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优书网 > [综]废太子穿越记 > 第253章 当清太子驱除鞑虏(二)

第253章 当清太子驱除鞑虏(二)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在他心里,胤礽已经不是当年让他骄傲的儿子、太子,重生回来的帝王记得的,是那个儿子的疯癫,以及在生命最后十年里用尽力气的防备。

他去后,老四登基。老四做得不错,就是有一些做法过于极端,明明可以有更温和、更不让他名声受损的方法。最后这孩子还活活累死了。这一世,他决定好好教导老四。

为了不让他在养母和生母之间左右为难,皇帝直接把他记在皇贵妃名下。他的身份也仅次于太子。

他关爱这个儿子,与之相对的,就是对太子的冷落。

他还没想好要怎么处置太子——如果早一些回来,回到没立太子的时候,就不用这么为难了。

他能想到的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让他参政,不让他接触朝政,不让他滋生过多的野心。以后就让他做个亲王,富贵一生,或者直接把他过继出去。到时候再说就是了。

皇帝不看望太子,并不代表他不知道这个孩子的情况。他知道他越来越抑郁,沉默寡言,身体也较差。一点儿也不像当初风华绝代的少年太子,反倒像咸安宫里的废太子。

但是,皇帝一点儿也没想到他会这么早就离开。

他知道这孩子的身体一向不好,只是没想到他才十二岁就……

明明上午还出现过,明明那时候他还说了怨怼之言……

正所谓失去了才知道可惜,太子死了,皇帝能想起他的几分好来。

周围的人跪了一地,生怕皇帝迁怒他们。他们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明明这些天太子都有所好转,上午还出去了一趟,下午就开始发烧,不到两个时辰就……

这么说,前些天的好转是回光返照?

皇帝看着少年太子已经僵硬的身体,沉默良久。又起身打量了一下这间他从未来过的屋子,狭小,陈设破旧,比不上当年毓庆宫一分。

至于咸安宫,皇帝贵足,如何会踏进拘禁罪人之地?

皇帝到底还是叫出了从回来后就一直没有叫出来的名字,他说:“保成,阿玛来看你了。”

小太子再也不会回应他了。

皇帝枯坐了一夜,他想了很多,今生前世,乱糟糟的一团。第二天早上下旨,太子谥悼,因其年幼,不另起陵,附葬元后陵寝。

& & & & &

扬州城,淮左名都,竹西佳处。

这里水运发达,自隋炀帝修建京杭大运河后,便成为长江与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处。地理位置便利,扬州迅速成为南北物资的集散地。多种文化在这里交融,人口也迅速增加。

据记载,洪武二十六年,人口达74万。

然而经过乙酉年的动乱,扬州城人口迅速下降。走在街上,丝毫不见当初地府内朱标描述的那个盛状。

造了那么重的杀孽,统治者也是害怕的,害怕这里的百姓会反抗大清,所以派心腹来看管,自己还三番四次地下江南。

胤礽派人买下了一处小院儿,当作狡兔三窟的窟。从京城出来,他的目的地也不是这里,而是更远一点。学过历史的他也知道此刻外面都在发生什么,他想借着这股风筹措一些钱财和资本,也试着能不能找到几个人才。

这次的情况和以往不一样。

以前他是太子,即便再受皇帝怀疑也是明旨册封的皇太子,只要皇太子的名号摆在那儿,就有无数的人投靠过来。何况他还有母族。这一次,他不再是太子,舍弃了身份和母族,做的还是杀头的生意。

真正的一无所有,白手起家。

就算将来有人发现他长得和某人相似,也不会想到悼太子身上,因为悼太子已经葬入皇陵,皇帝亲自送葬,全了最后的父子情份。

钱,招兵买马,招揽人才,哪一样不需要钱?他跑来扬州用的钱还是悼太子的陪葬品换的。

人,打仗的、管钱的、管粮的,工匠铁匠……他现在只有三个傀儡,还有路上买下来的两个面黄肌瘦的少年。

胤礽发出了一声感叹:“我好穷啊……”

太子殿下头一回觉得没钱寸步难行。

于是,扬州没待几日,留下一处据点后,胤礽就又出发了。

乘着大船,吹着海风,两个傀儡(有一个留在扬州)两个少年安然无恙,胤礽却有些晕船,吐得稀里哗啦。为了在船上不得败血症,他特意带了豆子,准备发豆芽吃——现代学的,特别简单。然而就是没料到,这具身体晕船。

想想也是,这身体不是他的,难产出生,又是常年多病,能好到哪儿去?

为了小命儿着想,胤礽回船舱休息。

“这是海船,今天风浪又大,公子晕船是正常的。”老妇人收了钱,给胤礽端上药,“喝了吧,喝了会好受许多。”

胤礽也不再逞强,他还不想出师未捷先晕死在船上,捏着鼻子全喝完。

老妇人絮絮叨叨,“公子才多大啊,还是个孩子呢!您家人也放心您出来?”

胤礽勉强还记得编的身世,“我爹娶了后娘,看我不顺眼,想把家业留给后娘生的弟弟。我再不出来,连命都要没了!”

老妇人也是有儿子孙子的,闻言当即对这不大的孩子心疼不已,对着胤礽那亲爹后娘就是一顿骂。

“都说娶了后娘就有后爹,我看倒是真的!公子出来也好,还能自己挣一分家业,也让那偏心的和狐媚的看看!”

“对了,公子姓什么来着?”

胤礽答道:“我姓贺,就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贺,他写过一句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就是那个贺知章。”他想表明自己现在这个身份是纯正的汉人。

老妇人却满脸佩服,“公子到底是读过书的,知道的就是多!”她姓杜,旁人都叫她“杜婆子”,但是这位小公子却说她的姓好,是唐太宗一位能臣的姓,房谋杜断,杜如晦的杜……

老妇人不知道杜如晦是谁,但她知道眼前的小公子说她的姓好,她和名人同姓,她就很高兴。

胤礽笑笑,闭上眼睛。

贺,同样也谐音赫舍里的“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