑出了京城,他又能去哪里呢?

夏王率军进城,也即将开启新朝。

至此,大清是真的灭国了。

大清自崇祯九年(1636年)由皇太极建国,至康熙四十年(1705年)国灭。国祚正好七十载,历经三代帝王。

历史上也有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的朝代,同样不过百年,即元朝。蒙元统治者将人划分成四等,南方的汉人则为最低等。上层皇帝频繁换人,下面百姓民不聊生,民族矛盾频发,最终有了那著名的“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到了清朝这里,统治者吸取了前朝教训,缓和民族矛盾,推行“满汉一家”。表面上看着是那么回事,但实际上历代统治者都极为忌惮汉人,嘴上说着“满汉一家”,却把满汉之别看得比什么都重。

当然是有矛盾的,只是被杀戮压了下去。然而并没有消失,而是越积越多,终被胤礽挑了出来。

汉人从来都没忘记当年的动荡,也没有放弃过这壮美山河。

贺氏军队那清脆的马蹄声响在这座古都里,击得老一辈人心头钝痛,忍不住落泪。

自崇祯皇帝自缢煤山,李自成登基没多久就被赶了出去,接着便是那嗜杀成性的满清八旗……

五十年了,这座由大明永乐帝迁都成为大明都城的古城,终于又回到汉人手里了。

策马走在京城里,两边都是跪拜的人,胤礽一甩马鞭,直奔紫禁城。亲卫队亦紧随其后。

在进宫门的时候,胤礽没有发现任何人阻拦;闯进殿门,也没有任何人说他不该骑马进宫室——他是新王,旧朝的臣子要么跪在外面,要么跟随前朝皇帝逃走,无人敢拦他。

士人风骨?汉家礼仪?都被他们忘在脑后了。

文字狱之下,人人自危。

真正有士人风骨的,早就随着那一纸“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去了黄泉了。

胤礽不禁冷笑,今天你们不敢拦我,那么以后也别想拦我任何事。

马踏宫殿,不过是给那个小孩子出气,也是给外面的那群一个下马威。

新朝一立,他就是开国之君,他的话就是祖训,他想做的事别拿任何借口来敷衍。

& & & & &

于佟氏立后之日昭告天下造反的夏王贺含章,在经过六年的打拼后,终于成功建立新朝。

定国号为“夏”,择吉日登基为皇,文臣武将皆有封赏。

令新晋的夏朝臣子有些遗憾的是,传国玉玺被前朝末帝给拿走了,没有玉玺,继位大典总感觉缺了点什么。

还有人担忧,末帝会拿传国玉玺说事。

新帝却毫不在乎,他说:“所谓玉玺,只不过是治国者的点缀,不是治国者的资格。我没有玉玺,照样号令天下。末帝倒是带走了玉玺,但那又能怎样呢?他是能东山再起还是光凭玉玺就能夺回天下?”

众人了然。

但没有玉玺,圣旨上要怎么办?

新帝摸出一块玉石,找来了手下匠人,把雕刻玉玺的任务交给他。

“好好刻,你这回可是出名了呢!”

匠人激动得说不出话,众臣面面相觑。

“玉玺而已,多大点事?我要是拿块石头出来说它是玉玺,那它也就是玉玺!再说了,从秦朝至今,传国玉玺都丢了多少回了。谁知道当年林丹汗福晋交给皇太极的是不是真的!”

玉玺的事就此落下帷幕。

这件事也让众人看到了新帝的强硬,他并不是儒家所期盼的帝王,而是看重实用主义与强权的开国之君。

要是满心都是仁义,他又怎么可能打下这个天下?

有迂腐的臣子想试探新帝的容忍度,上书说其陛下既已登基,当追封父母。

人人都在等着新帝作何反应。

新帝没理。

于是,又有人上书直言新帝不孝。新帝生母已逝,但生父继母仍在世,理当加封。还说新帝膝下只有一子,子嗣稀少,希望他选秀广纳后宫。

胤礽:“……”你们消停些,而且你们不会想知道我的生父继母是谁的。

新帝把人派去蒙古了,告诉他务必要让蒙古称臣,这是他对君父的孝敬。不然,就是不孝。

众人:“……”

当初他打天下的时候,早就把生父宠妾灭妻,偏爱妾室庶子这件事说出去了。不信这群人不知道。但如果都知道,还要上这么一道折子,那就说明此人要么迂腐,要么想借帝王来展现自己不畏强权、敢于上谏的形象。

其心可诛!

不去干活,净弄这些虚的!

新帝觉得这群人太闲,于是给他们派了“亿点点”活儿——查前朝的臣子,前朝宗室,查他们的身家土地。

打土豪分田地,这事是新帝自起兵开始就在做的,从两广做到北京。相信等臣子们忙起来,就不会整天做些有的没的了。

前朝遗留下来的臣子,若查明有罪,即按律处置;若无罪的,问其意愿,愿意为新朝贡献才智的就留下,不愿意的就给路费回乡。

然而,一查下去,满清遗臣十之八/九都属于抄家那种。

负责此事的第一幕僚(属于被众人推出来)无奈,扇子也不摇了,直接来见新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